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的長河之中,女人、英雄、戰爭、政治似乎是幾顆永不褪色的明珠,即便是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之後,它們卻依然閃耀著歷史的天空。
人們對歷史上的政治女性通常都會充滿好奇感,因為中國歷史上成功的女政治家本來就屈指可數,這很符合大家的獵奇心理。但事實上,解讀歷史上的女性政治人物,卻是一件異常艱難的事情,她們在政治權力的道路上,所需要的智慧、所具備的基礎、所遭受的曲折、所承受的風險、所堅持的毅力、所付出的代價……通常都是超越常人的。在封建男權社會,女性在權力遊戲中的每一步都不同尋常。
宣太后、呂雉、武則天、慈禧等眾所周知的女王級的政治人物,她們所經歷的人生莫不是如上所說的如履薄冰、如臨深淵。對待她們,我們應該心懷敬畏地去認真研讀,而不應該把關注點停留在那些桃色插曲上。
所以對待歷史,我們需要有更嚴謹的探索精神和更細緻的邏輯分析,能透過現象去看本質,綜合因素來梳理邏輯,才能真正讓我們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找到那些濃縮的精華和價值的源泉。
本文的主人公獨孤皇后(獨孤伽羅)同樣是一個在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女人,但是人們對她的稱奇大多停留在她爭風吃醋的善妒上或者和隋文帝楊堅並稱“二聖”的籠統光環上,而並沒有深刻去思考和挖掘為什麼獨孤皇后在那樣的封建社會,在皇權至高無上的時代,能夠隋文帝這樣雄才偉略的大丈夫與她相敬如賓、敬畏有加。本文就旨在逐一展開這些歷史邏輯。
獨孤伽羅有一個牛人爸爸
參與政治由來都是門檻很高的,尤其是對女性來說,基本上只能在門外自嗨或者打點擦邊球。
一個古代女性,要麼投了個好胎,要麼嫁了個好人家,才有可能在政治序列之中佔有一席之地。因為沒有好家世和好機會,她們通常連參加政治盛宴的那張入場券都拿不到。在大家約定俗成的意識裡,根本就不允許你們女性參與政治。這就跟網咖門口貼的“禁止未成年人上網”一樣,雖然總有漏網之魚,但是萬一有人跟你較真,你還真沒辦法往裡面擠。
在中國古代,女性參與政治從來都不是以直接方式參與,她們只能走曲線,藉助她們身邊的政治人物去發揮她們的影響力。
所以,要讀懂獨孤伽羅,首先就要讀懂她的家世,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家世能讓她參與到頂級政治活動之中去,能認識到頂級的核心政治人物?
有些事情,不是你有天賦有能力,能吃苦願拼搏,就一定擁有參與的資格的。封建政治中的權力遊戲絕大多數時候都是達官貴人的內部遊戲,而且人家還是關起門來玩,普通人連旁觀的資格都沒有!你得有人帶你入圈或者你本身就出生在那個圈子裡才行!
