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和十四年,正月,長安的早春寒風依舊。
早朝上,唐憲宗滿臉怒容,將一封摺子扔到群臣面前:你們看他寫的什麼東西?豈有起理!
大臣們又驚慌又疑惑,這位人稱中興之主的唐憲宗剛剛完成了平定藩鎮的千古功績,開創了元和中興的局面,正享受著名垂青史的榮耀,心情大好,什麼事能令皇上龍顏大怒呢?
宰相裴度翻開奏摺,臉色頓時變得慘白。
這是一封反對皇帝迎接佛骨的文章。
原來,平定淮西之戰後,唐憲宗和那位開啟開元之治的曾祖唐玄宗一樣,漸漸對政務產生懈怠,染上了追求長生,迷戀丹藥的惡習。最近更是荒唐,居然打算將佛骨迎入京城供奉,一國之君如此禮佛,自然引得全國百姓跟風,一時之間全國陷入對佛教的狂熱中。
只見奏摺上劈天蓋地,全是觸目驚心的言論。
先是說佛祖不過就是個外國人,甚至是個蠻夷,不值得追捧。
什麼供養佛骨導致百姓家破人亡,社會秩序混亂。
更激進的是,他還諷刺歷代信佛妄想長生的皇帝,非但都短命,而且王朝也不長久。
這無異於指著皇帝的鼻子大罵:你這樣禮佛,不得好死!
寫這封奏摺的人裴度熟悉,正是跟著他一同平定淮西,剛剛立了大功升職加薪的韓愈。
裴度的額頭冒出冷汗,心想:韓愈啊韓愈,你這禍闖得可不是一般的大啊……
眾人緊張得不敢說話,唐憲宗怒不可遏地問道:你們說,賞韓愈什麼好?是一丈紅呢還是鶴頂紅?
眼看唐憲宗氣得血壓飆升,韓愈腦袋即將搬家,朝廷重臣、王公貴族紛紛為韓愈求情,希望皇帝念在他平藩有功,對皇帝一片忠心,且是當代人人敬仰的一代文宗的份上,饒他一條小命。
皇帝震怒難消,在一片求情聲中,還是決定給予韓愈貶謫潮州(廣東)的重罰。
韓愈被連夜驅趕上路,他的全家上百口人也隨後捲鋪蓋離開了長安。
天寒地凍,風雪漫天。
望著長安的方向,群山阻隔,前方路途漫長,他想:這一去,只怕很難活著回來了。
在路上遇到前來送行的侄孫,韓愈不由悲觀地對他說:你千里迢迢來送我,是不是你爸媽叫你幫我收屍的?
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這是韓愈第二次踏上貶謫嶺南的遙遠路途,兩次都是冬天,都是拖家帶口匆匆上路。
上一次,他得罪了權臣李定,而這一次,他直接得罪了當朝天子。
代價是極其慘重的,惡劣的天氣,漫長的路程,直接導致他的一個女兒死在路上,甚至倉促埋在路邊,而一個侄子也在到達潮州後不久死去。
僅僅只用了2年的時間,韓愈就體會了從巔峰到谷底的種種滋味。
他不是沒料到這個後果,他的一生也不是沒經歷過巨大的風浪,但是始終不改的,是勇敢和正義的底色。
2.
韓愈的一生,猶如一部青銅逆襲王者的勵志爽文。
比命苦,韓愈還沒輸過。
在他出生的時候,盛唐早已在安史之亂的戰火中成為往事,藩鎮割據、宦官專權紛紛上演。
亂世之中,他的家庭也很不幸,剛出生不久,母親死了(一說改嫁),三歲的時候,父親死了,更悲慘的是,12歲那年,他唯一活下來的親哥哥被貶謫廣東不久也死了。
眼看著就要被送到孤兒院,幸好嫂子是個善良的女人,非但不嫌棄這個拖油瓶,還將他和親生兒子韓老成一視同仁,一起養大。
一個寡婦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跋涉千里從廣東回到祖籍河南,再定居宣州,其中的艱難可想而知。
父親和哥哥留下的微薄田產只能讓一家人勉強度日,韓愈必須儘早擔負起養家的責任。
19歲那年,韓愈帶著全家的希望,隻身前往長安參加科舉考試。
“定個小目標,這次先考個狀元吧!”
