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U藍色大門開啟,小娃被推了進去。
小小的,孤單的身影,慢慢離我遠去,大門裡面還有一道遮蔽門,看不到裡面的情況,擔架床一推入,大門就緩緩關上,小娃就這麼消失在視野。
醫生在旁邊安慰:“家長和醫生都已經做到最好了,沒想到病程發展那麼快”。
我做到最好了嗎?
我犯的錯誤太多了,就這樣因為一場小感冒,一步步把小娃送進ICU。
人物背景:小娃今年3歲,男孩二娃,早產2個月,在1歲之前身體都不太好,但1歲後身體忽然好了起來,和足月兒沒有明顯區別。
時間回溯:
2021年 8月30-31日
小娃發低燒37.5度左右,同時伴有咳嗽。這是幼兒父母一族經常碰到的場景,一般的處理方式都是密切觀察,測量體溫,只要體溫在38.5以下,就在家自行護理。在很多情況下,娃發燒兩三天後就會恢復正常,不用去醫院。大家普遍的觀點:發燒生病不要慌,不要急於用猛藥,慢慢培養幼兒的免疫能力。這種理論沒問題,但前提是父母必須很小心,特別是當豬養的二娃,要更加小心。
9月1-2日
小娃體溫正常。事後分析,有兩種可能:
1、身體確實已經恢復;
2、體溫計測量誤差,把低燒測成了正常體溫。
常見的額溫槍使用很方便,但測量誤差是額溫槍的固有缺陷。如果低燒37.5,額溫槍測量值為37,幼兒可認為是正常體溫。這個誤差其實不大,但足以誤導醫生。
9月3日
小娃突然發高燒,體溫超過39度,咳嗽也加重了,當天晚上趕緊送去珠城市婦幼。
在市婦幼,體會到了新冠疫情對門診的影響:
發燒患兒,只能去發熱門診,在發燒門診處,護士一再強調:進了發燒門診就得測核酸,核酸結果出來才能走,費時約4-6小時。這時候也沒啥說的,按規定辦理。
人也不多,一會醫生就開始叫號,醫生一邊逗小娃,一邊仔細檢查,結論是雙肺呼吸音清,未聞乾溼囉音。開單驗血常規、測核酸。
血常規結果1小時出來,醫生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開了一些常用藥。
核酸結果約3個半小時出來,帶小娃回家。
其實,家有兩娃,我帶娃來市婦幼很多次,基本每一次看病的結果都是藥到病除,吃一、兩天的藥,娃就基本好了。
但沒想到今天不一樣,是後面噩夢的開始。
9月4-5日
吃了藥後,小娃的狀態貌似有一些好轉,不再高燒。
但是,低燒一直退不了,咳嗽也很厲害。
我犯的第一個錯誤:潛意識認為小娃是感冒
事實上,醫生也診斷小娃是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感冒嘛,主要是難受,吃藥七天好,不吃藥一週好,大家都知道。
但是對於幼兒,這個結論不一定成立。幼兒抵抗力差,病情變化非常快,今天是感冒,明天就是支氣管炎,後天就有可能發展成肺炎。
而且,小娃的發燒+咳嗽已經七天了,如果是普通感冒,就應該好了呀。
9月6日
小娃繼續吃藥,今天沒有發燒,但依然咳嗽。
另外新增一個症狀:呼吸有點急促。
我犯的第二個錯誤:忽視了體溫計的測量誤差。
家裡有3個體溫計,其中2個是額溫槍,1個是耳溫計。
耳溫計精度有保證,但是測量麻煩一些,娃不配合的話,測量很費時間。所以這支耳溫計一直放在書櫃上吃灰(真想抽自己!)
