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5日,志願軍從聯合國軍手中收復了漢城(今韓國首都首爾)。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李奇微在堅守96小時後棄城逃走,出發前還故意將自己的睡袍留在了漢城的指揮所中。
志願軍發動第三次戰役後,朝鮮半島的局勢已經進一步明朗。時任美軍第八集團軍司令的李奇微,原本以為自己親自坐鎮漢城,至少能讓漢城堅守半個月以上。
結果開戰後僅僅過了96個小時,志願軍先頭部隊第50軍就率先攻入漢城。李奇微坐車撤退之前,把自己的睡袍丟在了指揮所裡,深沉地說道:“我打了一輩子的仗,還沒有見過這麼勇猛的部隊。”
後來到了1983年,面對美國記者的採訪,已經88歲高齡的李奇微在回憶起30多年前的漢城戰役時,依然流露出對彭德懷和英勇無畏的志願軍的一番敬畏之情。
不過當問及他為什麼將睡衣丟在指揮所裡時,李奇微卻只是淡淡一笑。
一、
首爾,韓國現在的首都,也是韓國的經濟和政治中心。不過在歷史上,這裡因為長期受到漢文化薰陶和影響,還有一個特別的名字,那就是漢城。
如今的首爾是朝鮮半島上人口最多、經濟最發達同時也是GDP最高的大城市。很多人怎麼也不會想到在69年前,英勇無畏的中國志願軍曾在這裡與美國軍隊為首的聯合國軍廝殺。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彭德懷司令率領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開赴朝鮮作戰。
面對以美國軍隊為首的16國聯軍,志願軍接連發動了兩次戰果輝煌的大型戰役,成功將美軍驅趕回三八線以南,並幫助朝鮮軍隊收復了半島北部的大多數城市。
1950年底,志願軍發動的第二次戰役順利結束。彭德懷司令根據毛主席的指示,下達了發動第三次戰役、解放朝鮮半島大城市漢城的命令。此前,中朝軍隊已經成立了聯合指揮部,我軍可投入38軍、39軍、40軍、42軍、50軍、66軍,而朝鮮人民軍也可以投入三大兵團。
這樣一來,參加第三次戰役的中朝軍隊的數量就達到了31萬人。1950年12月,志願軍集結6個軍隊與朝鮮3個兵團秘密進入指定的進攻位置,準備一舉突入漢城。
根據彭德懷司令的要求,朝鮮軍隊的兩個兵團負責從敵人防守的側翼突入,而志願軍的主力與一個朝鮮兵團則趕在31日天亮之前,抵達了距離漢城不到60公里的區域,準備發起正面進攻,避開了美軍偵察機和轟炸機的騷擾。
當時,防守漢城的主力正是著名的美國第八集團軍,由三星上將李奇微擔任司令。
原本負責指揮第八集團軍的美軍沃克遇到車禍身亡,部隊群龍無首。面對志願軍的猛烈攻勢,名將李奇微臨危受命。他一上任就瘋狂地叫囂道:自己要親手打破志願軍的不敗神話,完成沃克將軍的遺命。
要說起來,李奇微確實算得上是美軍之中的百戰名將。他畢業於著名的美國西點軍校,這裡是美國名將的搖籃,走出了一批又一批美國近代史上的名將。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奇微參加了西西里登陸戰役、諾曼底登陸戰、花園行動戰役、阿登攻防戰、魯爾大會戰,與裝備精良、士氣高昂的納粹德軍是老對手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李奇微就已經是盟軍地中海戰區總司令。這樣一位資歷不凡、身份不俗的將領,自然有一套善於打仗的經驗。
不過,這一次他面對的是勇猛善戰的中國人民志願軍部隊。
“連納粹都不是我們的對手,難道還怕一個剛剛建立的貧窮中國嗎?”李奇微低估了中國軍隊的團結和戰鬥力,卻高估了美國軍隊自身的戰鬥力。
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將“智將”李奇微派到朝鮮作戰。而他親眼見到了志願軍在朝鮮半島上摧枯拉朽的進攻速度後。很快就嚴肅了起來。
