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四十度的天氣裡他們身著單衣,在北風呼嘯的高原之中潛伏,他們忍受極冷天氣,在異常艱苦的條件下一動不動,在茫茫雪野中設伏6天6夜,只為等待阻擊美軍,最終成為了一座冰雕!
要知道零下四十度是什麼概念?開水潑出去瞬間成冰,冰箱無非冷凍也就零下十幾度!是什麼給他們的勇氣?是什麼讓他們為國家而無怨無悔的犧牲?
《長津湖》上映後,有一位老兵讓人印象深刻,頭髮花白身著軍裝,身體看起也非常的硬朗,在電影院中偷偷抹淚,這時才知道他是一名親歷血戰長津湖的老兵。
過去半個多世紀的歲月,他依舊能回想起那段殘酷的歲月,老英雄入朝首戰就俘獲美軍陸軍一師240名俘虜。他講述的當年的故事,讓人潸然淚下。就連人民日報都評價他是英雄,英勇無畏浴血奮戰血性膽魄的志願軍戰士。他是誰呢?
這位老人叫吳非遠,他出生於1926年的浙江義烏,家中世代以務農為生。雖然家境不好,但他也備受家裡長輩的寵愛。父母看他年幼,又幹不了農活。便讓他去村裡私塾讀書,希望他將來能出人頭地謀個好的生計。
然而,僅僅才讀了三四年,村裡的私塾卻因為經費困難停辦了。於是他只能去往遠在五公里之外的學校就讀,為了讀書他借住在親戚家中。吳非遠卻不喜歡這種寄人籬下的生活,一心想回家。沒多久機會就來了。
在他12歲那年,吳非遠所在的村裡中來了個地下黨員吳璋。他是個知識分子看到村裡的孩子沒有書可讀。便出面興辦起一所戰時命中學校。還邀請了另外兩位秘密黨員來當教師。吳非遠的父親對此也十分開心,趕緊叫了村裡熱心的鄉親幫助他們一同整理教室課桌。
不久後,吳非遠就在此上課,他和同學們接觸到抗日救國的思想,心中也埋下了保家衛國抗日救亡的種子。1942年,此時正處於抗日最艱苦的階段,吳非遠參加了當地的抗日遊擊隊。由於年齡小,就擔任了隊裡交通聯絡員的工作,多次傳遞了重要的資訊情報。
為了能進一步牽制日軍侵略的速度,當地開始發展抗日武裝力量,成立一支新四軍人民抗日自衛隊,吳非遠也是其中一員。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後,他開始參與到戰鬥中,與日偽軍做鬥爭。
行軍打仗哪有不困難的,短短三四個的時間,吳非遠所在的隊伍就遭到敵人的三次偷襲,傷亡也十分嚴重。與此同時,吳非遠因為在行軍戰鬥中出色表現,指導員發展他加入共產黨組織。
於是在紅色黨旗的照耀下吳非遠大聲宣誓,成為了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吳非遠興奮不已,他覺得自己通過了組織的考驗,也沒有辜負組織對他的厚望, 這一度讓他飽含一腔革命熱血更好地做軍事鬥爭。
17歲的吳非遠已經成為了隊伍中的佼佼者。部隊領導也會偶然讓他幹回信使得老本行。有一次,吳非遠所在的部隊要經過某村莊,讓他送行給縣長,希望能予以通行。因為當時此地已經淪陷了,縣長也帶領著一眾農民打游擊戰。
害怕發生誤會 就讓吳非遠送信探探情況,曾經有兩名信使也去送過信,最終卻再也沒有回來。吳非遠堅定意志對著領導說:保證完成任務。信送到後縣長也回覆了。最終,吳非遠所在的部隊順利透過此防區。
抗日戰爭結束後,他又參與解放戰爭中,許多著名戰役都是淮海戰役和渡江戰役以及上海戰役。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吳非遠本以為國家和平可以回家陪伴父母,結果沒想到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了。
美國為保自己在亞洲的地位,插手朝鮮內戰。國家領導人也立即做出抗美援朝的號召。為此吳非遠的部隊開始緊急整隊,準備奔赴朝鮮。吳非遠是這樣戰士中的其中一個。他和戰友們寫下了保證書,抱著必死的決心走上了戰場。
他們秘密坐上火車北上出國參戰。就這樣在1950年的11月和中旬來到了朝鮮。剛進入朝鮮他們遇到不是擁有這種武器的聯合國軍,而是朝鮮百年難遇的寒流,氣溫將近零下四十多度,可想而知他們究竟處在一個多麼惡劣的環境中,就連動物都不曾在這裡生存過,植被更是少之又少。
