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真是才疏學淺的可笑,竟然連費正清和費孝通兩個人都搞不清楚,裡面竟然還有一個是老外呢。誰叫他的名字取的這麼像中國名字呢。
但是這又有什麼關係呢,知之為知之,不知就花點時間把他們分清楚吧。
費正清(John King Fairbank,1907年5月24日—1991年9月14日),哈佛大學教授,美國曆史學家,中國問題觀察家,國際漢學泰斗 ,“頭號中國通”,哈佛東亞研究中心創始人 ,有“中國學研究的奠基人”之稱。
費正清對中國文化的核心、中國歷史的發展與演化、中國傳統等都有極深入的研究。費正清提出的“衝擊—反應論”對西方文化衝擊下中國近代史的發展做出剖析。 成名代表作《美國與中國》和集大成之作《劍橋中國史》,奠定了他在美國現代中國學研究上的鰲頭地位。
費正清出生於美國西部南達科他州胡休倫的一箇中產階級家庭。1932年2月,費正清為其博士論文做研究,到中國,一面進修漢語,一面從師清華大學蔣廷黻進行研究工作。
美國的中國學研究始於費正清,是因為作為現代中國學的奠基人和開拓者,費正清首先成為由漢學研究向近現代中國研究演變的過渡性學者,他完成了從古典漢學研究向近現代中國研究的過渡,創立了以地區研究為標誌的現代中國學。
1932年費正清來到中國,執教清華大學,任講師,講授經濟史。他在北京認識了梁思成、林徽因夫婦並與他們成為最親密的朋友。費正清這個中國名字就是梁思成替他取的。
原來是梁先生給他批的這件中國馬甲。
費孝通( 1910年11月2日—2005年4月24日),江蘇吳江(今蘇州市吳江區)人,著名社會學家、人類學家、民族學家、社會活動家,中國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奠基人之一。代表作:《江村經濟》、《鄉土中國》、《皇權和紳權》等。
原來兩個費老是同時代的人,中國費只比外國費小了三歲。
費孝通從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寫下了數百萬字的著作。費孝通在其導師馬林諾夫斯基指導下完成了博士論文《江村經濟》,該書被譽為“人類學實地調查和理論工作發展中的一個里程碑”,成為國際人類學界的經典之作。費孝通先後對中國黃河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進行實地調查,提出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域性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與具體策略。
費孝通誕生於蘇州府吳江縣一個重視教育的知識分子家庭。1935年,費孝通與王同惠結為伉儷。同年,費孝通從清華大學研究院畢業,取得該校公費留學資格。
為中國農民找一條出路,成為費孝通研述一生的大課題。費孝通三訪溫州、三訪民權、四訪貴州、五上瑤山、六訪河南、七訪山東、八訪甘肅、27次回訪家鄉江村。他研究中國的窮人主要是農民,如何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之路。他關心中國農村和少數民族的經濟發展,關心農產品流通和農民增收問題,為中國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費老學貫古今中西,我發現民國時期的大師很多都是學貫古今中西的,下次專門作個這方面的研究。而費老又如此接地氣,調查研究深入細緻,立足農村農民,為國獻計獻策,真是功德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