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人也好,狗人也好,那只是一種說法;另一種說法,就是精明的人,能幹的人,適於生存的人。而關注人格,堅守原則,自命清高,那也只是一種說法;換一種說法,是無能的人,跟不上時代的人。”——《滄浪之水》
01 池大為命運的起伏和轉折
小說《滄浪之水》的主人公叫池大為,背景是上個世紀90年代。
大學畢業的池大為,本來被分配到了省衛生廳中醫研究院,但是卻被衛生廳的“一把手”馬廳長留在了廳裡。
頂著醫學碩士的光環,作為衛生廳當時唯一的高學歷人才,池大為本可以藉此混得很好;但是,他卻因為自己的原則和執拗,拒不變通,最終被孤立冷落、打入“冷宮”。
在一次馬廳長也參加的黨支部民主生活會上,池大為為了堅持所謂的原則和責任,對廳裡的一些工作提出了意見建議。從賓館起草檔案,到小轎車的使用,再到衛生廳裡大大小小的其它工作,池大為從人道情懷的角度,細數了衛生廳種種不合理的開銷。
池大為的一番話,讓在場的所有人都瞠目結舌。
池大為本以為堅持了所謂的真理,肯定能夠得到廳領導的賞識和支援,沒想到的是,這件事卻成了他命運的重要轉折。在這件事的促使下,池大為被調到了衛生廳最荒涼的部門——中醫學會。
原本池大為很享受中醫學會的清靜,但是隨著小孩的出生和長大,他卻被生活折騰得死去活來。生活的拮据和無奈,壓得他喘不過氣來,讓他走投無路。直到有一次小孩被燙傷,讓他看透了生活和現實。也就是從那時起,他暗下決心,要丟掉所謂的原則,與世俗同流合汙,改變這種窘困的狀況。
但是,如何改變呢?
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串聯告馬廳長的狀,企圖以此扳倒馬廳長。本來別人想邀請池大為一起告狀,但是池大為在瞭解情況後,第一時間向馬廳長做了報告,而後在馬廳長的指揮下,將計就計,對那些企圖告狀的人,來了一個絕地反擊。
這件事情之後,池大為得到了馬廳長的絕對信任,且在馬廳長的支援下,平步青雲;直到最後,接替馬廳長,成為衛生廳的“一把手”,走上了衛生廳權力的頂峰。
池大為兩次命運的轉折,都與衛生廳的“一把手”馬廳長有關。被調到中醫學會,是因為得罪了馬廳長;又被調回廳裡,則是因為取信了馬廳長。可以說,正是馬廳長對待池大為的態度,決定了池大為的人生起伏和轉折。
(再讀《滄浪之水》,仍感覺很受益!)
02 所謂的底層邏輯,到底是什麼
前些日子,看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一個低調的碩士研究生,憑藉悶頭苦幹寫材料,加班加點不抱怨,從綜合科辦事員,到區委政研室骨幹,再到市委辦副主任,短短七八年時間,就位至副處級核心崗位。不僅讓人羨慕,更讓人詫異。
有人說,這就是努力實幹最好的證明,努力永遠不會白費,如果說沒有效果,那隻能說明你的努力還不夠。對於這種觀點,我個人並不是很贊同。把一個人的發展和成功,簡單地歸於單一方面的因素,尤其是努力,這往往有悖於現實邏輯,很雞湯!
更多的人認為,七八年時間就升任副處級核心崗位,只不過是運氣好罷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根本不可能。唯有平常心才是王道,有時候越是期望什麼,反而越是得不到。
其實,在這個高材生的故事中,有一個很值得留意的細節。
故事的主人公成功上岸後,在綜合科為“一把手”寫材料;後因材料寫得好,被區委書記多次表揚,且調到了區委政研室。再後來,區委書記高升,臨走前把他推薦到了市委辦工作。在市委辦工作期間,他又被新的區委書記看上,當了區委書記的秘書。而後,才走上市委辦副主任的崗位。
為什麼他能夠走上副處級核心崗位?僅僅是因為有才華、有能力,加班加點寫材料嗎?
其實,並不是!