2支額溫槍嘛,已經用了一、兩年,知道它們有誤差,但是測量方便。
額溫槍測幼兒體溫,36.7度以下,應該是正常體溫,但有時也會測出37.0左右,一般也認為是正常體溫。
記憶中,小娃這兩天就是經常出現37.0、36.9之類的溫度。想當然地認為是正常體溫,但完全有可能是測量負誤差,真實溫度可能超過37.5。
就是因為如此測量誤差,給後面兩位醫生都造成了誤判,差點釀成大禍。
9月7日 初現端倪
小娃上午還是咳嗽,感覺更厲害了,體溫正常?,呼吸更急促。
又新增一個症狀:開始不吃東西,9月6日晚上就吃得很少。
很明顯,小娃狀態非常不好,
而且開始發蔫,走兩步就喊累。
要知道,3歲的小男孩,是很活潑好動的,正常情況下是整天蹦跳個不停。
更嚴重的是,下午小娃開始嘔吐,吃一點點東西,過一會就嘔出來。
如果抱著小娃,隔著後背都能感覺他的呼吸非常急促。
我犯的第三個錯誤:沒有認真評估娃的狀態
9月6日-7日小娃的具體狀況如下:
1、停不住的咳嗽;
2、不吃東西;
3、嘔吐;
4、發蔫;
5、呼吸急促。
以上這些狀況,單獨出現可能問題不大,但是集中出現,意味著情況不妙。特別是沒發高燒的前提下,小娃也發蔫,問題就很嚴重。
這也是我非常自責的地方,那麼明顯的異常,居然沒細想分析。錯過了最佳應對時間。
晚上回到家,家裡莫名的安靜,平時兩個娃在家都是鬧得雞飛狗跳,沒有一刻消停。但是今天,大娃在看PAD,小娃居然沒去搗亂,就是呆呆地坐在大娃旁邊,目光無神,逗他一下,他只微微一笑,馬上又恢復蔫樣。
我本能地感覺不好,再聽阿姨說,這兩天晚上都沒怎麼吃東西。
於是決定,馬上去醫院。
事後覆盤,如果我們9月6日去醫院,可能就是1件小事;反之,如果再推遲1天去醫院,後果不敢想像。
9月7日晚上8點,去市婦幼。因為沒發燒,而且有7天核心酸報告,就不去發熱門診,直接去內科夜診。
護士預診,小娃其實有低燒,37.5度。
一位女醫生接診,很有耐心,用聽診器聽了半天,說是沒有囉音,再安排測一個血常規,看了結果後,初步仍然診斷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但是醫生說了兩個疑點,1是咽部發炎很嚴重;2是呼吸太急促。於是又拿聽診器聽了半天,猶豫了一下,說還是拍個片吧。
由於大部分人是在發熱門診,拍片的人非常少。於是我們拍了史上最快的一次片子,前後15分鐘,結果就出來了。
欠揍的是,我當時還竊喜了一下:今晚可以早點回家,不用在醫院耗著了。
但定睛一看結果:支氣管肺炎,如下圖所示:
不由得心中一緊。
醫生拿到片子,留出一絲為難的神色,說道:“肺炎,這個需要輸液治療。不過呢,現在市婦幼只能留觀,觀察一個晚上,然後第二天也不能住院,要去人民路院區住院,早點過去應該能排上隊”。
我正猶豫是否要留觀,醫生又說:“留觀區現在情況比較惡劣,人滿為患,各類病人混雜在一塊,其實在家附近找一家醫院輸液可能更方便”。
潛臺詞已經很明顯了,珠城院區安排不了。
我強迫自己頭腦冷靜梳理一下,家附近有中山三院和天河區婦幼。馬上請家人聯絡這兩家醫院,結果區婦幼聯絡上了,回覆晚上不能安排住院,可以第二天早上過來,肯定有床位。心裡安定一點,醫生也把口服藥開好了,還開了一些霧化的藥。
回家,喂小娃吃藥,同時下單一臺霧化機。
小娃吃完藥,已經是凌晨,霧化機也送到了,給小娃做了一次霧化,感覺有好轉,我心裡放鬆了一點。小娃也累了,一會就睡著,我心中有一些不安,但沒到影響睡眠的程度。
9月8日
家裡離中山三院最近,還是決定去中山三院,順利掛了兒科的號,呼吸疾病專家CH醫生。
中山三院兒科,人不多。
需要注意的是,中山三院都是用水銀溫度計。
CH醫生問得特別仔細,哪一天發燒,哪一天沒發燒,都記錄下來,再進行評估。如前所述,由於額溫槍的誤差,我可能提供了錯誤的資訊。
CH醫生判斷,這個肺炎很明顯,但是可能正在好轉,不用太擔心。但住院是必須的,馬上安排住院。
感謝CH醫生,被我誤導後,還是作出了正確判斷。
說是馬上住院,實際還要測核酸,6個小時才出結果。從上午一直等到下午4點半核酸結果才出來,趕緊把小娃抱去醫院,交費交材料,進入兒科病房時,已經快6點了。
兩個護士姐姐異口同聲地說:“哥,怎麼那麼晚才來啊”!(估計是換班時段?)