首次應考的韓愈自信滿滿,然而現實很快就給了他沉重的一擊、二擊、三擊……
第二年,落榜。
第三年,落榜。
沒想到吧,這位後來成為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一代宗師,被蘇軾奉為“文起八代之衰”的文章鉅公,竟然跌倒在應試作文上。
其實也不能全怪韓愈,唐朝的科舉難度係數奇高,每年錄取的名額不超過30個,其中還不知道多少個是內定的。(王維、李商隱、杜牧,我不是針對你們)
“再這樣下去,我連稀飯都吃不起了,怎麼回去面對辛苦養育我的嫂子啊……”。
在長安的生活捉襟見肘,若不是有堂兄的前上司資助衣食,他早已露宿街頭,不知道哪天就餓死了,更何談報答嫂子和實現理想呢?
走在偌大繁華的長安街頭,韓愈看著萬家燈火,心裡一片淒涼。
他長嘆一聲,自言自語道:我命由我不由天,加油吧,韓愈!
出門
長安百萬家,出門無所之。
豈敢尚幽獨,與世實參差。
古人雖已死,書上有其辭。
開卷讀且想,千載若相期。
出門各有道,我道方未夷。
且於此中息,天命不吾欺。
第四年,韓愈終於憑著最後一點人品和運氣考中了進士,但是他還不敢放鞭炮慶祝,因為更難的還在後面。
進士及第後,還需要參加吏部考試才能做官,這次是直接跟各省狀元,全國學霸競爭,難度指數堪比登天。
韓愈又連考了3年,次次敗北。
在物價和房租都奇高的長安,韓愈一呆就是10年,卻連個長安戶口也沒混到。
望著空空如也的錢包,韓愈憂從中來:嫂子,我又雙叒叕讓您失望了……
痛定思痛,韓愈開始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一身的才華,卻沒有用武之地呢?這不是我的問題,一定是人才選拔的制度有問題。
病急亂投醫的韓愈一口氣給宰相寫了三封信,吐槽、賣慘、求推薦,能想到的話全說了,但是宰相顯然很忙,根本沒空理會這樣一位無名小卒的來信。
十年科舉的坎坷給了韓愈重重的打擊,同時也讓他的思想更加成熟,他深刻地認識到:人才固然難得,懂得賞識和發現人才的人更是難得。
於是他發出了那句響徹古今的名言: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3.
在殘酷的現實面前,韓愈這匹千里馬就快餓成草泥馬了。
再耗下去,全家都要跟著餓死。
公元796年,韓愈離開長安,加入了董晉在汴州(河南開封)的幕府。
地方政府對學歷的要求沒有中央那麼高,韓愈在幕府擔任一名節度掌書記。
幕府的工作並不輕鬆,除了大量的公文、文書,還有各種瑣碎的雜事。
活多錢少也就算了,這還是一份高危的職業。
在汴州工作3年後,董晉突然去世,韓愈護送董晉的靈柩離開汴州,前腳剛走,就得知汴州大亂,許多同事被亂兵殺死。
韓愈僥倖逃過一劫,但他很快意識到:老婆孩子來不及逃走,還在城裡呢,不知道是生是死。
心急如焚的韓愈拔腿就往回跑,幸好路上得知親戚已經幫自己護送妻兒離開了汴州,正在往徐州的路上。
韓愈隨後趕到徐州與妻兒團聚,順便加入了張建封的幕府。
張建封是韓愈的好朋友,然而在好朋友手下工作也不是那麼順心的事兒。
張建封是個提倡狼性文化的領導,要求韓愈早晚打卡,中午不許擅自離開單位,本來10小時的工作時間硬生生變成了16小時。
韓愈大怒:豈有此理,給這麼點工資還要我加班,有本事給加班費啊!
他義正言辭地寫了一封信給領導,痛斥不合理的企業文化,建議領導尊重人才,改革作息時間,實行人性化管理。
當然,韓愈的反對沒有起到任何作用,在徐州不到1年,韓愈就因為和領導不和憤而離職。
和上次一樣,韓愈剛離開徐州,徐州就因張建封病死而大亂。
再次僥倖撿回一條性命的韓愈心有餘悸:在幕府打工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還是得考個中央的編制啊!
公元801年,韓愈透過調選獲得四門博士一職,主要負責7品以下官員子弟和平民子弟的教育,相當於大學講師。
雖是京官,卻是個地地道道的冷官,職位低,待遇差。
此時韓愈一人的工資要養活全家30多口人(包括堂兄、侄子一家老小),在房租和物價都奇高的長安,負擔不可謂不重。
冬天,一家人擠在漏風的出租屋裡,面板凍得像生了鱗甲,衣服被子硬得像刀子。鼻子難以呼吸,裂開的手指流出了血,立馬就凍住了。
肌膚生鱗甲,衣被如刀鐮。
氣寒鼻莫嗅,血凍指不拈。
——《苦寒》
4.