他們此時身著南方的單衣薄褲經歷著漫天冰雪。這些南方的戰士為抓住時間倉促的入朝,而且他們根本沒有做充分的禦寒準備就來了。南方的棉衣根本就在冰天雪地中行不通。在東北軍區的副司令員看到這些戰士薄衣單褲急得直跺腳,趕緊調令當地的厚棉衣棉鞋等物資,可這些只是杯水車薪。
只能滿足一個師的需求,實際上奔赴朝鮮的有12個師。在大雪中行進,耳朵都凍得硬邦邦,甚至一碰就掉,沒點知覺。不少戰士的手腳已經凍傷,無法行走只能在冰天雪地中攀爬,可這堅持不了多久,最後只能犧牲在他鄉。只能用雪埋葬這些烈士。
有的部隊任務為了阻擊美軍的王牌部隊,他們都要隱蔽起來,打個美軍措手不及。軍令如山,這些志願軍戰士只能在雪地裡趴著,雪窩窩裡藏人誰也不能動。不能讓美軍看出一點破綻。 待命中飢寒交迫,只能捧著雪吃。
吳非遠所在的營凍死的戰士非常多,他沒有拿到一雙棉鞋,幸好有一雙棉襪能保住腳和腿。手指能揣到衣服裡取暖, 手出來拿槍時就已經凍在上面,如果要拿下來就能揭掉手上的一層皮。
這對我軍的戰鬥力影響極大。 沒多久,戰鬥就打響了。吳非遠和部隊來到了長津湖地區,他們需要搶佔有利的地形,阻擊美軍的進攻。一旦敵人透過此處,前線的兄弟部隊必將遭受重大的打擊。美軍的坦克轟隆隆地響著前進,一望無際的天空中有轟炸機投彈。
目光所到之處必是火光沖天,槍連彈雨,以志願軍手中的輕武器根本無法撼動。如此看來差距之大,這並沒有讓志願軍戰士們放棄,反而更加堅定信念,手中握緊炸藥包爆破筒向敵人衝去,最終拉響引信,與敵人的坦克同歸於盡。
接二連三的坦克被炸燬無法動彈,就此美軍的大軍被堵塞在此。此時,衝鋒的號角吹響,剩下的志願軍包括吳非遠拿起手中的武器,與敵人殊死搏鬥,然而吳非遠只看到把一部分戰士們衝鋒,剩下的戰士已經在戰地上化作冰雕。
吳非遠想起犧牲的戰友就熱血沸騰,勢必要將美軍打得落花流水。他曾說過:戰士們被凍死的時候臉色紅潤,看上去就像是睡著了,只能永遠留在異國他鄉。
這一幕在吳非遠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最終,他們殲滅了大半美軍,俘虜了二百多名俘虜。這是吳非遠入朝作戰的第一場戰役。此次戰役完畢後,吳非遠所在的大部隊 開始修整補充。沒幾個月,吳非遠又參與了第五次戰役。
此時正處於春季,戰鬥打響後,我軍率先發動攻擊,向南突破狠狠打擊南朝鮮軍的地方防區。還俘虜了不少南朝鮮軍戰士。近百里的追擊,與敵人交火戰鬥。狠狠地消滅了敵人的氣焰。而美軍卻在汽車上往南邊逃跑。
我軍補給一次是一個星期的量,如果消耗殆盡就只能停止追擊。而美軍用南朝鮮的軍隊來拼消耗。最終,在連續兩個階段戰鬥後我軍只能往回撤退,這時美軍乘人之危,開始緊緊追擊我軍。為了讓大部隊撤離,必須有一小部分部隊斷後掩護,吳非遠所在的179團就是其中之一,他們需要死守山陽裡 3天,阻擊美軍北上。
吳非遠開始做大量的戰前準備。構建防禦工事,在主要地段埋下炸藥,在公路上挖出深坑阻斷公路。路上在設定好攔路障礙。所有準備都已做好,只差東風。在這片刻的安靜時光裡,吳非遠跟其他三位營級幹部抽起了簡陋的香菸。
溫存著最後的時光。不久後,大戰一觸即發,敵人連續用飛機大炮轟炸做掩護,大量的敵人衝鋒而上,我軍為減少彈藥的損失,等到敵人在有效射程 在攻擊,多次打退的敵人的進攻,守住了陣地。可惜我軍也損失大半傷亡嚴重。
也剩下 一個預備連和一個排。營長迅速調令讓預備營待命。剩下的人全部堅守陣地。戰鬥多次打響,氣急敗壞的美軍開始大規模轟炸炮擊。敵人也 衝到陣地前沿,我軍戰士手拿刺刀與之搏鬥,營長讓與預備連戰鬥與敵人最後一搏。
吳非遠和另外營幹部拿出槍衝鋒,用血肉之軀堅守陣地。三天三夜,志願軍戰士始終將敵人攔在此處不讓一寸。
吳非遠隨後又參與了數次戰鬥。在1952年,吳非遠才跟著大部隊順利凱旋迴國。1953年,他繼續為國家軍事事業奮鬥,幾年後調往南京軍區政治部工作,一直到1986年離休。
如今和平盛世,我們要銘記這些英雄先烈。正如同有個網友評論,《長津湖》電影結束後等了十幾分鐘沒有彩蛋,走出電影院,看到外面燈火輝煌,高樓林立,熱鬧非凡,想來便是他們給予最好的禮物。
致敬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