我很無耐:“美女,按你們的節奏,不可能有人比我更快了”。
8日,住進8號床位,吉利數字總歸能放鬆一點點心情。
小娃的狀態和7號一樣,但是咳得更頻繁。
在病床上,第一件事就是抽血,抽的是動脈血,小娃很淡定,一聲都不哼,很順利地抽完血。護士小姐姐一個勁地誇小娃,從沒見過那麼勇敢的娃。
我在猜想:在二娃家庭,小娃一般都比大娃情商好,因為二娃一出生,就面臨和大娃爭寵的局面,自然知道怎麼獲得父母歡心。這一次,小娃雖然很蔫了,但在我面前還是儘可能表現樂乎乎的,對大人而言,確實也容易誤判。
因為已經是晚上,抽完血,做了一次霧化,把點滴針頭粘好,基本就治療完成。查房醫生也是覺得小娃的呼吸太急促,給了一個面罩吸氧,40%的氧濃度。
病房是3人間,每個床位用床簾隔開,床簾是淺黃色,上方開有透氣孔,病床大概1米寬,1.7米長,沒有陪護床,也就是說,陪護的大人要和幼兒睡在同一張床上,1.7米的床確實有點短,成年男性躺上去,腳無法伸直。
把床簾拉好,就會形成一個約3平米的獨立空間,裡面還有一個床頭櫃,一把椅子。床頭櫃是鐵皮材質,包含一個抽屜和2個置物格,櫃面放了一個老式熱水瓶,我把病歷放在抽屜,行李放進置物格,安頓完畢。才感覺到這樣的佈局,有點壓抑。
喂小娃吃飯,小娃只吃了一口,就拒絕再張口,怎麼勸都不行。再喂他最喜歡的酸奶,勉強喝完,但也含在嘴裡磨嘰半天。
時間過得很快,一會就到睡覺時間,哄小娃睡覺,小娃很快就睡著了。我躺在他旁邊,睡姿很難受,凌晨2點多迷迷糊糊睡著,但是小娃不停劇烈咳嗽,我就拍拍他的背,咳一次拍一次,爺倆都沒睡好。。。漫長的一夜。
9月9日 風雲突變
早上醫生查房的時候,我和小娃都還在睡覺。
大概來了4-5個醫生,帶頭醫生用聽診器仔細聽了小娃的前胸和後背,又掀開小娃的衣服看肚子,得出兩個結論:
1、肺部有乾溼囉音;
2、呼吸急促,三凹特徵明顯。
不過小娃的狀態好像還可以,能說能笑。醫生叮囑一下注意吸氧,給小娃夾了一個血氧儀,血氧穩定在98左右。醫生們說問題不大,就走了。
我還以為肺部有乾溼囉音沒啥,肺炎不都這樣嘛,納衣武了。
早餐是麵條,小娃依然拒絕進食,只吃了一口。
整個上午,都是小娃不停地咳嗽,不停地作霧化,持續輸液。
中午,午飯給小娃準備了粥和米飯,他卻幾乎一口不吃。
其實這個時候,小娃的問題已經非常嚴重,但是小娃太堅強了,雖然有點蔫,卻仍能和爸爸玩遊戲。
但是,病房的氣氛慢慢變緊張了。
醫生來得非常頻繁,象走馬燈一樣來了一撥又一撥:
有單獨來的,有師姐帶師姐的,有導師帶學生的,有小姐姐跑去請主任過來聽診的。
我當時沒反應過來
其實,醫生來看小娃,可不會因為他是病房裡最靚的仔,一定是因為病情非常複雜!
