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孫策死後,孫權繼承了他的位置,掌管東吳,後建立吳國。如果說,當初孫策沒有被許貢的門客刺殺,那麼孫權壓根不會成為孫武的當家人,但是當孫權稱帝后,追封他父親孫堅為帝,孫策卻只被追封為一個不能世襲的長沙恆王!要知道,如果沒有“小霸王”孫策奠定了江東東吳的基業,後來的孫權斷然不能如此輝煌!
可見孫權缺乏感激之心,他也因此被評價為陰險小氣的忘恩負義之徒。但如此聰明的梟雄,明知這麼做會惹人詬病,為何還執意如此呢?其實孫權對待孫策的子女可以說是很厚道了。
孫策兒子年幼難當大任
中國歷史上,但凡有點能耐的人,都會想方設法把江山留給自己的後人。曹操尚未稱帝,就將王位傳給了曹丕;劉備興復漢室,臨終前把皇位留給劉禪。可孫策為什麼沒有把位子傳給自己兒子,反而給了他的親弟弟呢?歸根結底是因為他兒子孫紹實在太小了。
孫策去世時年僅二十六歲。據說當時孫策的兒子才四五歲,連讀書寫字都不會,怎能挑起整個江東集團的大梁?如果放在政權穩定的和平年代,立一個小孩子為主,配幾個能臣輔佐,等小孩長大成人,順理成章地接過大權,也是可行的。可難就難在,這個如果是不成立的。
“小霸王”孫策雖然打下了江東地盤,但他連兵馬都是從袁術那裡借來的,自己手裡根本沒有多少依仗,所以很多人壓根就不看好他。不然就算給南陽太守許貢十個膽子,他也不敢朝秦暮楚,背叛孫策啊!這樣看來,他雖然表面上統一了江東,但平靜下依然暗潮湧動,很多人都在打著自己的算盤。
這種局勢下,傳位給自己的兒子,無異於是將他一生的心血拱手讓人。反觀自己的弟弟孫權,當時雖然只有18歲,但有勇有謀,連他自己都承認“要論上陣殺敵帶兵打仗,你不如我;可要說舉賢任能保衛江東,我不如你!”
可即便是孫權繼位之後,將士門客對他依舊不夠重視。幸虧周瑜率先對他實行君臣禮節,這才讓眾人對其逐漸尊敬起來。當時的孫權,雖然可以打理政務,但群臣心中卻依然有隔閡,若是換作一個黃口小兒來把握朝政,豈不是更加難以服眾?
孫權上位是在保全孫策子嗣
孫權登基稱帝后,把自己的父親孫堅追封為武烈皇帝,把自己的好哥哥孫策追封為長沙恆王。這個舉動頓時就引起了眾憤,就連後來編寫《三國志》的陳壽,都免不了嘲諷幾句。
要知道,孫堅雖然是孫權的父親,但他當時不過是袁術的一個手下而已,對孫權稱帝沒有太大幫助。這半壁江山全是孫策親手打下來的,可他死後放棄了自己的親生兒子,反而將守護江東的偉業交給了弟弟。可孫權卻如此對待親哥哥,豈不是太讓人寒心了!
難道孫權真是一個忘恩負義的小人嗎?其實大家不過都是事後諸葛而已,要放在當時那個環境下,就會明白孫權的良苦用心。
孫權是在224年稱帝的,這時候距離孫策去世,已經二十餘年,他的大侄子孫紹也快三十歲了。人非聖賢,誰能沒點私心呢?孫權肯定是向著自己兒子的。如果把是孫策追封為皇帝,那孫紹就是先皇之子,這個尷尬的身份,讓他以後如何自處?萬一孫權去世後,孫紹被亂臣賊子擁護起來當個傀儡皇帝也是名正言順的,屆時孫權的子孫又該如何?吳國江山豈不是要落入他人之手。
換個角度想,萬一孫權的兒子心胸狹隘,或是被有心人利用,忌憚孫紹這個先皇之子的身份,暗中對他痛下殺手,他如何面對死去的哥哥?其實這樣想的話,孫權這麼做,也是為了孫紹好。
古之帝王,如果不是名正言順上位的,在稱帝后都會對前人的子嗣斬草除根以鞏固政權。孫權稱帝后,當時也有一些不懷好意的大臣建議他殺掉孫紹,以防萬一。
但是孫權並沒有那麼做,他不但沒有迫害孫紹,反而封他上虞候,地位和他的兒子們相差無幾,榮華富貴度過一生。和劉備相比,孫權可好太多了。劉備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劉禪順利繼位,把能征善戰的義子劉封給害死了,可見,孫權對孫紹還是相當不錯的。
孫策女兒的歸宿
另外孫策有兩個女兒,孫權對她們很是疼愛,給她們找了不錯的歸宿。大女兒嫁給了東吳世家大族也是當朝名相顧雍的長子顧邵。他自幼博覽群書,少年時與舅舅陸績齊名,甚至勝過陸遜、張敦等人,全國各地的人不遠萬里慕名而來拜訪他,就為了見他一面,和他交朋友,可謂是聲名廣揚,遠近聞名。後來在顧邵27歲的時候,就被孫權提拔為豫章太守,在他的治理下豫章郡井然有序,被廣為讚揚。
而二女兒同樣嫁給了世家大族陸家的陸遜,而陸遜可以是家喻戶曉的人物了。他是吳國最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他為吳國立下了汗馬功勞。孫權稱帝后,更是把他封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他追隨孫權四十餘年,一生征戰沙場,實乃“社稷之臣”。給兩個侄女找到了這麼好的歸宿,孫權這個作叔叔的還是相當稱職的。
結語
孫權對哥哥孫策有著深厚的感情,對哥哥的子女也十分厚道,無論從哪方面看,孫權都不是一個忘恩負義的人。
雖然千秋功過自有後人評說,但我們也不該一葉障目,只抓著一點不放,畢竟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