獨孤伽羅是幸運的,因為她擁有了一個牛逼得不要不要的父親。她的父親叫獨孤信,這個人在中國歷史上算是一個大眾偶像,幾乎沒有什麼人有理由不羨慕他、不喜歡他,因為他身上的閃光點實在太多了,總有一點能夠吸引你。
首先,獨孤信是中國古代十大美男之一,帥到沒邊,走到哪裡都能引起懷春少女的尖叫,穿啥都能引領時代潮流。據說,他有一次騎馬太急,被風把帽子給吹歪了,未曾注意而忘記整理,結果帽子歪歪帶卻因他成為了一種衣帽潮流,還美其名曰“側帽風流”。可見這個人的魅力有多大。
其次,這個人可不是一個奶油小生,人家雖然帥出天際,滿足了女性同胞的幻想,同時還馳騁沙場、戰功赫赫,讓所有熱血男兒也對他頂禮膜拜。他是中國歷史上鼎鼎有名的關隴貴族的臺柱之一,還參與設計了影響中國歷史幾百年的府兵制。
然後,這個長得又帥又軍功顯赫的風一樣的男子,還特別會生孩子,他生了六個兒子,個個身居要位;還籌集了“七仙女”,生了七個女兒,這七個女兒之中,有三個女兒當上了皇后,還特麼屬於不同的朝代,所以他又被稱為“天下第一岳父”。
最後,獨孤信的女兒們也繼承了他的優點,特別會生。獨孤信有兩個外孫都當上了皇帝,又給他加冕成了“最牛外公”。這兩個外孫一個叫楊廣,一個叫李淵。所以隋唐為什麼不分家?人家本就是一脈相承的,甚至壓根就從來沒分開過,我們看到隋唐年間那些蕩氣迴腸的烽火四起,不過是人家內部玩遊戲玩得有點過火了而已。
獨孤信這個活了55歲的美男子原名獨孤如願,史書上對他的直接描述是“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寥寥數字,卻高度地概括了這是一個內外兼修的牛人。那麼,這麼拉風的獨孤信究竟是怎麼煉成的呢?難道他生下來就直接被拉到了滿級狀態?顯然不大可能
獨孤信本是匈奴人,但是在南北朝那段相生相殺的歷史之中,匈奴慢慢被分化吞併了。獨孤信一脈正是被如日中天的鮮卑族給吸收了。獨孤信的父親也曾是一個部落的首領,也算是一個小公司的老闆吧。但是一個小公司被一個比它體量大上成百上千倍的大公司吞併了,原來的老闆估計連人家公司的一箇中層幹部都不如,人家只會把你當編外人士看。
獨孤家的尷尬就在於他們北魏的政權之中沒有什麼存在感,因為你那點不夠看的實力實在支撐不住你太強的影響力。
但是,時勢造英雄,而英雄也往往是善於把握時勢的,獨孤信的時代悄然而至!
這一切都要從北魏末年的六鎮之亂說起。這次北魏的內亂本來就是北魏遷都之後引起的“狗咬狗,一嘴毛”,北魏遷都洛陽後,洛陽成了北魏政治濃度最高的地方了,這裡成了政治利益最集中的地方,從而形成了新的貴族圈。但是,鮮卑族剛剛從遊牧文明向農耕文明過渡,中原幾千年的政治文化,他們還消化不了,北魏皇族照著葫蘆畫瓢搞漢化,一時片刻根本改變不了那些草原漢子的意識形態。
套馬的漢子一般都比較信奉自然法則,我套到的馬就應該優先屬於我,我搶到的女人就應該優先給我生孩子。結果,你們換了一個都城,就形成了一套新的分配方案,你們在京城的高樓大廈裡圍起來吃火鍋,我們這些曾經出生入死、快意恩仇的邊鎮將領就變成了在外圍喝西北風了。你們城裡人可真會玩,但是我們這些邊鎮的草原漢子還就不吃你那一套。實在不行,咱就各玩各的。
因此,北魏想學習中原文化把草原分散的部落政權改編成高度統一的集中政權,但卻弄巧成拙地引發了北魏的分裂之亂——六鎮之亂。
但凡這種重新洗牌的亂局,往往都是英雄登場的最佳時機,因為這個時候有更多機會留給他們去拼實力、拼格局、拼眼光、拼手段了。