大學講師在如今看來是個體面的工作,可在當時卻讓人看不起。
當時的社會對於教育和師道並不重視,甚至以“好為人師”為恥辱。韓愈顯得格格不入,他不僅樂於為師,而且廣收門徒,甚至還寫了一篇《師說》,歌頌教師這個職業的光榮!
其中的許多名句至今仍是教師這個行業最好的註解,比如: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韓愈和社會風氣唱反調的行為被其他人當做笑話,他們群起而攻之,抹黑韓愈,稱他是個“狂人”。
韓愈依然無所畏懼。
3年四門博士期滿,韓愈透過京兆尹李實的關係當選為監察御史,這個崗位雖然職級不高,但卻能參與朝廷大事,前途不可限量。
更巧的是,新的部門有兩位大名鼎鼎的青年才俊,人稱牛柳組合的劉禹錫、柳宗元。
三位大佬齊聚一堂,堪稱文壇奇觀。然而在當時,他們三人同框的畫面卻並不總是其樂融融的。
三人當中,柳宗元是萬能膠,和韓愈並稱韓柳,扛起古文運動的大旗。和劉禹錫並稱劉柳,是一生同進同退的難兄難弟。
然而,三人的政治理念卻並不相同。當時,劉柳正和王叔文一黨謀劃改革,整治當時宦官專政、藩鎮割據的局面,維護中央集權。
韓愈對激進的改革不以為然,而且他十分厭惡王叔文一黨,雖然欣賞劉柳的才華,卻擔心他們被奸人利用。
公元803年,京城大旱,民不聊生,朝廷決定免除這一年的租稅,讓百姓休養生息。
然而京兆尹李實卻說:雖然有點旱情,但是莊稼收成好得很,百姓安居樂業,交點租稅不影響生活。
於是長安百姓在這饑荒之年,為了交稅,不得不拆屋賣瓦,販賣妻兒,忍飢挨餓。
韓愈看在眼裡,急在心裡,顧不上自己還在試用期,也沒空顧忌李實的權勢和對自己的提拔,果斷實名寫了一封舉報信,陳述京城百姓水深火熱的生活以及某位高官謊報災情,魚肉百姓的事實,並建議朝廷停徵租稅,來年收成好了再收取,讓百姓恢復生產。
信提交上去後,皇帝表示讚許,百官為韓愈的勇氣點贊,然而意想不到的是,李實沒有收到懲罰,韓愈卻被貶廣東陽山。
“這件事並不簡單,肯定是我跟劉柳聊得太嗨,他們會不會把我的聊天記錄發給我的死敵王叔文了……”
韓愈不由得懷疑自己被貶不是因為李實的報復,而是劉柳的洩密,這個誤會直到晚年才解開。
5.
帶著滿腔的憤怒和幽怨,韓愈來到廣東陽山。
陽山這個地方不僅偏遠,而且荒涼,關鍵是百姓說的話如同鳥語,韓愈像個流落荒島的人一樣無所適從,跟人交談都很困難。
然而他還是竭盡所能,積極為百姓做實事,發展教育,廣收學徒。韓愈的名氣逐漸打響,當地百姓紛紛以韓愈的姓作為自己子女的名字。
同時,他默默等待著回京城的時機。
公元805 年,曇花一現的永貞革新失敗了,從開始到結束不到一年,唐憲宗即位,大力打擊王叔文一黨,劉禹錫和柳宗元陸續被貶。
韓愈終於得以回到長安,雖然依舊是坐冷板凳的學官,不過這一回是正五品上的國子學博士。
回到長安不久,大概是忍受不了此起彼伏的謠言攻擊,韓愈請求分司東都洛陽。
雖然外派到分公司,但韓愈也沒讓自己閒著,來到洛陽,他轟轟烈烈地幹了幾件大事。
唐朝中後期的宦官干政和藩鎮割據是兩大社會毒瘤,連皇帝都無比忌憚這兩股勢力,而韓愈偏要跟他們對著幹。
先是和宦官唱反調,嚴厲限制僧尼和寺廟的數量,避免國家花錢養太多不幹活的閒人。
隨後又和藩鎮唱反調,抓捕非法軍人,避免賊盜利用假的軍人身份擾亂社會治安,同時也打擊藩鎮節度使私藏有罪計程車兵。
韓愈忙得起勁的同時,針對他的警告信和投訴信塞滿了信箱,都是得罪不起的惡勢力。
上司頭疼不已,瘋狂暗示韓愈:你也別太較真兒了……
韓愈拍案而已:職責所在,要是你覺得我不該管,就把我辭了吧!
