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北市婦幼保健院發熱門診接診了一名1歲大的男孩,家人描述小兒已發熱6天並伴有皮疹,在家自行口服頭孢沒有效果,趕緊來醫院就診。醫生查體發現,患兒雙眼球結膜充血、口唇充血皸裂、楊莓舌、頸部淋巴結腫大,全身皮疹,手足硬腫,初步診斷為川崎病。
說到川崎病,很多人可能都沒有聽說過。市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介紹,川崎病常常偽裝成小孩感冒發燒時的樣子,但在短時間內會對孩子的重要器官造成嚴重影響和損害。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診斷水平的提升,對川崎病的認知有所提升,從兒科少見到常見病。
川崎病,又叫面板黏膜淋巴結綜合徵川崎病。患病的寶寶最初的表現就是高熱,一般在39℃以上,持續一兩週,最長可達三四周。發熱症狀出現後,孩子全身陸續出現大小不一的斑丘疹,兩側眼結膜充血,唇面紅腫、乾燥和皸裂,以及楊梅舌、口腔黏膜充血等等;個別甚至還會出現淋巴結腫大,手、足部脫皮或肛周脫屑。這時候,就要高度懷疑川崎病了。
據介紹,川崎病大部分預後良好,患兒可自行恢復,但仍有大約有5%—9%的川崎病患兒可發生冠狀動脈瘤,並由於冠狀動脈瘤破裂、血栓閉塞、心肌梗死或心肌炎而死亡。川崎病目前還不能明確病因,故暫時沒有特效的預防辦法,也沒有疫苗能預防這種疾病,因此早發現、早就診非常重要。
兒科專家介紹,對川崎病的診療,需要首先進行抽血化驗,並進行超聲心動和心電圖,以便及時發現是否有心血管方面的損傷。一旦確診也不必過分擔慮,遵醫囑進行積極治療即可。特別需要提醒的是,有心血管病變未痊癒者,要根據病情2周、1月、3月或半年複查心電圖或超聲心電圖,觀察恢復情況,並在心臟專家或專科門診隨訪,以繼續接受治療和指導;無冠狀動脈病變患兒於出院後1、3、6個月及1~2 年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包括體格檢查、心電圖和超聲心動圖等),以便需要根據情況隨時跟進治療。
記者 韓惠 通訊員 張娉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