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進入今年以來,越來越多關於野生動物的好訊息被報道,例如,野生東北虎闖進黑龍江臨湖村,幾次向北遷移的雲南象群,現身雲南龍陵的稀有動物五爪金龍,在北京房山區築巢的黑鸛,一隻特殊斑嘴鴨現身天津湖泊,訊息是不是夠多?
為什麼野生動物的訊息越來越多了呢?很明顯,我國的生態環境在向好的方向發展,事實正是這樣,10月8日,我國發表的《中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白皮書詳細地描述了我國生態環境和野生動物恢復的情況。
沙化土地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
從趨勢上來看,地球正在日益惡化,越來越多的土地被人類所徵用,森林面積在一步步減少,越來越多生物面臨生存威脅,截至2019年,地球已經有75%的陸地和66%的海洋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影響,全球有25%的物種面臨滅絕的危險。
但唯獨只有我國在迎難而上,不僅扭轉了日益惡化的趨勢,還走出了一條獨具中國特色的保護生態環境之路,例如,43年的“三北防護林”建設工程、21年的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15年的石漠化治理工程等,多不勝數。
當這些特大工程成功實施後,不僅阻止了土地沙漠化,還從根本上逆轉了態勢,讓荒漠變綠洲,在上個世紀,我國沙化土地年均增加3436平方公里,但是現在,沙化土地年均縮減1980平方公里,按這種速度,我國沙漠很快就會消失。
這實在是好事一樁,我國隨著森林面積的增加,野生動植物的數量和多樣性都開始恢復了,於是很多野生動物從“瀕危”變為了“易危”。
陸地野生動物從“瀕危”變“易危”
為了更好地保護野生動植物,我國可是在全國各地建立了上萬個自然保護區,給野生動物留了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活動範圍,這在全世界是絕無僅有的,於是大量的野生動植物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自由地生長和發展,不再受到傷害。
大熊貓是眾所周知的瀕危物種,但在我國的保護之下,過去40年,從1114只增加到1864只,朱䴉從最開始7只增加到現在的5000只,亞洲象從180頭增加到現在的300頭,海南長臂猿從原來的10只增長到現在35只,藏羚羊野外種群由6萬-只恢復到現在的30萬隻,麋鹿已突破8000只。
很多野生動物從“瀕危”變成了“易危”,大熊貓就是其中之一,所以,我國已經完全扭轉了瀕危物種持續下降的態勢,物種的多樣化和數量上都有所提升。
長江中的江豚也在恢復中
水體是自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近些年來,多條江河得到了保護,例如長江,船隻通行,氣候變化,水質變化,漁民過渡打撈,導致長江中的水生動物急劇減少,很多水生動物都進入瀕危滅絕狀態,例如俗稱“江豬”的江豚,整個長江流域也只有1000多頭了。
被稱為“活化石”的野生中華鱘現在也只有2000多條了,更可怕的是白暨豚,整個長江現在可能只剩下幾十頭了,雖然沒有真正滅絕,但已經被宣佈功能性滅絕了,滅絕就在眼前,只是時間性問題。
從2020年開始,長江實施了長達10年的禁漁期,這才過去不到兩年時間,江豬很快變得活躍起來,今年,已經有多人在多個地區看到江豬在長江中你追我趕、嬉戲打鬧的場面,好不愜意,從數量上來看,江豬確實增加了。
總結
中國是有5千年歷史的東方大國,一直在彰顯大國風範,帶頭抵禦全球變暖,近段時間以來,我國拉閘限電,其中一個目的也是為了減少火力發電,降低溫室氣體的排放,而植樹造林又是我國抵禦全球變暖的另一把利器,樹木吸入二氧化碳,釋放氧氣。
在植樹造林的同時,我國也在積極恢復自然生態環境,這才出現生機勃勃的場景,到處都是綠樹成蔭,到處都是鳥語花香。我們在大力植樹造林,美國地球觀測衛星也已經發現了,稱中國是近年來綠色增長最多的國家,值得全世界去學習和效仿。有趣的科學探索內容請關注唯一微信公眾號:有趣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