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加哥論壇報》的主編辦公室裡始終掛著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個戴眼鏡的人正舉著一張報紙哈哈大笑,報紙的頭版赫然寫著:“杜威擊敗杜魯門”。
照片中舉著報紙哈哈大笑的不是別人,正是剛剛贏得1948年大選的民主黨候選人杜魯門。
大選前,幾乎所有的預測機構對於這次大選的結果都給出了相同的結論:共和黨候選人杜威將以壓倒性的優勢戰勝現任總統,民主黨候選人杜魯門。
《芝加哥論壇報》的編輯們同樣認為杜威贏得大選已經板上釘釘,於是決定不用等到大選結果再撰寫報道,直接事先寫好杜威當選的報道,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杜魯門在大選中實現逆風翻盤,大勝杜威,贏得連任。
事先寫好杜威勝選的《芝加哥論壇報》淪為笑柄,如今,大半個世紀過去了,現在的《芝加哥論壇報》的編輯們或許已經能夠對當年他們前輩經歷的尷尬局面一笑而過,可是當年的主編們的臉色一定很不好看。
當然,《芝加哥論壇報》的編輯們的臉色應該還不是最難看的,當時的國民黨總裁蔣介石的臉色一定是難看加難看。
杜魯門贏得大選的那天是1948年11月2日,那一天讓蔣介石心煩的事有兩件,一件事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瀋陽,另一件就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共和黨候選人杜威,居然在大選中爆冷輸給了不被看好的民主黨候選人杜魯門。
大選之前,蔣介石將賭注押在杜威身上,甚至秘密向杜威支付了一筆選舉資金,有人笑稱,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中國干涉美國內政。
在結果出來前就流露出對一方的支援,這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應該做的事,尤其對方是蔣介石要仰仗的美國,蔣介石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與當時的局勢有關,另一方面則是蔣介石性格使然。
“狠人”杜魯門
今天,在各個機構排出的最受歡迎的美國總統名單中,杜魯門通常能夠排名前十,但是,在1948年大選前,杜魯門可沒有這樣高的評價。
杜魯門不受待見,一方面是因為他的前任太過耀眼,是大名鼎鼎的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羅斯福總統在大蕭條時當選總統,而後以大刀闊斧的改革將美國拉出經濟危機的泥潭,又帶領美國贏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並讓美國逐漸取代了英國的世界霸主地位。
由於任期內二戰爆發,羅斯福是美國曆史上唯一一個連任四屆的總統。
羅斯福的第四屆總統任期開始於1945年,而他的競選搭檔正是杜魯門,羅斯福勝選後,杜魯門則成為了副總統。
出人意料的是,之前還在競選中表現出相當活力的羅斯福總統,在1945年4月12日突然因腦溢血而離世,剛剛成為副總統82天的杜魯門不得不登上美國總統的寶座。
要知道,此時的杜魯門與羅斯福政府的合作剛剛展開,羅斯福政府的很多決策,杜魯門都不知道,這其中就包括著名的曼哈頓計劃。
杜魯門另一個不受待見的原因是他無論從出身、形象、氣質還是演講能力上都遠不及羅斯福,杜魯門不像是個總統。
但是,不待見杜魯門的人們忽略了一點,杜魯門,這個平民出身,一路幹到副總統的傢伙,是個不折不扣的狠人。
杜魯門不像羅斯福那樣儀表堂堂,溫文爾雅,相反,他身上有著一股粗鄙的狠勁。