到了晚上,小娃的狀態貌似好了一點,吃了小半碗飯。
另一方面,病因也確定:支原體感染。
醫生開了口服的阿奇黴素。
我隨手搜尋了一下:支原體感染肺炎,常見的肺炎型別,重症應注射阿奇,輕症可以口服阿奇。
既然是口服藥,那說明小娃的病情很輕?
結合小娃開始吃晚餐,我想當然地認為:小娃就要開始好轉了。
但卻完全沒注意到:醫生來得更頻繁了,還把小娃的氧氣調到60%,在此濃度下,小娃的血氧在96左右。
晚上11點,小娃伴著咳嗽聲、急促呼吸聲,睡著了。
終於,主治醫生來了,和我商量:小娃的狀態不太好,呼吸三凹很嚴重,吸氧60%後血氧濃度也不算高,建議轉去重症病房(ICU),用加壓的面罩呼吸機給小娃補氧。
主治醫生強調:現在已經是重症肺炎,留在普通病房有風險。
注意:醫生現在只是建議。
我卻是開始發懵:這個肺炎,怎麼就變成重症了?腦海裡不禁浮現出新冠肺炎的統計分類:輕症XX例,普通XX例,重症X例。我們歸入重症了?!
注:三凹徵,指吸氣時胸骨上窩、鎖骨上窩、肋間隙出現明顯凹陷,如下圖所示:
還好,我正確了一次,同意轉入ICU。
主治醫生去辦手續。
我轉身看著熟睡的小娃,他背對著我,小小的肩膀微微起伏,幅度很小,但頻率很高。小可憐,我現在腦海感覺有一點空白,不停地自問為什麼、現在是個什麼情況?
病情沒有給我瞎猜的時間。
我猛地發現血氧儀的數字在下降:
首先是偶爾低於95,但還能升回來,慢慢地就回不到95,降到94、93、92,緩慢而穩定地下降,而且,小娃現在還在吸氧啊。
我心裡一下就收緊了,這是不妙的徵兆。
正好主治醫生回來了,手續已辦好,要先抱小娃去拍個CT,這是進ICU的例行程式。
抱小娃去三樓CT室,小娃不哭不鬧,很配合,一點都不像個重症娃。
拍完CT,再抱小娃回8號床,收拾一下東西,等著護士來接小娃。心裡在想,一會怎麼給家裡解釋呢?
正發愁,主治醫生急衝衝地跑了過來,大聲嚷道:太嚴重了,你趕緊過來看一下CT。
我心裡一沉,嘴上說道,我哪看得懂,腿上不自主就跟著醫生跑到值班室。
醫生指著電腦裡的CT影象告訴我:“你看,肺部這裡大片大片地被感染了,真想不到有那麼嚴重!”。
我雖然看不懂CT,但是聽過“白肺”這個詞。
去年的新冠疫情,看了很多故事,知道白肺就是肺部完全被感染,失去功能,只能依靠人工肺續命,相當於半個身子進了鬼門關。
小娃的CT,能看見有些切片,肺大部分都是白的。。。
醫生是出乎意料。
我卻是基本崩潰了。
我的手不由自主地扶住後腦,兩眼發黑,一下說不出話來。
失去意識大概有1、2秒鐘,緩過神來,不斷告誡自已,要冷靜,冷靜。
問了醫生一句:“有多嚴重”?
醫生嚴肅回答:“非常嚴重,趕緊推進ICU”。
以下的時間,我成了一個機器人,機械地按醫生指令,在不同的檔案上簽字。
小娃呆呆地看著我,有點發愣,他顯然對爸爸的狀態有些迷惑。
擔架床推過來,我輕輕抱地小娃放上去。對他說:“今晚要換個地方,你一個人呆一個晚上,明天爸爸再來接你,可以嗎”?
