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全廣東人,為何選擇在廣西起義??
歷史都有驚人的週期規律。從立國初期的不穩定,到海晏河清的繁榮階段,再到溫水青蛙式的走下坡緩路衰退階段,再到內憂外患交織的一瀉千里,最終被下一政權取代而滅亡。
所以,清朝自嘉慶帝起,第三階段即衰退開始,已經埋下了伏筆。即使曾國藩李鴻章張之洞之流能力再強,也難支撐大廈之傾。因為這是歷史的必然,也就是命數。
每個朝代病入膏肓,命數即盡,都會產生一個助推之力。陳勝吳廣,張角,黃巢,朱元璋,李自成張獻忠。
洪秀全同上述人的使命類似。他本是廣東花縣人。為啥捨近求遠去廣西造反呢?
第一是地理條件,廣西造反優於廣東。廣西以壯族為主,千萬級別人口。還有苗族黎族彝族瑤族等等少數民族。
外人看,區別不太大,都是少數民族嘛!其實還是蠻大的。按照唐德剛老先生的推論,這些少數民族也有“生”“熟”之分。比如熟苗,已經融合的和漢族幾無差別。
“”生苗”無論語言、生活習慣還是文化上,仍然較多地保持自己的族類特色。和他們交流需要翻譯。
清末,廣西漢族和多個少數民族雜處。以當時朝廷和民間的叫法,生番熟番。番者,未開化。帶有明顯的歧視色彩。
即使當地漢人,也有土居(早期土著)和客家(後期遷入)之分。
由於生活習慣,認知差別大,加上對財富的爭奪,各自勢力範圍的劃分等等不均衡,漢番之間,生番熟番之間,摩擦不可避免,每日都在上演。
廣西地廣人稀,土地貧瘠,生存環境極其惡劣。落草為寇乃至揭竿而起自在情理之中。
第二,廣西自然環境還有一個特點。梧州上溯,以廣東話為主;桂江兩案以桂林官話為主。
這兩個涇渭分明的地域,也有迥然各異的人文。
洪秀全是客家人,雖會講粵語,但在老家花縣是漢族中的少數人。加之四次落第的落魄文人身份,註定了他在廣東沒有什麼群眾基礎。
還有一點很重要。花縣距離廣州很近,廣州當時的地位,決定了人們文化水平、認知水平、經濟條件等都高出廣西幾個層級也不止。
廣州當時多繁榮呢?俗稱的“一口通商”。全國貨物,比如蘇杭絲綢、景德鎮瓷器、皖閩的茶等等,都需要從廣州這個唯一的外貿口岸遠銷海外。
同樣的,世界各地的商品---英倫呢絨鐘錶鴉片,美洲金銀檀香西洋參皮貨,南洋的犀角象牙珍稀動物等等,也必須經廣州進入內地。
可見廣州其時地位之一斑。十三行之一的伍敦元富可敵國,當時沒有富豪榜,估計是國內首富吧。
順帶說一下,洪秀全為啥能短期嘯聚馮雲山,楊秀清,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一起起事呢?
這和廣州驟然蕭退有很大關聯。
1842年,南京條約簽訂。通商口岸由廣州一口一下子擴大到五口。上海因為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貿易額一躍雄踞五口岸之首。國內外貿進出口極速轉入長江下游。
昔日車水馬龍的十三行驟然間門可羅雀。幾乎淪於破產境地。
帶來的連鎖反應很快波及到廣州的各行各業。靠十三洋行為生的販夫走卒,老闆夥計,船民等都陷入失業。
一瀉千里的衰落,加劇了各階層之間的矛盾。唐德剛先生說:眾口嘵嘵,民怨沸騰。
這其中就包括洪秀全和那幾個首義的核心人物。
核心團隊有了。又找到了適合他們起事的最佳地點---客家人聚集、土地貧瘠、文化水平和經濟條件落後的廣西貴縣桂平縣一帶。
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一切都是水到渠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