獨孤信這個人很有眼光,他知道在這樣烽煙四起的亂局中,在這種形勢不清的環境下,是很難站準隊的,因為你掌握的資訊量不夠,是很難讓你判斷出誰能成為最後的贏家的!若是站隊失敗,勢必會遭到徹底的清洗,這種投資不好做。所以,我們也要學習獨孤信,越是在做人生重大的投資選擇時,越要小心謹慎。
當然,政治漩渦之中,是很難獨善其身的,你想誰都不得罪地摸魚?很有可能就提前被人給清場了。那麼,形勢又有點看不清還不得不做出自己的選擇的情況下,該怎麼辦呢?學學獨孤信,就四個字:跟緊主流。這玩意永遠是風險最小的選擇,畢竟再怎麼說,你在道義和名分上是佔據優勢的。
六鎮之亂中,獨孤信與武川軍官賀拔度和賀拔嶽等人,斬殺了起義軍將領衛可孤,一戰成名。他也因此得以率領家族進駐中原貴族圈的資格,用時髦一點話來說,就是他入圈了。
後來,獨孤信又先後成為葛榮、爾朱榮的部下,憑藉戰功慢慢升任了武威將軍,並出任於荊州,相當於擁有了自己的實力地盤,算是真正躋身於北魏的核心政治圈了。
這裡需要說明的是,獨孤信也並不是一個純臣,他也是在亂世之中不斷地盤算著自己家族和前途利益最大化的人。他也曾在起義軍和官府之間來回搖擺過,只不過是最後以一個很好的狀態迴歸了官府而已。
再後來,北魏孝武帝不甘權臣高歡操縱,一路西逃。獨孤信又展現了他極其敏銳的政治嗅覺,他竟然舍家棄子,單騎追隨北魏孝武帝而去。
禮崩樂壞的時代,其實並不是不需要什麼仁義禮智信,而是因為大多數人蠅營狗苟、戰戰兢兢,變得不敢、也不願意相信那些仁義禮智信了。相反,在大多數人心中是更加呼喚那些光明、正面的形象的。所以,獨孤信的這種忠義之舉恰如黑暗之中的一盞明燈,一時傳為美談、廣為人知。
魏孝武帝寄人籬下,也算是見識了世態炎涼,人在這樣不得意的環境之中,是特別容易感動的。所以對獨孤信這樣的“忠臣”,恨不得對他掏心窩子,來收買人心、形成合力,他說“世亂識忠良”,獨孤信這樣的忠良怎麼重用都不為過,便封獨孤信為浮陽郡公。獨孤信因此解決了很多人幾輩子都解決不了的身份問題。
就像有時候你攢夠了足夠多的財富,但是通常在別人眼裡頂多就是一個暴發戶,因為你根本沒有得到主流社會的頂層機構的認可。政治權力的頂層結構之中尤其注重身份名分,你得不到皇權的欽定,你所擁有的一切都是名不正言不順的,是不受保護的,也是不被認可的。
魏孝武帝離開自己的大本營,想依靠外圍勢力來實現權力上的反包圍,顯然是很難取得良好效果的。原因很簡單,你的總部都已經失控了,你還能指望某個分公司以下克上幫你重新來一次重返巔峰嗎?在歷史上,有幾個從權力巔峰掉下來的人能夠重整旗鼓、重返巔峰?
魏孝武帝投奔的大將軍、雍州刺史宇文泰也不是什麼省油的燈,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事情實在太美,幾百年前的曹操早就示範過了。宇文泰現學現用,對於魏孝武帝送上門來的“一番好意”卻之不恭了。
才脫離虎口又掉進了狼窩的魏孝武帝很是鬱悶,也很是生氣。但是弱者的憤怒是通常得不到強者的在乎的,只會對其產生更大的刺激。後來,宇文泰見魏孝武帝老是擺正不了自己的位置,自己敷衍起來都覺得礙事,就乾脆毒死了魏孝武帝,另立魏孝文帝之孫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在此之前,高歡也已扶植傀儡,建立了“東魏”。北魏遂一分為二。
按照正常的邏輯,從京城一路跟過來表忠心的獨孤信也會因為魏孝武帝的徹底沉淪而遭到清算,但是,獨孤信很幸運,因為宇文泰是他的發小,兩人從穿開襠褲時就玩得好,同在一個圈子內,同心又同德。一點也不像曹操和袁紹那種貌合神離的假兄弟。
