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艦鳥,絕對是海鳥的象徵和最佳代言者。它們是生活在熱帶海洋上的一種大型鳥類,它們隸屬於鵜 形目軍艦鳥科,全世界目前已知僅有5種, 分別是大軍艦鳥、小軍艦鳥、白腹軍艦鳥、 白斑軍艦鳥和麗色軍艦鳥。估計全世界的總數尚不足1600對,主要分佈於印度洋和東南亞,以及中國南部海域,在中國僅見於廣東沿海一帶,偶爾經過臺灣沿海,數量十分稀少。
它們是世界上飛得最快的鳥之一,半年就能繞赤道飛行一圈。他們主要以魚、軟體動物和水母為生。但是軍艦鳥卻不是一種適合在海洋生活的鳥類,很多鳥類的 洩殖腔附近都有一個腺體,叫做尾脂腺, 會分泌油狀物質。鳥類經常會把其塗到身上,可以有效防止羽毛被水打溼。那些能在水中穿梭自如的雁鴨類,大多都有發達的尾脂腺。不過很可惜,軍艦鳥的 尾脂腺不發達。它們通常都是在水面覓食,而不會潛入水下,因為一旦打溼羽毛, 對它們來說相當危險,除此之外,軍艦鳥的鳥爪細弱,又沒有蹊,落到水面後很難飛起來。
所以通常情況下,它們會在海面盤旋,等待被海豚等捕食者驅趕出來的魚。此外,有些頭足類、螃蟹和海蜇等生物也是它們的食物,所以它們的速度要很快,軍艦鳥在鳥類中素有“飛行冠軍”之稱,是世界上短距離飛行最快的鳥。。不過在其生活的 熱帶地區,海洋中的營養物質極度匱乏,因此生 物量也不大。軍艦鳥要想獲得充足的食物,就得 花費很長時間尋找。除此之外,它們的美好生活也要靠劫掠其他鳥類口中的美食,而這也需要長時間的等待,所以它們也有空中海盜之稱。
所以它們可以長時間飛行不落地,科學家在在軍艦鳥的後頸貼上了極輕的裝置。該小型太陽能裝置與衛星相連,其功能包括GPS跟蹤、心率監視器、加速計和測高計。它們的重量只有10克,可以在跟隨著軍艦鳥的同時保證其的自由飛行。科學家發現,軍艦鳥的飛行時間可以長達兩個月,每天飛行650公里。
那麼軍艦鳥是不需要睡覺的嗎?
首先,我們要搞明白,為什麼軍艦鳥為什麼能夠長時間飛行,印度洋的核心地段,大型的軍艦鳥充分利用這裡獨特的氣候,實現長久俯衝後的高飛和滑翔過程。一年四季,巨大的印度洋仍然表現得相當平穩的,這裡被稱為赤道無風帶。
大型的的軍艦鳥堅守在赤道無風帶的周圍,環繞在這周圍數天甚至數月,因為它們發現在赤道無風帶的周圍的天氣相當恆定和可靠,充滿了有利於飛昇的上升氣流。它們特別擅長借風而行。只要搭上一波上升氣流,它們不用揮一下翅膀,就能讓自己滑翔前進數十公里。
在赤道無風帶的軍艦鳥,它們會利用區域周圍的風,進行順時針飛行。由於無風區域的周圍很容易出現積雲,積雲下方有上 升氣流,軍艦鳥們可以不扇動翅膀,藉著氣流盤 旋著爬升上去,到達最高點之後,再滑翔而下,這 期間耗費的能量非常少。所以,只要當地的氣候不 發生大的改變,軍艦鳥們就可以無憂無慮地利用 氣流和季風,長距離地覓食。
根據科學家統計,在這赤道無風帶周圍飛行時,軍艦鳥只花費它們10%的時間去尋找食物。而剩餘的時間它們都用在了從雲到積雨雲的飛翔。
那軍艦鳥不需要睡覺嗎?需要,而且它們睡的很舒服,科學家發現,軍艦鳥有兩種睡眠狀態,一種是在飛行過程中會關閉一半大腦,進入休眠狀態。此時,在兩側腦半球記錄到的慢波活動強度是不一樣的,因此這也被稱為“不對稱慢波睡眠”(asymmetric SWS)。它們清醒的大腦只連線到朝向飛行方向的那一側眼睛。這就表明它們在空中小憩的時候也能夠觀察自己飛行的方向。有趣的是,如果軍艦鳥恰好在不對稱慢波睡眠期間進行盤旋飛行,轉彎的方向往往也會與睜眼的一側保持一致,以便更好地看清自己前進的路線。
統計表明,對飛行中的軍艦鳥來說,不對稱慢波睡眠佔據了總體睡眠時間的70%;而在剩下的30%時間裡,兩側大腦都進入了慢波睡眠狀態,但它們依舊能完成高超的飛行動作。而且它們還很會選擇時機, 通常都在藉著氣流盤旋上升時睡,而俯衝直下時不睡,以免一不留神落入水中。
儘管它們擁有這種能力,它們一天中飛行時的睡眠時間不足一小時,平均只有42分鐘。這個睡眠時間不到它們在地面睡眠時間的10%。這也說明了軍艦鳥會等到返回陸地之後,再一口氣將損失的睡眠時間補回來。像這樣的熬夜能力,放在我們人類身上可以說非常難以想象。
不過,由於自身飛行活動對大氣運動的依賴,軍艦鳥對環境變化格外敏感。根據現有氣候模型的預測結果,熱帶風暴以及赤道附近對流將愈演愈烈。變化的氣候將對軍艦鳥造成哪些影響?這值得我們密切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