悶頭苦幹寫材料,加班加點不抱怨,也許並不是最為主要的原因,而只是一個前提和基礎;能夠實現這樣的發展,關鍵是其連續得到了兩任區委書記的賞識。
要知道,縱然你再有才華、再有能力,如果沒人賞識你,沒人為你搭建平臺,沒人給予你資源和支援,那你最終的結局也只能是孤芳自賞、懷才不遇。
其實這點,古人早就講得非常清楚明白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卻不常有!
看不透根本邏輯,你以為悶頭苦幹就可以成就大事;洞悉了更加深層的東西,你才會發現,原來事情很多時候並不是我們想象的那個樣子。
底層邏輯是什麼?
簡單來說,就是要順應權力和規則,就是要得到核心人物的賞識和支援。
幹好工作重要嗎?很重要!因為這是一切的前提和基礎。但是光幹好工作夠嗎?肯定不夠!還要想方設法得到領導的賞識和支援,領導只有認可你這個人,才會認可你的努力和付出,才會承認你的工作成績。
03 如何順應並運用好底層邏輯
對於職場人來說,光看透底層邏輯還不夠,還要弄懂如何順應並運用好底層邏輯。這就好比,要成事光明白道理還不行,既要有理論基礎,也要有實踐辦法,兩者缺一不可。
首先,要充分認清領導的角色和地位。
領導是什麼?只代表他個人嗎?領導的個人想法會不會影響工作?
經歷了很多事情,在老領導的點撥下,我才明白,領導不僅僅代表他個人,更代表著組織和單位,以及自上而下的管理秩序。頂撞領導,往往意味著反抗秩序和規矩,不管是組織機構,還是領導個人,都是堅決不容許的。
一方面,領導直接決定我們日常工作的分配,喜歡誰就可以照顧誰;另一方面,領導掌握著資源和機會,喜歡誰就可以推誰上去。不願意主動和領導搞好關係,還想得到領導的關懷、照顧,甚至是提攜幫帶,這不是情商低,這簡直是痴心妄想。
其次,要注重開展工作的方式和方法。
完成好工作是唯一的衡量指標嗎?只要工作幹得好、幹得漂亮,就可以忽視一切嗎?
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我們不僅要完成好工作,更要在完成工作的過程中,照顧到領導的情緒。很多時候,工作完成得怎麼樣也許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領導的想法、意志和權力能不能得到延伸和拓展。如果你的存在,可以大大地強化領導的影響力,領導豈有不用你之理。
1.學會服從和執行,不當面頂撞領導,不背後吐槽抱怨。
2.加強請示和彙報,讓領導時刻掌握各項工作的進展。
3.慎重提出意見建議,沒有九分的把握,壓根就不要提。
再次,要主動維護與領導的工作關係。
《領導策略》有云:“100%為你和領導的工作關係負責。”
意思就是說,作為下屬,一定要主動維護與領導的工作關係,而不能坐等領導來緩和或妥協。尤其是當你和領導產生隔閡或發生衝突的時候,作為下屬的你,若是不主動化解,那領導就更不可能來緩和關係了。你和領導的關係不好,有隔閡,有情緒,領導頂多不用你,但對你來說,影響就大去了。
所以,遇有矛盾和問題的時候,一定要積極和領導溝通,主動向領導解釋。要知道,問題是不可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行解決的,除非你採取行動。
參加工作這麼多年,我感受最深的一點是,任何隔閡和矛盾,都可以透過一次完美的私下拜訪得到解決,只要你想和領導搞好關係,領導肯定會給你機會的。
最後,要積極適應領導的風格和個性。
千人千面,對於領導來說,也是一樣。
因為人生經歷和成長環境的不同,每個領導都著有不同的行事風格和性格習慣。有的掌控欲比較強,要求下屬事無鉅細彙報和請示;有的則喜歡充分授權、放開手腳,,不問過程,只要結果;也有的注重人情世故,喜歡把工作和感情聯絡在一塊……
我們不能因為和領導的工作習慣不同,就拒絕與領導相處,或者故意拒領導於千里之外。意氣用事,感情用事,雖然能彰顯你的個性,可能也會讓領導不爽,但最終損害的,還是我們的發展前途。
所以,與其互傷,不如有所忍耐、互利共贏。畢竟只有你成功了,才能證明一切。
最後,用閻真老師的一句話結束本文。滄浪之水,其實就是兩種選擇,清和濁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