杜魯門出身於密蘇里州的一個小農場主家庭,生命的前十幾年,都在農場中度過,他人生的轉折來自一戰。
1917年,美國總統威爾遜宣佈美國對德宣戰,美國正式加入一戰,當時的杜魯門想參軍入伍,但是他是個嚴重的近視眼,理論上講是不能透過入伍體檢的,但是杜魯門在前一天背了整個視力表,從而順利透過體檢。
一戰中,杜魯門前往法國,負責指揮一組炮兵,在法國的這段作戰經歷,杜魯門其實並未在戰爭中有過什麼神來之筆的發揮,但是有一點:無論面臨敵人怎樣的攻擊,杜魯門都能組織反擊。
杜魯門正式投身政治是在1922年,代表民主黨當選為密蘇里州傑克遜縣法院的法官,1924年競選連任失敗,1926年再次競選取得成功。
1934年,杜魯門成為參議員,1940年獲得連任,二戰期間,杜魯門負責管理軍隊中存在的混亂、浪費和詐騙行為,他為美軍制定了"常識節流措施",據統計,杜魯門的積極工作讓美國在二戰中節省大約110億美元的資金,這為杜魯門贏得了聲譽。
1944年,羅斯福總統準備再次尋求連任,但是他的競選搭檔副總統亨利·華萊士太過崇尚自由主義,羅斯福總統決定改換競選搭檔,從成為參議員起就支援羅斯福新政的杜魯門成為了合適人選。
誰都沒有想到,羅斯福總統的第四任期只有82天,杜魯門也沒有做好接班的準備,杜魯門曾經表示:“感覺月亮、星星和所有星球都要墜落到我身上。”
杜魯門的人生轉折起於一戰,當時的美國總統是民主黨人伍德羅·威爾遜,杜魯門在處理國際問題上也偏向於威爾遜主義,在杜魯門治下的美國進一步放棄孤立主義,積極介入國際事務,對歐洲進行援助的馬歇爾計劃就出自他的手筆。
但是,杜魯門的這些政策開始讓美國很多人感到厭煩,自由主義,孤立主義又在美國興起,民主黨於是丟掉了1946年國會選舉,杜魯門政府的決策很多都被國會否決,這讓杜魯門顯得很難看,而這種難看又進一步加深了人們的一個印象:杜魯門能力不足,杜魯門不適合當總統,下次大選,杜魯門必敗。
當時間來到1948年,很多人都認定,民主黨已經連續執政四屆,是共和黨迴歸白宮的時候了,在這場志在必得的大選中,共和黨派出的是紐約州州長,托馬斯·杜威。
民意、呼聲與經費
杜威與杜魯門不同,他出身上流社會,擁有了博士學位(杜魯門是少有的沒有大學學歷的美國總統),一看就是一副精英做派,且行事果斷幹練,杜威因以雷霆手段打擊犯罪而獲得聲譽。
事實上,1948年與杜魯門的對決並不是杜威第一次參加總統競選,1940年大選中,杜威就已經代表共和黨角逐總統寶座了,只不過由於對手羅斯福太過強大,杜威沒能獲得成功。
但更多人認為杜威輸給羅斯福主要是受戰爭的影響,戰時狀態下,美國人並不想換總統,那次失敗並不能說明杜威的能力有任何問題。
現在4年過去了,情況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杜威競爭的變成了匆忙接任的杜魯門,美國國內很多人厭倦了民主黨,國會也被共和黨人掌握,現在,似乎只差臨門一腳,杜威就能入駐白宮,徹底終結民主黨的時代。
而杜魯門這邊情況十分糟糕,在大選前的一段時間,杜魯門居然被踢出了民主黨候選人的名單之外,由於杜魯門較差的演講能力和形象,民主黨一度想派在二戰中獲得相當聲望的艾森豪威爾參加競選,但艾森豪威爾明確表示,自己不會參加總統競選(但艾森豪威爾4年後食言了,他參加了總統大選,只不過是代表共和黨)。
杜魯門經歷瞭如此坎坷的道路才成為候選人,但是,杜魯門的麻煩還不止這些,相比於資金雄厚的對手杜威,杜魯門競選資金卻是捉襟見肘。
由於資金充足,杜威可以經常在廣播中發表長篇大論的演說,而杜魯門演講的時長受限,且杜魯門本身就不擅長演講,他念發言稿時語調根本沒有什麼變化,毫無鼓動性。
杜威有充足的資金在報紙上刊登大篇幅的廣告,這也是杜魯門所不能及的,杜魯門最後決定放棄透過廣播發表昂貴的長篇大論的競選演說,而是選擇一種特殊的方式:乘坐火車到達每一座城市直接向當地選民發表演講。
杜魯門的寒酸與杜威的闊綽形成了鮮明對比,你可能會問:杜威的錢哪來的?