所以,本來應該給獨孤信帶來極大傷害的政局動盪,反而讓獨孤信搖身一變成了一個分享紅利的人,他備受西魏實際掌權者宇文泰的信任,一路加官進爵。當然,機會永遠是留給有能力的人的,獨孤信在西魏越來越位高權重,與他自己能征善戰、屢立戰功也是分不開的。
感情歸感情,利益歸利益,宇文泰和他關係再好,如果獨孤信是一個庸才,宇文泰也不會對他委以重任的。歷史上的梟雄一般都把感情和利益的差別拎得門兒清的,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成功企業家的公司裡從來不養廢物。
獨孤信先後擔任過西魏的大都督、荊州刺史等要職,還曾率兵奪取過被東魏佔據的荊州,一時風頭無兩。
東西魏之間“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的國戰一度成了拉鋸戰的形勢,荊州這個地方成了雙方來回登場大舞臺,獨孤信奪取荊州之後,又因寡不敵眾,被東魏搶回去了。兵敗的獨孤信逼不得已跑到了南梁躲了三年。
三年後才重新回到西魏的祖國大懷抱,一個敗軍之將,還是一個藏身於他國三年之久的敗軍之將,獨孤信的政治風險可想而知。所以,他以進為退,自認有損國威,上書請求治罪。
但是,獨孤信在宇文泰心目中的分量就是這麼經得起考驗,他啥事也沒有,宇文泰表示歡迎兄弟回家,一切待遇不變,照樣上班。不久還升任驃騎大將軍。你說氣人不氣人,有些人命一好,踩了狗屎都能變成黃金,獨孤信就是這樣的人!
後來,獨孤信又升任隴右十州大都督、秦州刺史。他到了秦州後,很務實,辦事從來不拖拉,也很講道理,以禮義教化百姓,還善於帶動經濟,勸老百姓耕田養蠶。這種務實又講道理,親民又富有頭腦的領導歷來都是很受老百姓擁戴的,秦州在上下一心的發展中,很快就成了“行業”標杆。數年之中,秦州公私皆富貴,流民願附者數萬家。
宇文泰看到自己的得力干將成了政治明星了,也十分高興,以其“信名遐邇”,故賜名為“信”,這就是獨孤信名字的由來。在古代,能被皇帝賜名那是至高無上的榮耀,性質雖然和現在的領導給你做媒一樣,含金量卻高了很多。冠名權,是徹底把你當自己人才會行使的權力,一般父母對孩子、老師對學生才會賜名的。可見,獨孤信在宇文泰心目中的分量是多麼的厚重。
但上述種種,尚且不能充分說明獨孤信有多麼牛。因為評價一個人的能力,不能光看他的位置,還要看他所處的平臺。比如同樣是一個部門經理,是在一個半死不活的小公司還是一個風生水起的大公司就不可同日而語。被牛人重用的牛人才是真正的牛人。因此,我們還要了解一下宇文泰這個人,才能更加立體地認識到獨孤信的過人之處。
宇文泰在歷史上,是一個類似於曹操的亂世梟雄。他把持西魏政局的22年間,建立府兵制,設定八柱國,從而衍生了中國歷史上最牛的軍功貴族集團——關隴集團。限於篇幅,就不展開介紹宇文泰和其背後的府兵制、關隴貴族了。
獨孤信經過25年的打拼,於548年進位為柱國大將軍,成為西魏的“八柱國”(分別為宇文泰、元欣、李虎、李弼、於謹、獨孤信、趙貴、侯莫陳崇)之一,獨孤家族也因此成為西魏最顯赫的八大家族之一。
正所謂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獨孤伽羅能夠高居廟堂和隋文帝並稱“二聖”,是離不開她父親獨孤信用自己傳奇的一生給她和整個獨孤家族打下的堅實的政治基礎的。我們在看待獨孤伽羅這個人物時,是繞不開獨孤信這個核心人物的。
獨孤伽羅背後的獨孤家族
前面花了很多筆墨介紹了獨孤信這個十分拉風的牛人,主要就是為了引出他所奠基的獨孤家族究竟有多牛,也是為了最終引出獨孤伽羅的人生起點有多高!
