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地區一直以來有著許多民間習俗,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節奏加快,有些民俗文化活動漸漸被簡化,有的已經消失。透過對詞語變化的調查,得出當今潮汕地區的民俗文化現狀。
以下選擇的幾個詞語反映了潮汕地區一年四季的民俗活動。潮汕地區一直以來有著許多民間習俗,隨著經濟的迅猛發展,生活節奏加快,有的民俗依然保持著旺盛的生命力,如:
1.賽會 俗以牲禮,彩以絨帛,聚集比賽,謂之賽會,亦謂擺“神前”。每鄉年必一次,或若干年輪值一次。
遊神賽會這一潮汕民俗活動隨著經濟的發展,時代的改變本已逐漸式微,但是許許多多的海外潮人思念家鄉,每逢節日必會舉行遊神賽會,這一思鄉情懷也得到了國內潮人的熱烈響應,使遊神賽會愈演愈烈,迸發出新的活力。
2.筅炱 臘月擇日,灑掃屋宇,曰筅豚。豚當作炱。
潮汕地區以前是以農耕為主,因地處亞熱帶一年兩種或三種,全年無休,但是潮人對過年的觀念根深蒂固,希望一年的農忙歇下來後有個舒服的新年休假,因此在過年前一個月都會進行大掃除。
3.七樣羹 俗每逢人日,人家就當時所出之蔬類,湊備七種合煮之,全家會食,名曰“食七樣羹”。案五代·梁·宗《荊楚歲時記》:“正月七日以七種菜為羹。”此風遺傳,至今不替。
潮汕地區仍保留著這一習俗,因現代社會提倡健康膳食,七樣羹由七樣蔬菜烹煮而成,因此更加受到民眾喜歡。
4.掛紙 祭墓,俗呼過紙,應作掛紙。案寒食禁菸,垂為令典,潮人歷遵之,紙錢不焚而掛,具見古風之遺。……潮俗祭墓,多在清明舉行。愛盛掛紙之風,沿習久之,雖冬天亦然。
潮汕地區清明時節掃墓叫做“掛紙”,與其他地區不同的是,潮汕地區可以是清明節“掛春紙”,也可以是冬至時節“掛冬紙”。潮汕作為僑鄉,每逢清明節或冬至還會有海外的僑胞回鄉掃墓。既保持了傳統,又聯絡了海內外的鄉情。
5.扒龍船 鄉人制長數丈之條狀船,而為全龍之彩飾。於端陽前後,落水竟賽。呼曰“扒龍船”。
潮汕地區每年的端午節“賽龍舟”不僅是為了紀念屈原,更是為了祈求潮汕平原風調雨順、物產豐收。“賽龍舟”還逐漸成為一項民間體育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