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西北,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茫茫戈壁,但科學研究表明,西北乾枯湖泊河流正在“復活”。
西北乾枯湖泊河流正在“復活”
位於甘肅省敦煌市西北33多公里的哈拉諾爾,曾為疏勒河下游的河道湖,是敦煌歷史上最大的淡水湖泊。自清代大興引水灌溉後,由河道湖逐漸演變成終端湖,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哈拉諾爾湖徹底乾涸。六十多年來,哈拉諾爾一直是湖面裸露,廣闊平坦,湖底佈滿大米粒一樣的方解石,人們能看到的始終只是一個鹽鹼荒灘和“沙湖”。
然而2016年秋天哈拉諾爾水面重現,2017年春天漫水面積已達24平方公里,乾涸60餘年的哈拉諾爾,如今水天相連,湖水清澈,寬廣無邊,猶如大海,重現了戈壁觀海的美景。
更為神奇的是,2019年,哈拉諾爾湖水一路向西,沿著乾涸了近300年的疏勒河故道、長驅140公里,奔流到更西的尾閭湖哈拉齊,在庫姆塔格沙丘間形成一片片夢幻般的小湖泊。
除此之外,還有哈拉奇,疏勒河的終端湖哈拉奇,這裡曾經水草豐茂、湖波盪漾,後來因為生態環境惡化,自東向西流淌的疏勒河一度斷流,“哈拉奇”也隨之消失在荒漠之中,昔日許多野生動物的天堂成為漫天黃沙的不毛之地。
2019年,在乾涸消失近300年“哈拉奇”重現,形成5平方公里左右的寬廣湖面,為當地一帶的野生動物,尤其是珍稀瀕危的野駱駝、普氏野馬等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環境。
另外,還有位於新疆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一條重要的河流——塔里木河,它自西向東流過,塔里木河東端流入臺特瑪湖,臺特瑪湖面積最大時達80平方千米,很久以前透過水道和不遠處的羅布泊相連。後來,這條水道隨著羅布泊的乾涸一起淹沒在風沙中,臺特瑪湖由此成為塔里木河的終端。
80年代前,臺特瑪湖逐漸乾涸。湖水的乾涸帶來一系列的“死亡翻譯”——湖泊溼地消失,紅柳、梭梭樹、胡楊林大片死亡,曾經水天一色的湖泊變成了荒蕪貧瘠的戈壁。
如今,碧波盪漾的臺特瑪湖又重新回到了大家的眼前,湖泊溼地中的蘆葦迎風搖曳,218國道在靜謐的湖水中穿過。曾經乾涸了三十年的大湖“死而復生”。
河流“復活”的原因
這些都不是個例,而是在西北發生的普遍例子,之所以會這樣,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個就是科學研究表明,西北正出現變暖變溼的新趨勢。
多名專家強調,過去30多年,西北地區(主要是西北地區西部)氣候顯著變暖,同時降水量增大、許多河流出山口徑流量增加、大部分湖泊水位上升,這已是不爭的事實。在西北地區,一些原本較乾旱的地方降水量增加,甚至出現洪澇災害;曾經溝壑縱橫的荒山禿嶺,逐漸顯現綠色。
以新疆為例子,從新疆全境以及北疆、天山山區、南疆各分割槽的年降水量來看,呈現一致的增多趨勢,新疆2011—2018年年均降水量,比上世紀60年代增多了43.5毫米,增幅為30%。2016年,新疆平均降水量為247.6毫米,偏多近五成,為1961年以來歷史最多。
甘肅省氣象局總工程師張強認為:
“現在,西北地區西部降水增加趨勢持續了30多年,這是一個相對較長的降水趨勢增加期,也超過了計算基準氣候態的30年氣候期限,所以西北地區西部降水增加趨勢基本可以肯定了。”
“區域氣候條件有所改善,氣候舒適度有所提升;水資源總量有所增加,水迴圈機制有所改善,徑流量和湖泊面積有所增大;部分地區的生態環境向好發展,一些脆弱敏感區域的生態退化趨勢受到一定遏制;農作物適宜種植面積有所擴充套件,農業氣候資源有所最佳化。”
除此之外,第二個原因,就是國家的生態治理,近五年來,中國在治沙方面的投資不斷增加,總金額達到389億元,累計治沙面積1000多萬公頃,相當於一個浙江省的面積,土地沙漠化速度從原先的逐年遞增到現在的反增長,不光生態改變了,沙漠周邊住民們的生活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以“哈拉齊”重現為例子,由於全球氣候模式發生了變化,使得來自印度洋和大西洋的暖溼氣流有較往年更多的水汽能夠長途跋涉翻越高大的青藏高原和帕米爾高原,這部分水汽途經我國新疆後,由於新疆的山脈大致呈東西走向,因此水汽能夠繼續向東輸送,而疏勒河流域處在祁連山脈西端,受祁連山的阻擋形成較為豐富的地形雨。流量由此有了明顯的變化。
而隨著疏勒河流量增多,國家開始了疏勒河及黨河河道恢復與歸束工程,疏勒河與黨河的生態水透過“人工運河”源源不斷流過河倉城、玉門關,並順著疏勒河古河道一路向西流淌,沿河溼地“海子”形成,蘆葦、紅柳等植被恢復生長,從而使乾涸數百年的疏勒河尾閭——哈拉奇再現水面。
我國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已有20年,西部大開發的20年,也是西北地區生態治理快速發展的20年,對自然生態系統的人為保護作用,西北地區的荒漠化土地和沙化土地面積連年減少,是西北很多地方變綠的主要原因。新疆塔里木河綜合治理工程投資超過100億元,對於塔里木河的河流健康和生態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
總結
當然,西北變得暖溼,也帶來了一些問題,隨著西北地區的氣候變化,天氣的無常性、突發性增強,氣象災害有所加劇;降水更集中,一些地方的暴雨日數和無雨日數均增加了;氣候變暖還使高山地區冰川和積雪快速融化,造成固體水資源銳減,地表徑流的穩定性降低。
如果解決這些問題,還需要我們在生態治理上從科學出發, 將難題轉化為機遇,才能徹底扭轉西北的生態格局。
當西北遍佈綠洲,西北將重回盛唐,盛唐時期,西北邊塞豐沛的水量,讓西北成為塞上江南,遍佈綠洲,而到了中唐時期,氣候由溫暖逐漸轉向寒冷,對氣候變化極為敏感的西北地區,自此,河流萎縮,綠洲消失,曾經煙波浩渺的羅布泊,逐漸湮沒於漫漫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