小娃回答一聲:“好吧”,就乖乖躺了下去。
PICU藍色大門開啟,小娃被推了進去。
小小的,孤單的身影,慢慢離我遠去,大門裡面還有一道遮蔽門,看不到裡面的情況,擔架床一進去,大門就緩緩關上,小娃就這麼消失在視野。
醫生在旁邊安慰:“家長和醫生都已經做到最好了,沒想到病程發展那麼快”
我做到最好了嗎?
我真的對不住小娃。
ICU醫生開了一個小娃需要的物品清單,下樓去便利店買齊,再拿回ICU,同時醫生和我們先做一個面談。
醫生簡要介紹了一下情況:他們先嚐試用面罩式呼吸機給小娃補氧,但是發現不管用,於是馬上插管,還算順利,用插管式呼吸機補氧,目前血氧已經基本恢復。明天10點再過來詳細面談。
心如亂麻,慢慢地把小娃的衣服、鞋子等物品收拾好,空洞洞地走回家,一個不眠夜。
9月10日 第一次洗肺
早上迷迷糊糊起來,大娃問:爸爸你怎麼一個人回來了,弟弟呢?
我:“弟弟一個人留在醫院了”。
大娃疑惑地說:“那弟弟會不會害怕”?
我只有沉默。
後來我才明白:小孩的世界,只有小孩懂。
早上10點,拿上小娃的生活用品,去ICU,和管床醫生詳細面談。
小娃的管床醫生,是兩個非常年輕的小夥。
說實話,看見年青醫生,心裡真是沒底。不過,兩個小夥非常有耐心,仔細回答我們的每一個問題,當然重點是籤檔案。
小娃目前的情況:肺炎確實很嚴重,肺部插了導氣管,胃也插了導管。因為上了呼吸機後,人體自己的呼吸要抑制,所以小娃處於麻醉狀態,沒法吃東西,只能將食物直接注入胃部。
兩小夥總結:病情雖重,但目前可控。然後拿出一份手術告知單:小娃的肺部有很多粘液,他們建議洗肺,同時採集肺部標本進行培養做進一步診斷。洗肺手術有風險,需要家屬簽字。
有什麼辦法呢,這時候除了簽字,還是簽字。
兩小夥最後強調:ICU不能探視,不能打電話,有問題醫生會主動打電話,無電話則說明肯定是好現象。
就這樣回家傻等?
離開前,再掃了一眼ICU大門,上面貼了一些可愛的卡通形象,應該說設計ICU時考慮到家屬們的情緒問題,不過走到電梯口,就是一個器官捐贈公益廣告。這種組合,讓人心情五味雜陳。
回到家,當然不能傻等,醫院的公眾號是資訊交流平臺:
醫院公眾號的“檢視報告”,“我的處方”,“住院日清單”這三個選單,提供了非常豐富的資訊。
“檢視報告”,裡面實時提供小娃的檢驗報告和檢查報告。
重症肺炎的監測,主要是看血氣分析。
經過一番研究,基本瞭解血氣分析報告的幾個重要引數:
1、氧分壓:標準值是80-100;溶解於血液中的氧所產生的張力。
2、氧飽合度:標準值是93-98;即血氧濃度。
3、氧合指數,標準值是400-500。是呼吸治療的重要指標,網路查到的資料:其低於300就是呼吸衰竭。
4、吸氧濃度。
具體如下圖所示:
小娃在ICU的日子裡,我都是靠這幾個指標實時跟蹤病情。
“我的處方”可以看見醫生開了什麼藥,外行當然不能亂猜,但是,激素開得越多,情況越危險,這個邏輯應該基本成立。
“住院日清單”能看見治療情況,這個更復雜,如果出現“搶救”字樣,肯定不是好事。小娃出現過兩次搶救。
9月10日,小娃第一份血氣分析報告:
氧分壓118,血氧濃度98,氧合指數197,吸氧濃度60。
氧合指數197,豈不是重度呼吸衰竭?