先來看看,獨孤信當時擔任的“柱國”是一個啥職位吧!據考證,“柱國”為春秋戰國時楚國所設立,意為軍隊的高階統帥,顧名思義,也就是被視為國家的柱樑的意思。宇文泰掌權西魏時重新設立府兵制,在府兵的頂端設定柱國,獨孤信成為八柱國之一,實際上就是西魏政權八根柱樑之一了。
這麼解釋,可能很多朋友很難形成直觀的印象。那就這麼說吧,這個柱國就相當於滿清八旗的一個旗主!懂了嗎?人家是整個西魏八大董事會成員之一了。
這八大柱國,由於總設計師宇文泰總領諸軍,而元欣為西魏皇族,宇文泰不想讓他染指兵權,所以當時西魏府兵制中的“十二大將軍”便由獨孤信等六大柱國每人統領兩大將軍。也就是說獨孤信當時掌握了西魏六分之一的兵力。
當然,這些表面實力其實並不能說明獨孤家族的厲害之處,畢竟權力遊戲之中,一個人、一個家族的過山車式的起起落落也是很常見的。獨孤信位極人臣其實只是獨孤家族變得深不可測的起點或者基礎。
這八大柱國、十二大將軍手握實權,左右著西魏的國運,也瓜分著西魏的資源,他們的家族都因迅速得到了諸多優勢資源的注入而變成名副其實的豪門大族,也就是後來所說的關隴貴族。
這些貴族集中在隴右那個圈子裡,後果是不堪設想的。他們開枝散葉、招兵買馬,家族勢力就像細胞分裂式在發展。更可怕的是,他們還強強聯合,互相通婚。都是權力樞紐的核心成員,今天我到你家喝喝茶,明天你到我家聚聚餐;我家閨女嫁給你家侄兒,你家小子娶了我家外甥女……要不了多少年,一個強大無比、鐵板一塊的權力集團就形成了。
關隴貴族的階級壁壘為什麼這麼牢不可破?就是在於他們長期濃縮在隴右這個地方,相互融合、滲透的時間太長了,形成了一個龐大的利益共生體。這背後的邏輯和漢初的軍功集團是一樣的。若不是政治天才賈誼向漢文帝提出了“列侯之國”和“眾建諸侯少其力”的天才建議,類似於關隴貴族這樣的難以動搖的權力集團或許會在歷史上提前大幾百年。
關隴集團是由八柱國、十二大將軍為基礎形成的政治、文化家族網路。根據陳寅恪先生的說法,此集團有兩大特徵:一是融治關隴胡漢民族之有武力才智者,比如八柱國家族成員;二是此集團中人“入則為相,出則為將,自無文武分途之事”。啥意思呢?就是說當時的政治核心資源基本上都只在關隴集團內部流通。他們對人才、權力、官職、財富、文化形成了全面的壟斷,其他人怎麼玩?