李奇微剛接手美國第八集團軍時就發現部隊軍心渙散、士氣低下的問題,讓他頭疼不已。
為此,李奇微在第八集團軍內部召開了軍事會議,嚴肅軍紀和軍規。為了鼓勵士氣,他把兩顆手雷掛在自己的肩膀上,希望以此鼓勵美軍士兵,不過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面對志願軍的快速推進,李奇微決心要在漢城打出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重現美軍在歐洲戰場的光榮戰績。
二、
為了保住漢城,李奇微也是煞費苦心。他在縱貫朝鮮半島約250公里的正面佈置了一道60公里縱深的兩道基本防線,分別是第一防線和第二防線。在兩道防線之後,李奇微又精心佈置了三道機動防線。
李奇微自信滿滿地覺得:有了這五道防線,再配合空中機隊,就連納粹德軍的鋼鐵洪流都攻不進來。
可是他怎麼也沒有想到,志願軍已經分出一支兵力(兩個朝鮮兵團)繞道了防線的背後。李奇微精心佈置的五條防線在志願軍的正面和側面攻勢下已經形同虛設,戰爭還沒正式開打,美軍就已經掉入志願軍的“半包圍圈”中了。
1950年12月31日深夜,志願軍在250公里寬的正面戰場上突然發動攻擊,目標直指第八集團軍的大本營漢城(今韓國首爾)。當天晚上,李奇微與美國第八集團軍、"聯合國軍"士兵們正在歡快地享用麵包、紅酒和牛肉湯時,陣地上卻傳來了火炮的怒吼聲,嚇得李奇微等人立馬躲入了指揮所中。
在這次戰役中,志願軍一共投入了300多門火炮,再加上朝鮮軍隊的60門火炮,炮火聲震耳欲聾,戰役幾乎在開啟的一瞬間就快要決出勝負了。戰場上發出震耳欲聾的響聲之後,緊接著就是聯合國軍的據點一個又一個地被我軍突破。
更可怕的是,志願軍第50軍的炮彈引爆了聯合國軍陣地上的地雷,結果導致一座彈藥庫發生殉爆。李奇微這才慌了,只能下令收縮防線後退10裡。火炮轟擊結束後,志願軍各部隊分批向敵軍陣地發起衝鋒,輕而易舉地就突破了美軍的第一道防線。
攻擊7號陣地時,志願軍第39軍一個先鋒連用白刃戰就擊潰了防守的韓國軍隊,而繞到聯合國軍側翼的朝鮮軍隊兩個兵團也發起騷擾進攻,使得李奇微陷入了腹背受敵的境地。
在渡河作戰時,我軍不少將士不慎掉入冰窟,有的戰士掉下去之後再也沒能爬起來,不過更多的戰士卻保持著勇猛無畏的進攻姿態。
第一道防線失守後,李奇微試圖靠空中優勢和地面部隊守住第二道防線,但潰退下來的韓國和英國軍隊根本不聽指揮。
除了美軍以外,聯合國軍的其他部隊已經被志願軍的火炮和白刃戰打懵了,士氣低落,紛紛要求李奇微與第八集團軍去親自“接戰”志願軍,不要再拿他們當炮灰了。
李奇微除了又氣又急以外,只能坐在指揮所裡一言不發。他原以為自己親自坐鎮漢城,再加上第八集團軍的堅固堅守,至少可以保證漢城防守15天以上。
結果從開打到現在僅僅過了96個小時,自己的豪言壯語似乎成了泡影。李奇微自詡為固若金湯的五道防線在志願軍面前根本不堪一擊,再不撤退恐怕會陷入重重包圍之中。
值得一提的是,志願軍39軍的戰士們吃著粗糙不堪的炒麵,渴了就抓一把雪放在嘴裡,卻端著刺刀和機槍一路平推,直接打到了距離漢城還只有30公里的前沿陣地。
負責防守漢城大門的是參加過諾曼底登陸戰的英國皇家陸軍精銳“來福槍軍團”,不但裝備精良而且還有一個坦克中隊作為支援。可是,在志願軍39軍先頭部隊的攻擊下,英國皇家陸軍的7次反撲都以失敗告終,英軍指揮官喬瑟夫竟然帶頭逃跑,差點當了俘虜,拱手讓出了陣地。
可笑的是,由於地勢過於狹窄,英軍的坦克反而發揮不出平原作戰的優勢,竟被志願軍的炮火逐一擊毀。英國人撤退之後,志願軍打掃戰場時發現,戰場上還丟棄著大量的武器和坦克殘骸。
事到如今,哪怕是再狡猾的李奇微也看到戰局不利:聯合國軍在正面戰場接連失利,而側翼也陷入苦戰,如果再不撤退,自己和第八集團軍就要成為志願軍俘虜了。