我一下慌了神。但是經過一番網路搜尋,加上理工男的底子還在,對資料挺敏感,發現氧合指數=氧分壓/吸氧濃度,因為小娃吸氧濃度60%,是空氣氧濃度的三倍,所以氧合指數小一點是正常的,想明白這一點,終於略安心。
9月11日 第一次洗肺
日子還要繼續,週末家裡冷冷清清,沒有了往日兩娃打鬧的喧囂。
帶著大娃出門溜一下,去兒童公園透透氣。
大娃在兒童公園玩得很開心,也讓我暫時躲避小娃的病情。
大娃在地上撿到兩個氣球,跑過來對我說:“我們拿回家去給弟弟玩吧”!
哎,平時這小子可沒少打弟弟。。。
估計洗肺完成的時候,手機刷到新的血氣分析報告:
氧分壓85,血氧濃度96,氧合指數190,資料看似不好,但吸氧濃度降到45,有明顯向好的趨勢。
看來洗肺確實有效果。
晚上回家,睡了第一個安穩覺。
9月12日
早上醒來的第一件事,刷血氣分析報告:
氧分壓94,血氧濃度97,氧合指數188,資料基本和前一天相似,但吸氧濃度升到50。
心裡隱隱有些不安:小孩的新陳代謝非常快,如果肺部在好轉,應該好轉的速度很快,今天怎麼就停滯了?
9月13日 至暗時刻
早上6點醒了,習慣地刷一下檢查報告,不太妙,1點多的時候有血氣分析報告:
氧分壓77,血氧濃度95,氧合指數140,吸氧濃度升到55。
氧分壓已經低於下限值,這個資料明顯在惡化!
在忐忑不安中吃完早餐,又刷到一個6點半的血氣分析報告:
氧分壓79,血氧濃度96,氧合指數159;沒有繼續惡化,但是,血氣報告出得那麼頻繁,肯定不是好事。
雖然ICU不讓探視,我們還是決定10點去了解一下情況。
還是兩小夥醫生接待,依然是很耐心地回答我們的所有問題。
兩小夥介紹小娃目前的情況是:近期肯定不能轉出ICU,這週末可能有希望轉出,不過不用擔心,情況完全可控。
我把我對血氣報告那幾個指標的理解向他們求證,兩小夥證實我的理解是對的,但是,由於插了呼吸機,很多指標沒有意義,建議我關注血氧濃度就行。另外,小娃肺部的粘液還是很多,建議再洗一次肺。
最後,兩小夥拍了一張小娃的現況圖給我們:
小娃處於麻醉狀態,臉歪著,有點蒼白,鼻子、嘴巴都插了管子,脖子以下貼了心電圖電極,身上的各種管子交織在一起,佔了螢幕的一大半。
可憐的小娃,讓爸爸媽媽有多心碎。
雖然擔心,但是醫生表態情況完全可控。也算是稍放心一點。
到了下午,刷報告也沒啥新情況,我就決定去健身房鍛鍊一下,試圖釋放一些多巴胺,對沖一下現在的消極情緒。
按我的精神狀態,心臟泵血機能必定受影響,不能練槓鈴,也不能跑步,高強度的無氧運動和長時間的有氧運動,都可能有風險。我選擇一些安全的組合器械,用中等強度力量練習。
剛練了一小會,手機刷出一份最新的血氣分析報告:
吸氧濃度已經升高到80,氧分壓83,血氧濃度96,氧合指數105。
也就是說,吸氧濃度已經接近100上限了,但是指標依然不好。
再看“我的處方”,一針又一針的激素頻繁打。
看完報告的一瞬間,我覺得咽喉發乾,呼吸苦澀,心臟收縮,全身肌肉就像失了魂一樣,所有肌細胞都洩了氣,別說激發多巴胺了,倒像是激發出了毒素,整個人馬上萎了。
也就在這一刻,我明白了醫生“這幾天肯定要留在ICU”的真實意思。
ICU和現實生活完全是兩套衡量標準:
普通人的視角:人的狀態分為正常、生病、病重這三類;
但在ICU視角,人的狀態估計分為重症、危重、垂危這三類,重症患者在ICU醫生眼中其實是輕症,只要監護警報不響,情況就是完全可控,醫生們心如止水。