韓愈深知懷才不遇的痛苦,因此格外重視發掘人才,在這之前,他已經結識了張籍、皇甫緹等人才,將他們納入門下,這次在洛陽,他又發現了一位天才詩人——李賀。
李賀的才華引起了韓愈的關注,他鼓勵李賀:以你的才華,考個進士穩穩的,我給你打包票。
出身貴族世家,還有韓愈作擔保,按理說李賀的勝算還是很大的,誰知道一些考生因為嫉妒心作祟,大肆製造輿論,說李賀的父親叫“晉肅”,和“進士”諧音,李賀要是去考進士就是不孝。
面對眾口煊煊,李賀嚇得面如菜色。
韓愈拍案而起:荒唐!父親叫“晉肅”就不能考進士,老爸要是叫“仁”,是不是就不能做人了?
可惜韓愈的仗義沒能鼓勵李賀,李賀默默退出了考場,從此鬱鬱寡歡,蹉跎半生,年僅27歲就去世了。
6.
隨著職位和知名度的提升,越來越多人爭先用重金邀請韓愈寫墓誌銘。
韓愈的錢包漸漸鼓了起來,擺脫貧困線,躋身作家富豪榜,成為炙手可熱的文壇大佬。
48歲這年,韓愈在長安靖安裡買了一套房,安頓一家老小。
奮鬥了這麼久,終於有了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韓愈感慨萬千,對兒子說:當初你老子我來長安的時候一窮二白,全身值錢的東西就是那些書,奮鬥了30年才買了這套房,你可得珍惜啊……
示兒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此屋豈為華,於我自有餘。
中堂高且新,四時登牢蔬。
從寒門學渣逆襲為文壇大神,韓愈50歲前的人生已經可以用功成名就來形容了,然而他還將超越自己,超越百分之九十九的大唐詩人,迎來一生的巔峰!
這個巔峰,就是出征淮西。
眾所周知,很多大唐詩人都有個從軍夢,夢想建立軍功,封侯拜相,楊炯的名句“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就是最好的註解,但是大部分都停留在理論階段,真正實踐並且成功的屈指可數。
而韓愈,正是那個例外。
公元814年,淮西節度使吳少陽死了,兒子吳元濟秘不發喪,公然與朝廷叫板。
主戰派代表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堅決要求出徵淮西,平定藩鎮之亂,而朝廷中主和派的勢力也不小,唐憲宗難以抉擇。
韓愈此時擔任中書舍人,他果斷上了一封《論淮西事宣狀》,建議皇帝出戰,還提供了具體可行的作戰策略。
就在韓愈上書不久,武元衡和裴度就在上班路上遇刺,武元衡還被刺客砍了。
天子腳下,宮城門口竟然發生這種事,朝廷震驚不已。
這件事大大刺激了唐憲宗,他很快堅定了平定淮西的決心,任命裴度為宰相,。
裴度提拔韓愈為行軍司馬,擔任軍中參謀,這個崗位的重要性僅次節度使和副使。
此戰對大唐來說至關重要,對於裴度和韓愈,也是賭上了全部身價性命的一戰,能不能扭轉乾坤,挽救大唐國勢,救人民於水深火熱中,就在此行了!
過鴻溝
龍疲虎困割川原,億萬蒼生性命存。
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韓愈不辱使命,完美完成了他的職責。
先是出征前憑藉外交官級別的口才說服了不安分的節度使韓弘,讓他乖乖配合裴度,不要在背後搞小動作。
隨後給裴度獻計,自請帶一支千人的軍隊突襲蔡州,拿下吳元濟。
裴度大驚:你這老教授,拿粉筆差不多,還想帶兵打仗?
韓愈:相信我,敵人的主力都在別的地方 ,蔡州都是老弱殘兵,一定可以活捉吳元濟。
裴度對他的勇氣表示肯定,但是拒絕了他的提議。
不久,大將李愬居然也來裴度面前,提出和韓愈一樣的建議。
裴度當即准許。
結果正如史書中所說,李愬在蔡州大戰中一戰成名,活捉吳元濟,平定淮西,名留青史。
韓愈這位事前諸葛亮,雖然遺憾錯失了立下千載神功的機會,但也協助裴度完美完成了後續的各種收尾工作。
人逢喜事精神爽,回程的路上,韓愈心情大好,剛離開荊山,眼前就到了華山。
絢爛的日出,出現在迎接勝者歸來的城門之上,刺史親自來歡迎立下戰功的將士們。
勝利的心情何等豪邁。
次潼關先寄張十二閣老使君
荊山已去華山來,日出潼關四扇開。
刺史莫辭迎候遠,相公親破蔡州回。
7.
