自從網際網路電商出現,多數傳統行業在與其競爭中潰不成軍,不管是服裝、圖書等行業,還是小百貨小商品們,乃至打車、支付等行業均不是對手。目前我們熟悉的這些傳統行業大都網際網路改變了生態模式。
對手太過生猛,這些生猛案例也讓很多傳統行業從業者根深蒂固地認為,在與電商大鱷競爭中,我們就是任人宰割降維打擊的物件,藥店行業從業者們從思維模式上就落伍了。
這些人覺得我們就像《三體》中的地球人,無論面對三體人的水滴還是歌者文明的二向箔,都是無解的反抗。
那如果真相是這樣,我們不禁有個疑問:傳統藥店無論從數量還是規模上,並沒有如當年的圖書服裝行業一樣大量消亡,反而有所增加,這是為什麼呢?
是對手無法降維打擊,還是我們自身網際網路化力不從心呢?
網際網路降維打擊理論下的兩種認知誤區
網際網路企業是否真的比傳統企業具有與生俱來的優勢?
醫藥零售行業多年的網際網路化競爭拉鋸中,不管是自帶光環普世賦能的電商還是土的掉渣的傳統藥店,雙方鬥了個半斤八兩,誰也吃不掉誰,只能相互競爭又相互融合,成了一對歡喜冤家。
網際網路電商企業具有平臺、物流、支付以及資料分析優勢;而傳統藥店特別是大型連鎖藥店具有資金重、佈局早、運營模式成熟、團隊積累深厚並形成標準化的商業閉環等特點。
雙方都試探了好久,也都嘗試在對方領域自力更生,結果是彼此進展不大,大家都低估了對方的難度。
筆者講到這裡,我們起碼可以認清一個現實是:所謂的網際網路降維打擊在某些傳統領域和特定時間段存在,而在傳統藥店適應了這個環境並開始改變自身發展後,這個理論就不成立了。
那這種網際網路降維打擊的恐懼,卻帶給這個行業兩個誤區。
誤區一是,藥店自身拒絕加入網際網路電商大潮,為了防止客戶流失或者儲存自身的傳統流量,既不加入傳統網際網路的線上藥店,也不加入電商線下O2O平臺。
這部分人覺得,藥店最後不是拼的服務和專業度嗎,我透過自身努力將服務和專業度做好就行了。潛臺詞是既然你厲害,那我不接觸總該是安全的吧。
誤區二是,我自身是大型連鎖藥店,我有足夠的資金人力來玩轉網際網路。線上開店我加入,但我要開自己的電商網址;線下O2O我也開發自己的APP。
既然雙方要競爭,為了不讓你吸取我的客戶和流量,咱們就大馬金刀的硬剛一下,說不定你還不如我。
誤區一思維模式的人大部分是單體店或小連鎖藥店老闆,而誤區二則是早期自建電商網址團隊的傳統連鎖藥店和最近兩年恐懼電商吸流的大型連鎖藥店。
那為什麼會認為這是誤區呢?
網際網路應該是工具而不是神話
筆者曾經發表過一篇文章,文中提到網際網路應該是沒有邊界的,而網際網路公司應該有邊界。也就是說網際網路公司一定有它不擅長的部分。
網際網路應該是一種工具而不是所謂降維打擊的神話,比如沒有實體門店支撐,線上銷售就如同無根之木,無法長久立足發展。
網際網路技術是一種工具,網際網路公司應該是讓傳統公司更加高效而不是透過前期的瘋狂補貼幹掉對手後期壟斷賺錢。
舉個例子,O2O平臺應該思考在砍掉補貼的基礎上,與傳統藥店公平競爭,或者是保證正向盈利的基礎上,與藥店一起提升效率,發揮外賣平臺的作用。
如果平臺只是透過燒錢的價格戰來達到將來壟斷市場的目的,這就是不是所謂的降維打擊而是金錢打擊。燒錢不是神話且不可持續,無論對哪一方,都是最好的選擇方式。
再回到筆者提到的兩個誤區,電商平臺的建立需要的資金和流量,根本不是傳統藥店某個連鎖的體量能夠達到的,也不是因為你不加入它就不存在流量爭奪問題了。
術業有專攻,合作共贏才是硬道理!既然要合作共贏,那筆者下面的分析是否能緩解這種焦慮?
創新的前提應該是更加高效和公平
傳統零售行業公司要轉型成網際網路基因公司需要付出很大成本的,蘇寧電器的網際網路化過程就充分說明了其艱難程度。
換個方向,網際網路大廠所謂的降維打擊或親自下場開藥店,也沒有取得很好的效果。不管你線上做的多信心滿滿,在中國主流的頭部連鎖和區域性大連鎖中,傳統藥店還是牢牢佔據著主動優勢。
甚至在全國性的流通商業公司中,傳統企業也是佔著絕對優勢。我們不能否認的是,在醫藥零售領域也存在這很多第三方網際網路創新公司,但絕大部分公司都是以科技支援的方式存在。
這些公司的創新方式是怎麼讓藥店變的更加高效或者如何幫助藥店行業網際網路化,而基本沒有企業想著幹掉藥店這個行業。
網際網路行業針對藥店零售行業的創新的目的不應該是簡單粗暴的燒錢併購壟斷上市這種非市場行為,而是理性地讓藥店行業更加高效和公平。
隨著社群團購退潮,隨著國家對網際網路行業壟斷性的監管,也隨著醫藥改革的發展方向,我們未來針對藥店行業的創新應該是正向的。
既然是正向的,那你還焦慮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