所以,小娃的情況,雖然一步步由重症滑向危重,但在ICU醫生的眼中,氧氣濃度、壓力還可以再加,激素還能再打,應對手段還很充足,完全可控範圍,只是病情的波動。
就算從重症升級到危重,也還是很多儲備手段可以用,只有電除顫、人工肺之類的最後手段才會讓ICU醫生緊張。
所以,醫生口中的“狀態可控”,其實就是在努力做工作讓重症不要轉為危重,而“短期內肯定不能轉出ICU”,說明醫生的工作不太順利,否則醫生會說“情況好轉”。
想明白了這一層,也沒用,除了焦慮、煎熬,什麼也做不了。
9月14日 第二次洗肺
又是一個不眠夜
在失眠中想了很多,現代醫學確實延長了人類壽命。如果小娃出生在沒有現代醫學的年代,現在可能已經凶多吉少。
又想到前段時間關於新冠病毒的“共存”爭論。
切身體會之後,就明白沒什麼好爭的,就是要堅決把病毒拒之國門外。我國的人均醫療資源遠低於美國,如果放開國門,發生醫療擠兌,後果真的不堪設想,一定比美國更嚴重。重症肺炎患者,如果沒有呼吸機支援、沒有重症監護,那大機率只有無助等死一條路,聽天由命。
想通了,相信醫生,相信現代醫學,決定明天回公司上班,用工作抵消一下負面情緒。
早上7點出門,不敢開車,因為腦袋已經有些恍惚,想按電梯8樓,結果按成了3,反應過來想修正卻按了個-1,第3次才按到8,這種狀態開車那是不負責任。
坐地鐵挺好,剛上地鐵,又刷到一個新的血氣分析報告,早上6點半做的:
小娃發了低燒,應該是免疫系統終於發力:
氧分壓122,血氧濃度98,氧合指數223,吸氧濃度則降到了55。
應該是洗肺和免疫系統綜合作用,氧分壓已經超過上限22,這個結果太好了,雖然還在吸氧,但這是進ICU以後最好的血氣報告,趨勢向好。
就看完報告的一剎那,我感覺精氣神滿血復活,真是神奇,不帶一點滯後。
上班,僅處理事務性工作,也沒出亂子。
9月15日
略有失眠,很早就起床。
還是在地鐵上刷到血氣報告,體溫正常,血氣結果進一步好轉。
氧分壓92,血氧濃度98,氧合指數264,吸氧濃度則降到了35。
而且還發現有很多其它的報告,血常規、生化、C反應蛋白之類的,我理解是為轉出ICU做準備了。
果然,上午接到ICU電話,醫生說小娃的情況不錯,準備撤呼吸機,如果情況良好,這兩天就可能轉出ICU,讓我這兩天去測核酸,準備好去普通病房陪護。
末了,醫生以一種成功、自信的語氣說:“還有什麼要問我的嗎?”
久病成醫,經過這幾天的折騰,咱雖成不了醫,但是看血氣分析報告已經頗有心得,小娃的狀態顯然不錯。就回復醫生:“沒了,謝謝!”
小夥醫生有點疑惑地哦了一聲,掛了電話。
9月16日
睡的一個安穩覺。
今天刷到的血氣分析報告:
撤了呼吸機,血氣結果略有下降,但達標。
氧分壓86,血氧濃度97,氧合指數287,面罩吸氧濃度30
資料雖然很一般,但考慮到小娃剛恢復自主呼吸,已經相當不錯了。
9月17日
還是一個安穩覺
早上的血氣結果顯示,小娃終於雄起:
氧分壓139(二氧化碳分壓28),血氧濃度99.9,氧合指數556,面罩吸氧濃度25
這是氧過量了,意味著完全不用吸氧。
1小時後ICU打來電話,小娃今天可以轉到普度病房。
約好下午3點去接小娃轉普通病房,我們早早到了病房,報上名字,就等著辦手續接人。結果一直拖到下午5點,手續才辦完。
PICU的大門緩緩開啟,小娃靜靜地躺在床上,被推了出來。
在ICU裡呆了8天,小娃終於平安歸來!
感謝中山三院兒科/PICU的全體醫護人員
另:本以為是故事的結束,卻沒想到是另一場煎熬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