平定淮西,讓唐朝士氣大振,人心凝聚,也將唐憲宗的中興事業推向了頂峰。
老闆心情大好,裴度、李愬、韓愈等人通通升職加薪,韓愈升為刑部侍郎,官至四品大員。
更為榮耀的是,為了銘記這個輝煌的時刻,朝廷一致推舉韓愈執筆寫《平淮西碑》。
這是一件註定流傳千古的大事。
論能力,論經驗,論文筆,韓愈都是寫這篇文章的不二人選。他受寵若驚,倍感責任重大,苦思冥想了70多天才終於寫成了文章。
然而這件事很快就跑偏了,還變成了讓韓愈十分沒面子的糗事。
《平淮西碑》寫成後,唐憲宗命人刻石立碑,還將抄本群發到全國官員手中。
李愬妻子看到文章大書特書裴度的功績,對自己老公立下的蓋世神功一筆帶過,不由得大為光火,立刻進宮跟唐憲宗告狀。
要是一般的潑婦也就算了,偏偏這個女人還是皇親國戚,唐憲宗的堂姐,憲宗不得不給她面子,當即同意抹掉碑文,換個人來寫。
堂堂文壇盟主的文案被下架,韓愈心裡難免憋屈。
9.
公元820年,唐憲宗在迎佛骨一年多後,沒有求來夢想中的長生,卻英年早逝。
韓愈不幸言中。
就在這一年,他的好友兼古文運動的戰友柳宗元也去世了,韓愈曾經跟他有一些政治上的分歧和誤會,但柳宗元自始至終十分信任他,死後還將自己的幼子託付給他和劉禹錫等好友。
韓愈破例為柳宗元寫了4篇悼念的文章,紀念這位和自己一樣命途坎坷的老友。
即位的唐穆宗很快將韓愈召回長安,韓愈的職業生涯再度開掛,一路青雲直上。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去世前2年,韓愈又幹了一件驚心動魄的大事。
公元822年,沒安分幾年的藩鎮再次作妖,這次是成德軍節度使田弘正被部下王廷湊滅了滿門,自立為代理節度使。
今時不同往日,朝廷已經沒有信心平定戰亂,只能承認王廷湊的合法性,並派擔任兵部侍郎的韓愈前往宣撫。
深入戰區,等著他的當然不會是鮮花和掌聲,而是一個個面目猙獰、箭弩拔張的將士。
連元稹都不無擔憂地對穆總說:韓愈可惜了。
穆總反應過來,連忙派人給韓愈帶話:你就離得遠遠地觀望一下,不必真的去。
韓愈沒有把這次出差當旅遊,這麼多年來,他跟政敵剛,跟皇帝剛,甚至跟佛祖剛,多少次死裡逃生,怕死他就不叫韓愈了。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韓愈從容地坐在各懷鬼胎的藩鎮軍營中,氣定神閒地問:造反好玩嗎?造反的人都是什麼下場你們知道不?這有兩條路給你們選,要麼聽爸爸的話跟朝廷合作,保證你們衣食無憂,要麼就讓爸爸給你們上一課,還記得那年大明湖畔的吳元濟不?
韓愈三言兩語就把將士們收得服服帖帖,剛剛還氣勢囂張的王廷湊趕緊陪著笑臉,給韓愈夾菜倒酒,並保證不鬧事。
10.
韓愈的一生,也算是功成名就。
作為一名官員,他有勇有謀,文能治理政務,武能出征戰場,戰鬥指數爆表。
作為一名文人,他領導古文運動,帶領唐宋八大家開創文章的盛世,影響後世文壇幾千年。
作為一名教育家,他廣收弟子,發現人才,改革社會風氣。
就像吳彥祖是帥哥的代名詞,馬雲是富豪的代名詞,韓愈早已成為文壇大神的代名詞。
他就像一座永恆的燈塔,指引著後代無數文人的方向。
杜牧將韓愈的文章和老杜的詩歌並稱:杜詩韓集愁來讀,似倩麻姑癢處搔。
北宋歐陽修和蘇軾作為繼承韓愈古文運動的兩位文壇大佬,在當時就被世人稱為“當世之韓愈”。
蘇軾在《韓文公廟碑》中稱他是:
匹夫而為百世師,一言而為天下法。
一個普通人卻成為千百代的榜樣,一句話卻成為天下人效法的準則。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奪三軍之帥。
韓愈當之無愧!
參考文獻:
《韓愈評傳》——卞孝萱,張清華a,閻琦
《閱讀韓愈》——閻琦
《康震講韓愈》——康震
《韓愈研究》——羅聯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