杜威的競選經費大多數來自美國東部地區財團,共和黨的政策傾向於低稅收、小政府,這對富人階級更有利。
但是,在杜威的競選經費中,有一小部分來自神秘的東方,這筆資金的提供者是蔣介石集團,有人戲稱:這是歷史上唯一一次東方神秘力量干涉美國內政。
蔣介石:永遠與強者結盟
蔣介石出身於浙江一個鹽商家庭,家庭殷實,但是遠算不上大富大貴。
蔣赴日本學過軍事,參加過反清、反袁革命,也曾經閒賦上海與幫派分子交往,甚至做過生意,搞過股票。
中山先生逝世後,理論上蔣的身份遠構不上繼承人,但他透過一系列操作,讓自己在短短數月時間身份發生一系列逆轉,成為國民黨最高掌權者。
這一系列操作主要分兩個部分:第一,藉助蘇聯顧問的影響力,獲得最高軍事領導權,第二,與宋美齡結婚,與四大家族聯合。
第一件事比較複雜,這裡不細說,這裡主要談一談蔣介石的這門婚事與四大家族集團的形成。
提出蔣介石與宋美齡婚事的是宋家大姐宋靄齡,宋靄齡目的明確,用宋家的財富、名望、社會地位與蔣介石手中的軍事資源相結合,並進一步幫助蔣獲得政治資源,當然,這個政治資源得大家分享。
此時的蔣介石雖暫時獲得了軍隊的支援,但是根基尚淺,蔣介石巴不得與宋家進行聯合。
與宋美齡結婚,就意味著可以獲得宋家的財富和社會資源,孔家的財富資源(宋家大姐宋靄齡是鉅富孔祥熙之妻),再加上蔣介石與陳家(革命家陳其美對蔣介石有知遇之恩,陳立夫陳果夫兄弟與蔣介石也是至交)的親密關係,蔣介石獲得了江浙財閥們的鼎力支援,坐穩了國民黨領導人的寶座。
這就是蔣介石的人生信條:永遠與強者結盟。
在國內,蔣介石選擇與有最多社會資源的一群人(四大家族為首的江浙財閥)結盟,國際事務上當然也會選擇與最強的國家結盟,這個國家毫無疑問是美國。
做很多重大決策時,蔣都十分在意美國的態度,在一些重大事務上,蔣也願意與美國人合作,抗日戰爭期間,隨著美國對日宣戰,蔣介石與美軍深入合作,美軍戰機在中國機場起降,當然,國民黨軍也獲得了為數不少的美國援助。
在美國給國民黨的諸多援助中,有一部分就出自杜魯門總統之手,但是,國民黨各部門效率低下,且腐敗現象嚴重,讓杜魯門對蔣介石感到失望。
杜魯門對於國民黨官員貪汙美國援助的事尤其不滿,日後在回憶錄曾說過:“他們(指國民黨高層)都該進監獄。”
蔣介石與杜魯門的關係逐漸有惡化的趨勢,而恰在此時,美國大選臨近,所有的民意調查機構的預測結果都是一致的:杜威將大勝杜魯門。
蔣介石正好順水推舟,主動向還未當上總統的杜威示好,甚至還為杜威提供了一筆競選經費。
蔣介石主動向杜威示好,雖然有他與杜魯門交惡的原因,但是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杜威的呼聲更高,與強者聯合是蔣永遠的行為準則,這個準則也曾經給他帶來了無限的好處,但是,令蔣介石萬萬沒有想到的是,這一次,他竟然失算了,他與被他寄予厚望的人,都被所謂“弱者”打敗了。
杜魯門的逆風翻盤
大選前,大多數美國人都把目光集中在底層出身的杜魯門那並不出眾的形象與氣質和演講能力上,卻忽略了杜魯門身上自帶的那種底層人的狠勁。
這次,“農夫”杜魯門要以農夫的方式與精英杜威較量一番了。
由於經費問題,杜魯門的廣播演說時長不及杜威,事實上,杜魯門也不擅長廣播演說,即使時長一樣,如果透過廣播演講的方式,杜魯門也不是杜威的對手。
