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手記
□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朱寧寧
這一屆家長,挺難。
以80後、90後為育兒主力軍的家長正面臨著不同以往的家庭教育困境,最突出的表現就是焦慮。《2019中國父母孩子成長焦慮白皮書》顯示,91.5%的父母對孩子成長各方面的問題感到焦慮。超過六成的父母每天花費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在與孩子相關的事情上。
育兒焦慮帶來的最直接、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家長跟風報班。不少家長覺得只要花了錢、報了班,自己就是盡力了,也便沒了責任。一些機構也趁機打出“你來,我培養你的孩子;你不來,我培養你孩子的競爭對手”這樣的廣告語來製造更大的焦慮。所以,不管孩子樂意與否、學得怎麼樣,家長在報班時都毫不手軟。但很快就會有不少家長髮現,報班越多,反倒越發焦慮,最終結果就是家庭教育中出現嚴重的教而不當現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家長不知道如何實施家庭教育,對孩子抱有過多的期待、懷有過高的期望。另一方面,在於國家、政府、學校、社會沒有形成指導、支援、服務、督促家庭教育積極有效開展的合力。據全國婦聯釋出的全國家庭教育現狀調查的主要結果和資料顯示,30%以上家長沒有接受過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絕大部分家長遇到家庭教育的問題多靠自己解決。
熱門韓劇《請回答1988》中有這樣一個片段打動了無數人。劇中,一位父親對女兒說:“爸爸我也不是生下來就是爸爸。爸爸也是頭一次當爸爸。我女兒稍微體諒一下。”
搞好家庭教育,首先要教育好家長。解決育兒焦慮,需要家長轉變觀念,打破唯分數論的教育理念。但問題的解決不能只依靠家長自己,而是需要各方共同努力,透過體制機制的改革和創新,幫助家長解決現實家庭教育難題。
家庭教育是千家萬戶的要事,也是利國利民的大事。期待我國的家庭教育立法能夠以問題為導向,再多下一點功夫,用實在、具體、可行的法律規定“教會”家長如何為人父、為人母。
來源: 法治日報——法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