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懷孕期間,隨著孕期的增加,腹中寶寶也在逐步長大,其中最明顯的就是肚子越來越大,雖然說孕媽媽的肚子都會變大,但是形狀卻有所差別。
胎兒處於子宮內的不同位置,使其出現“上懷”和“下懷”兩種情況
懷孕的時候,孕肚會呈現不一樣的形態,這與胎兒的位置有一定關係。如何區分是“上懷”,還是“下懷”,需要看準時間。
上懷要觀察腹部,十分明顯
在孕期由於每個準媽媽的孕肚形狀不同,根據其特點可分為“上懷”和“下懷”。上腹高高隆起,因此上懷主要體現在腹部,有明顯的隆起狀態,而且處於比較靠上的位置。
下懷與之相反,以時間來判斷
有“上”則必有“下”,下懷可以看到下腹部隆起比較明顯。如果要判斷孕肚屬於“上懷”,還是“下懷”,其實需要看準時間。通常在懷孕20周左右,透過外形看到孕肚隆起的部分比較靠上,稱之為上懷,反之則是下懷。
上懷與下懷有諸多不同之處,孕媽媽要多加了解
孕肚呈現不同的情況,自然會在諸多方面有差別。如果事先了解清楚,那麼可以為其提早做好準備,幫助孕婦解決困難的問題。
形狀不同,與胎兒所在位置有關
肚子隆起的部分靠近上腹部,自然會顯得比較圓一些,所處的位置也會比較高。孕肚的形狀明顯,好似西瓜一般,這就是上懷的主要特點。
相比之下,下懷的位置會比較低一些,肚子彷彿在往下移,而且在行動之時會有明顯的下墜之感。自然肚子會與上懷的形狀不同,好似袖子一般。這與胎兒的位置有關聯,下懷的孕媽媽,肚子會比較尖一些。
胃部影響不同,進食量有差別
上懷的孕媽媽會感覺腹部有壓迫感,隨著孕肚的增大,胎兒對於肺部及胃部都會有壓力。此時的孕婦進食量會明顯減少,而且即便吃了很少的東西也會出現飽腹感,並且會伴隨胃反酸的情況出現。
懷孕的肚子比較靠下,自然其他器官部位不容易受擠壓,因此上腹部會比較輕鬆一些。孕媽媽不會有呼吸不暢的問題,食量會明顯增加不少。吃飯不成問題,但是會都對下腹部有擠壓,造成尿頻的症狀。
排尿情況不同,有尿頻的現象
到達孕中期之時,上懷的孕媽媽尿頻現象會有所減少,原因在於子宮超出盆腔的高度,直至孕晚期的孕肚會逐漸變大,再次出現壓迫膀胱的情況,此時會再次引發尿頻的現象。
下懷的肚子會比較靠下,子宮內寶寶對於孕媽的膀胱壓迫會多一些,因此下懷媽媽在孕期尿頻的情況也會增加,不停的找廁所相信會是很多寶媽出門最為“頭痛”的事情。
入盆感知度不同,注意力減弱
上懷的孕媽媽可能會因子宮逐漸膨脹的緣故,使得有些器官受到擠壓,常會出現呼吸不暢或是腹脹的情況。不過當胎兒入盆之時,很多症狀會減輕不少,尿頻的症狀會增加不少,因此孕媽媽更加能感受到入盆的情況。
下懷的孕媽媽也不會有太多感覺,此時肚子本就處於靠下的位置,即便胎兒入盆也不會有形狀上的變化。
上懷和下懷形成的原因不同,與諸多情況都有關係
孕肚形成上懷和下懷兩種情況,其中存有差異屬於正常情況。孕肚呈現上翹的形態,可被視為上懷,而靠下一些則屬於下懷。
受精卵著床的位置不一樣
精子與卵子相結合之後,形成受精卵,然後再回到子宮著床。如果受精卵著床的位置比較靠上的話,便容易形成上懷現象。於此情況相反,假如受精卵著床的位置相對偏下一些,則會形成下懷現象。
孕婦的骨盆有差別
孕媽媽的自身情況不同,體質方面也會有不少的差異,自然骨盆的形態也會存在不同。
骨盆生長的方向不同
子宮的生長情況不一樣,這與孕媽媽的體質有一定關係。孕媽媽的腹部肌肉較弱,再加上子宮底部比較寬,如此容易形成橫向生長,逐步變為下懷狀態。
在孕期最重要的是媽媽和寶寶的健康,因此很多新手媽媽不必太在意自己是上懷或者是下懷,只要保證自己的營養充足,心態平穩,健健康康的把寶寶順利的生出來才是最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