我們可以看到,從西魏到北周、隋、唐,這幾個朝代的皇室、後族大多出自這些家族:宇文泰的子孫為北周皇族,“八柱國”之一李虎的子孫為唐朝皇族,“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的子孫為隋朝皇族。
至於本文的主人公獨孤伽羅所處的獨孤家族,則是後族中的最大輸出者,獨孤信的長女,嫁給了宇文泰的庶長子宇文毓,當了皇后;四女,許配給了李虎的兒子李昞,也就是李淵的父親,最後也被封為皇后;小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忠的兒子楊堅,最後也是皇后。
相信這個時候,慢慢會有人認識到了獨孤家族的深不可測了。但對於獨孤家族來說,七個女兒出了三個皇后,這還只是這個家族輝煌史中顯性的一部分。
例如,獨孤信本人就把政治聯姻扎得根深蒂固了。史載,獨孤信有三個妻妾,共育有七子七女。其中兩個妻子是進入中原後娶的,有一個是崔氏,即獨孤伽羅的生母,出自中古大族清河崔氏,這個清河崔氏有多牛,大家可以參考一下唐朝“五姓七望”的相關資料,簡單一點來說,如果他們看不上你,你就算是出身皇族,他們也不愛搭理你,就是這麼豪橫。
獨孤信作為“胡漢混血”的後代,能和漢族大姓清河崔氏聯姻,這背後的政治資本雄厚得已經超越了一般人的想象。
到獨孤信的下一代,關隴集團之間的政治聯姻發展得更為成熟和全面,世家大族比如弘農楊氏、隴西李氏等之間的內部通婚簡直就是約定俗成了。一件事物,一旦大面積形成默契之後,沒有巨大的外力作用是很難打破它的。這種默契,大家都不會公開說,但都會心照不宣地去執行它,比那些歃血為盟的誓言還管用。
獨孤信晚年見到楊忠的兒子楊堅,一見之下,就決定將小女兒獨孤伽羅許配給他。當時,獨孤伽羅才14歲,楊堅17歲。史書對這門婚事沒多說,僅說獨孤信見楊堅“有奇表”,即相貌非凡,就把婚事定了。
這種描述很藝術,大家既可以理解成獨孤信目光如炬,慧眼識人;也可以理解成關隴貴族之間的政治默契。你家有兒子,我家有閨女,只要相互確認過眼神,大體上過得去,就可以聯姻了。
聰明的投資者從來不會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獨孤信就是一個老道的政治投資者,他的女兒被他嫁到了不同的豪門,勢力的觸角無處不在。
這種無比深厚的權力基礎和麵面俱到的勢力分佈,才是包括獨孤家族在內的關隴貴族的可怕之處。這種家族就像巨無霸一樣,很難真正讓它倒下;即便有時候,它表面上倒下了,但卻又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很容易死灰復燃。
獨孤伽羅的權力信心和邏輯
獨孤家族的命運轉折點發生在獨孤信被賜死的時候,像獨孤家族這樣的龐然大物通常只會倒在內部廝殺,外部攻擊是很難攻破他們的壁壘的。獨孤家族正是倒在關隴集團的內鬥中,而且是遇到了比他們更有優勢的對手。
宇文泰這個人和曹操的人生軌跡是高度相似的,他到晚年也想自立,但也想把臨門一腳留給自己的兒子。而且也像曹操一樣糾結過要選哪個兒子來踢這一腳。他當時考慮的人選主要有兩個:庶長子宇文毓和年紀尚幼的嫡子宇文覺。
其實宇文泰內心是傾向於宇文覺的,但宇文覺年紀尚小,又怕他穩不住局面。而且,他又有點擔心宇文毓的背後勢力不太服氣。曾跟親信密語,說他想立嫡子為接班人,但怕“大司馬有疑”。這個大司馬就是獨孤信,時為三公之一,且是宇文毓的岳父。
宇文泰對獨孤信的憂懼與懷疑,其實已經決定了獨孤信和他的獨孤家族要面臨一片腥風血雨,這是權力遊戲的血腥本質所決定的。
宇文泰死後,他的侄子宇文護迅速掌握了宇文家族的實權,並乾脆利落地擁立宇文覺取代西魏,建立北周。這看起來順理成章,但實際上矛盾重重。
怎麼說呢?原來你宇文家雖然實力最強,但大家都是西魏的臣子,你頂多是其他關隴貴族的大哥;可現在,你搖身一變,把國家改姓宇文了,你成了老闆,你成了其他關隴貴族的大爺了。大哥和大爺在權力本質上差別其實並不大,但在倫理上差別就大得去了。
而且,你擁立的還不是與其他關隴貴族利益關聯最深的宇文毓,而是一個啥都是你宇文家說了算的宇文覺。關鍵是這一切還沒有一個緩衝和協調的過程,沒有一個類似於劉邦的“白馬之盟”的約定,全特麼是你宇文護一廂情願、自作主張,其他人心裡能痛快嗎?
