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0月7日晚7時許,2021年諾貝爾文學獎在瑞典揭曉,73歲的坦尚尼亞小說家阿卜杜勒扎克·古爾納(Abdulrazak Gurnah)獲獎。獲獎理由是“因為他對殖民主義文學寫作的影響,對難民在不同文化大陸之間的鴻溝中的命運毫不妥協和富有同情心地滲透”。
阿布拉扎克·古納出生於1948年,在坦尚尼亞桑給巴爾島長大,並於1960年代末作為難民抵達英國。阿布拉扎克·古納用英語寫作,現常居英國。他最著名的小說是《天堂》(1994年)、《荒漠》(2005年)和《海邊》(2001年),至今其出版的十部小說和一些短篇小說中,難民相關的主題貫穿其中。阿布拉扎克·古納曾多次入圍布克獎。布克獎被認為是當代英語小說界的最高獎項,也是世界文壇上影響最大的文學大獎之一。
據瞭解,由欽努阿·阿契貝編、查明建等譯、譯林出版社2013年出版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曾收錄了他的短篇小說《囚籠》《博西》。包括《囚籠》《博西》在內,這部涵蓋40篇短篇小說的《非洲短篇小說選集》以不同的維度體現非洲的文學世界,除了阿布拉扎克·古納,小說集還有諾貝爾獎得主納丁·戈迪默、布克獎得主本·奧克瑞作品。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之一的Ellen Mattson曾在訪談中講述評選標準:“世界上到處都是非常優秀的作家,你需要更多的東西才能成為獲獎者。很難解釋那是什麼。我想這是你與生俱來的東西。浪漫主義者稱其為神聖的火花。對我來說,這是我在寫作中聽到的一種聲音,我在這位特定作家的作品中找到了,而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今年諾貝爾文學獎揭曉之前,瑞典《晚報》邀請了六位評論家進行獲獎預測,65歲的法國作家米歇爾·韋勒貝克(Michel Houellebecq)和83歲的肯亞作家恩古吉·瓦·提安哥(Ngũgĩ wa Thiongo)獲得了最多的支援。
據統計,包括阿布拉扎克·古納在內,自1901年以來,已有110餘位作家摘得諾獎桂冠。
1895年11月27日,瑞典著名化學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在遺囑中提出設立五大獎勵領域,文學被他放在第四位。諾貝爾在遺囑中表示,獎金的“一份獎給在文學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佳作品的人”。
自1901年起,瑞典學院開始頒發諾貝爾文學獎,期間因為戰爭等原因多次暫停。
首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是法國詩人普律多姆(Sully Prudhomme)。歷史上,葉芝、羅曼·羅蘭、蕭伯納、海明威等著名作家均獲得過此獎。在亞洲,曾經獲得過諾貝爾文學獎的有中國作家莫言,印度人泰戈爾,日本人川端康成和大江健三郎,以及以色列人阿格農等。
極目新聞記者 夏雨 綜合報道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