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涼看霞光
宮鳳華
德富蘆花《涼夕》“日落。坐在後垣上,垂著雙腳釣魚。面前,殘照溢滿河川;背後,青蘆颯颯震顫。”讀之,有如清風颯至,明月入懷。窗外桂子飄香,菰蒲搖曳。
秋日黃昏,一縷縷炊煙從黑黢黢的煙囪裡冒出,嫋嫋娜娜,如悄然綻放的睡蓮,再現“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的田園風光;再現“柴門寂寂黍飯馨,山村煙火春雨晴”的美妙意境。
站在木橋上眺望,到處都是田園山水。木橋蒼老,夕照凝脂,流水嬌柔,牧笛輕颺,灰瓦土牆,隨意穿插,一種累積千百年沉垢般的氣息,撲人衣袂,宋畫般蒼勁古雅。
秋天的黃昏是清簡的素描,黑白灰的色調就是琴鍵,任風兒撫弄,一波一波嫩嫩的音樂,柳絮一樣揚起又落下。清秋黃昏,用少女般的柔情輕輕撫慰著莊稼和田野,撫慰著村民皴裂的心靈。青草覆蓋著的小路升向莊稼的深處,升向土地的核心。秋蟲鳴叫,和童謠、山歌一樣,沁入內心。
佇立在村後的圩堤上眺望,蘆花漸白,如謙恭的侍女早生華髮,把寥落的村莊裝點得詩性而空靈。夕陽如古老的篆印,天地是立體的卷軸。令人想起屠格涅夫筆下的鄉村田園,梭羅神秘靜美的瓦爾登河,梵高筆下南普羅旺斯燃燒的麥田。
晚霞是絢爛而靜謐的,如雪地裡的臘梅,透明著一顆心,用極至的美詮釋著生命的大愛。黃昏溫柔,金粉一樣的光線,落在構樹和苦楝上。小巷很靜,似午後空中繾綣的雲。在霞光中面對莊稼和農人,是一種哲學,一次洗禮。夕光濡染下站在田塍上的農婦是一幅內涵蘊藉的油畫。
大雁撲閃著雙翅掠過清澄的天空,那高亢嘹亮的鳴和之聲匯成激越的渾天清響,久久迴盪於曠野。身披黑紗的烏鴉張開雙翅拍得夕陽直顫慄。一陣曠古淒厲的叫聲扯破原野的岑寂。幾隻花喜鵲盤踞在鳥窩裡,吟誦著屬於自己的詩篇。遠處圩堤上有水牛剪影,牧歌輕颺,一派古雅意蘊。古老的村莊,浸潤在豐盛的色澤裡,成為一幅凝固的剪影。
農人的小船靜靜地泊在淺岸邊,染一身水綠,泊在一首婉約的宋詞裡,泊在松尾芭蕉的俳句裡。一朵鑲金邊的白雲向村莊投下最後一瞥,便悠悠地向前飄去,小河裡留下她美妙的倩影。雲朵是天空的腳印,扯出濃郁的鄉愁。夕光酡紅,不勝嬌羞,林間鳥雀啁啾,暮色清涼而歡悅。清炒螺螄的清香在深巷裡弄裡縈紆、飄蕩。
鄉村小院如清簡的素描,柿樹亮著紅燈籠。面板黝黑的農婦,彷彿來自雷諾阿的油畫。她凝視著她的子女,如同凝視一叢植物,依稀聽見錚錚拔節的脆響。
院角桂花細細碎碎地開,像無驚無瀾的日子。晚風裡,趁熱啃上一口桂花藕,倏然覺得塵世仁厚可親。
炊煙裊裊升騰,空中瀰漫淡藍色的呼喚,浸透了女人的甘香和抑怨。炊煙實現了莊稼們的夢想,以雲的姿態和藍天親近,和霜露握手,和陽光接吻。霞光溫暖而柔和,理性而生動,它映照著河兩岸的或蔥蘢或蕭瑟的樹木,也映照著清清淺淺的河水。
而今,棲居小城,格外懷想恬淡平和的故土田園,悽美得令人揪心的鄉村黃昏。在木橋上看霞光,內心豐盈而柔軟。讓我們走出喧囂和浮躁,享受清風明月和鄉音土韻。二三布衣,瓜棚豆架,淺酌對弈,霞光濡染,暮色清涼,鄉愁升騰,笛聲一樣悠遠。
作者簡介
宮鳳華,教師,江蘇作家協會會員,中學高階職稱,《文苑》《教師博覽》簽約作者。作品散見《讀者》《意林》《格言》《遼寧青年》《風流一代》《散文百家》《思維與智慧》《時代郵刊》等刊物及報紙。小說《秋月》曾獲冰心兒童文學新作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