權力鬥爭往往是簡單粗暴的,不服就幹!於是,關隴集團內部最高層的“八柱國家”矛盾公開化了,兩大陣營就此形成了,一方以河內郡開國公獨孤信為首;一方以宇文護為首。
這場明爭暗鬥本來註定是要以魚死網破而告終的。但是,由於關隴集團長期以來形成的政治默契,反而以一種十分默契的方式而告終。史載,宇文護鑑於獨孤信“名望素重,不欲顯其罪過,逼令自盡於家”,失敗一方的獨孤信以自殺的方式宣佈退場,從而避免了關隴集團的支離破碎。
獨孤信的死,對於獨孤家族的傷害是致命的。因為他的兒子之中並沒有什麼抗大旗的人才,只能老老實實地享受著依靠父功封爵。一個家族在遭遇巨大變故的時候,最需要的就是能撐得住場面的人才,這是門閥政治的通病,沒有主心骨,你的權力份額就會被稀釋,就會慢慢被邊緣化。
但好在獨孤家族的女兒們都很優秀。前面也說了,她的三個女兒後來都成了皇后,這裡就不一一贅述了,重點說說本文的主人公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是獨孤信的小女兒,小女兒這個身份是有優勢的,首先,她出生時,是獨孤家族發展最成熟的時間,也就是說她在成長過程中享受到資源和教育是更有優勢的;其次,小女兒一般都是更受父母寵愛的;然後,她的人生髮展模板也有前面的哥哥姐姐給她探好路了。
獨孤伽羅正是一個在頂級家族中享受著頂級資源的天之驕女,所以很多人看到獨孤伽羅在很多時候十分任性、霸道,覺得那是人家的天性爛漫。其實,那是人家與生俱來的優勢,有條件你才能任性,沒條件你只能認命。她信佛,提倡“一夫一妻”,直接參與政事等等,就沒有一件事是平常人能夠做的。學習佛教文化,在那個時代還未普及,還是個貴族文化;提倡“一夫一妻”更是直接挑戰男權,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直接參與政事,更是出格的事,一般人沒那個機會……
在歷史上,楊堅和獨孤伽羅被塑造成了一對模範夫妻,楊堅被描繪成一個乖寶寶,而獨孤伽羅被抬高成一個女權覺醒主義者。大家仔細推敲一下,就會發現,哪有那麼高大上,都是一種妥協與默契而已。
剛嫁到楊家時,獨孤伽羅的父親還沒死,她的霸道、自信、任性的基礎還在,她爸是柱國,你楊堅的爸是將軍,她任性一點你也只能說她可愛,你還能咋滴?打她?罵她?休了她?所以,傳說新婚之夜,獨孤伽羅直接按住比她大三歲的楊堅說:“你以後要是膽敢跟別的女人生孩子,我就一個一個掐死他們!”楊堅只能情深深意切切地說:“哪能呢?我的眼裡只有你!”
事實上,楊堅這個同志能是一隻想不偷腥的貓嗎?他是有賊心沒賊膽而已!他當上皇帝之後,沒少動過換換口味的心思,但是,每次才有所行動,就被獨孤伽羅斷了後路,把那些和他歡好的女子徹底給處理了。有一次,楊堅又和尉遲迥的小孫女好上了,結果獨孤伽羅也是直接把那個妙齡女子給處死了,絲毫不在乎、不顧忌楊堅這個皇帝的權威。楊堅氣得連夜出走,罷工,以不想當皇上了來表示自己的不滿。結果獨孤伽羅雲淡風輕地翻篇了,還是手下的臣子會來事,把他給接回去了。
沒有實力支撐的囂張跋扈,往往是隻有傻子才會去幹的事情。獨孤伽羅顯然不是一個傻子,她敢於把自己的位置抬得這麼高,恰恰是因為她有底氣、有自信、有能力,這些資本所產生的氣場,對楊堅的心理產生了極強的震懾感。
她的父親、她的家族帶給了她與生俱來的一種驕傲!她驕傲到認為自己才是天下第一,所有人都要執行她的意願。丈夫、兒子都必須如此,臣子就更不用說了。
那麼,楊堅為什麼就心甘情願地聽任獨孤伽羅的使喚呢?以前獨孤信在世的時候,還勉強可以理解,怕惹他那個牛人岳父生氣!後來,獨孤信自殺了,獨孤家族也逐漸式微了,楊堅為什麼還那麼沒有底氣?