1月2日,李奇微終於下達後撤的命令,並讓一支韓國軍隊負責殿後,掩護美軍第八集團軍撤退。韓國人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竟然替美國人當了一回炮灰。
“我打了一輩子仗,沒見過這麼厲害的部隊”。這是李奇微在撤退前對志願軍戰士的評價。因為志願軍的大無畏犧牲精神和冒著冒火前進的勇敢精神,已經超出了李奇微的認知。
(收復漢城戰役中,志願軍俘虜的美軍士兵)
1月4日,不甘心失敗的李奇微跳上吉普車,望著垂頭喪氣的聯合國軍,一言不發地離開了漢城。不過,他故意把自己的睡袍掛在了指揮所的牆上。
不得不說,李奇微確實要比麥克阿瑟要狡猾得多,因為這個舉動其實別有一番用意。
三、
1月4日,志願軍先頭部隊第50軍首先進入漢城,標誌著漢城得以解放。
隨後,志願軍38軍、39軍、40軍、42軍、66軍與朝鮮人民軍的三個兵團(報告負責側翼進攻的兩個兵團)也陸續進入漢城。
漢城是當時南韓政權“首腦”李承晚選擇的首都,也是美軍第八集團軍的駐地。漢城的丟失對於聯合國軍而言是一次巨大的挫折,同時也極大的鼓勵了中朝兩國軍隊計程車氣。
當志願軍攻克漢城的訊息傳來後,遠在國內的老百姓們歡欣雀躍,甚至自發地組織在天安門前慶祝這次勝利。
志願軍戰士進入漢城後,在李奇微指揮所的牆上,很快就發現了那一件被他用力釘在牆壁上的貼身睡袍。在歐美軍隊的眼中,指揮官的帽子和衣服代表了榮譽,絕對不能輕易送給敵人,因為這象徵著恥辱。
其實,李奇微的用意也很直白。他故意將自己的貼身睡袍留在這裡,實際上是想告訴志願軍戰士們,他會親自回來取回自己失去的東西。榮譽與恥辱並存,李奇微把自己的榮譽全部寄託在了後面的戰爭計劃之中。
別看李奇微只是第八集團軍的司令,可他比美軍最高指揮官麥克阿瑟要狡猾多了。
自開戰以來,他詳細總結了麥克阿瑟在朝鮮半島上輕敵冒進的缺點,反對麥克阿瑟提出的窮追猛打。在志願軍收復漢城的戰役中,李奇微雖然發現志願軍攻勢凌厲,但同時也察覺出了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短板。
不得不說,李奇微的觀察力很敏銳。志願軍的後勤補給主要依靠人力和車輛來完成,補給線拉得越長就越危險。李奇微還發現,志願軍一般會在夜間發起衝鋒,原因就是空中力量有所不足。
在李奇微下令撤退後,相當於暫時把漢城拱手相讓給志願軍。對於牆上所留下的那件睡衣,看似是李奇微送給彭德懷司令和志願軍的禮物,實際上是他向彭德懷司令下戰書,頗有一種“戰爭才剛剛開始”的挑釁意味。
後面的戰爭走勢也證明了李奇微確實是一個老奸巨猾的軍人。漢城戰役結束之後不久,正是因為李奇微的反攻給志願軍戰士們帶來了不利的影響,導致朝鮮戰爭後來的局勢變得更加複雜化。
不過,1951年1月志願軍攻克漢城的軍事行動確實令世界各國見識到了中國軍人的力量,同時也洗刷了晚清以來中華民族蒙受的恥辱。這是晚清以來,中國軍隊第一次在國門之外戰勝帝國主義的軍隊,極大地鼓勵了中華民族的自信心。
曾經擔任過清朝北洋艦隊軍官的薩鎮冰,親眼看到了晚清北洋艦隊的覆滅。朝鮮戰爭爆發時,薩鎮冰已經是一個風燭殘年的老人了,卻時刻關注著戰爭走勢。
當他得知志願軍攻克漢城時,竟然感動得熱淚盈眶,提筆寫下了一首長詩。不久之後,薩鎮冰與世長辭,臨終前還感嘆道:中國已經不是西太后(指慈禧太后)時期的中國了,我們站起來了。
在毛主席和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軍隊在朝鮮戰場上打出了中華民族的威風,令世界各國刮目相看。就連曾在歐洲戰場叱吒風雲的李奇微也感慨道,中國軍人確實是他見過最厲害的對手。
今天的和平來之不易,都是先輩們用鮮血換來的,我們更要珍惜今天的和平,同時也要銘記那些為國流血犧牲的戰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