於是杜魯門選擇改變玩法,他要進行一場“火車”競選。1948年9月至11月,杜魯門開始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大選遠征”。
他乘坐火車,從東海岸到西海岸,再從西海岸回到東海岸,途中,他在每個城市停留,不論大小,火車到站後,他下車向當地民眾發表演說。
事實上,說杜魯門口才差是不全面的,杜魯門在唸事先準備好的演講稿時,口才確實不怎麼樣,但是如果讓杜魯門即興發表演說,杜魯門的口才卻相當不錯。
在每個選民點停留的杜魯門以一種十分隨和的語氣向選民們闡明他的施政理念,他說話的方式十分隨意,當介紹他的妻子和女兒時,杜魯門指著他的妻子說:“這是我老闆”,又指著自己的女兒說:‘這是我老闆的老闆’,類似的話把選民們逗得哈哈大笑,無形中拉進了自己與選民之間的關係。
杜魯門有時甚至會講一些比較粗俗的話,杜威和主流精英們都瞧不起他,但是很多選民卻很喜歡杜魯門的這種說話方式。
完成“大選遠征”後,雖然民調機構的預測結果依舊顯示:杜威將戰勝杜魯門,但是跟隨杜魯門進行火車演說的很多人已經開始相信杜魯門可以戰勝杜威了,因為他們看見了杜魯門所到之處,受到選民們那種近乎狂熱的歡迎。
大選結果揭曉前,包括杜威本人在內的主流精英們依舊認定杜威必勝無疑,共和黨開始討論杜威當選後的施政措施,杜威也帶著炫耀的語氣對他的妻子說:“很快,你就要跟美國總統住在一起了。”
大選的結果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杜魯門獲得了303張選舉人票,杜威只獲得了189張,杜魯門大勝杜威獲得連任,這個結果與之前的民調結果正好相反。
結果出來後,共和黨精英們大驚失色,杜威妻子調侃道:“你說我馬上跟美國總統住在一起,那麼現在是我去找杜魯門,還是讓杜魯門來找我?”
杜魯門則帶著嘲諷的語氣對認定杜威必勝的組織們說:“當你準備埋葬一個民主黨人的時候,請你首先確定他已經死了。”
民調結果為何會犯如此之大的錯誤,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的調查問卷很少能夠發放到鄉村選民的手中,所以造成了民調失真,而杜魯門的火車演講,讓他獲得了中西部農民的廣泛支援,而杜魯門也依靠這點拿下了多個關鍵搖擺州。
或許杜魯門不知道,多年以後,另一個不被主流精英看好的,競選經費遠少於對手的傢伙,也以類似的方式透過拿下中西部搖擺州贏得美國大選,只不過他來自共和黨,他叫特朗普,也是一個粗鄙的傢伙。
杜魯門的當選讓指望杜威當選後加大對自己支援力度的蔣介石希望落空,國民黨在大陸的失敗已經不可逆轉。
蔣的失敗與被他寄予厚望的杜威原因相似,過分迷信精英的力量。
他們都認為,只要獲得了精英的支援,得到了精英手中的資源,就可以幹成一切,他們都傲慢地認為,底層的力量不足掛齒。
但蔣介石與杜威的失敗都在證明一個道理:底層的力量並不弱,相反它才是一種堅韌的力量,穩定的力量,持久的力量。
底層的力量之所以顯得弱小,不過是因為它太過分散,一旦有人將它集中起來,這力量將摧枯拉朽,不可戰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