因為他的權力來得沒有底氣,一個人的成功並不是透過一些讓自己心裡踏實的方式而獲取的,他註定會變得畏首畏尾,而且他得到的越重越多,他心裡的不安就會嚴重,越是得到越是害怕失去!
楊堅對獨孤伽羅一直敬畏有加,是因為獨孤伽羅在他奪權之路的關鍵節點上,發揮了比他更為重要的作用。比如他們的女兒楊麗華被他們的女婿當成突破口來打壓弘農楊氏的權勢時,女兒命危、家族有難,恰是獨孤伽羅毅然闖入皇宮,反覆向宇文贇求情,叩頭直到血流不止,才最終使得他們的女婿宇文贇放了他們一馬。
再後來,宇文贇早逝,他們的小外孫宇文闡登上皇位,也是獨孤伽羅在楊堅猶豫不決是否要篡位的時候,一錘定音:“機不可失時不再來,再磨磨唧唧我們自己就要倒黴了!”最後,楊堅才下定決心都了中國歷史上最熟悉的權臣篡位之路,建立隋朝。
但是,這種篡位得來的政權一般都具備一個典型特點——得有同夥,得是聯合行動;否則,哪怕你再強大,也會成為眾矢之的,最後被慢慢耗死(跟奪寶遊戲一樣)。所以,這種聯合創業的政權的基礎通常都是不穩定的,十分講究平衡,否則就容易引起內鬥。
縱觀隋朝幾十年,隋文帝、隋煬帝這爺倆都是特別有能力、有想法的皇帝,為什麼輕而易舉就被自己親戚李淵給取而代之了呢?
搞懂了隋朝亡在哪裡,就真正明白了楊堅父子在害怕什麼,也就真正能理解他們那些極具開創性的政策背後的目的!開科舉、建立東都、清理功臣宿將……無不是指向關隴貴族,這些都說明隋朝楊堅父子一輩子都在解決他們的權力漏洞問題。
獨孤家族本就是關隴貴族的代表,是大隋公司的董事,楊堅必須要拉攏獨孤家族的股份才能保住他董事長的位置,所以他能對獨孤伽羅怎麼樣呢?江山重要還是賭氣重要?
獨孤伽羅去世後,楊堅把那麼多年的憋屈全部發洩出來,大面積地、加倍地補償自己在女色方面的缺失,就足以說明他並甘心做個乖寶寶。
總之,楊堅之所以對孤獨伽羅俯首帖耳,絕不是我們世俗中說看到的恩愛,把政治夫妻樹立成道德模範,本身就不太科學!而獨孤伽羅之所以能有這樣大的震懾力,也並不是因為她生來就是追求平等獨立的時代先進女性,而是人一旦口袋裡厚實了,一般都想嘚瑟一下自己的不一樣。
尾聲
文章寫得很長,其實還有很多東西並沒有完整地表達出來,這就需要大家自己去擴充了。也還有很多生活、職業的道理沒有充分地延伸出來,也希望大家自行去思考和總結。
花了幾天時間寫了這一萬多字,其實本意就在於幫助大家樹立一個良好的歷史閱讀習慣——任何歷史都不是孤立的,我們對於一個歷史印象,一定要學會延伸和挖掘,要找到它的因果邏輯源頭去步步推進,而不能斷章取義、望文生義。
東晉的門閥政治和北朝的關隴集團在那個時代是南北呼應的,其本質上是一樣的。其源頭正是在司馬家篡位玷汙了皇權的權威性和純粹性,原來皇帝並不是天子,君權並不是神授的,只要誰的拳頭夠硬,誰就可以染指……這是一次民族文化的變革,看起來很亂,實際上很精彩。
像獨孤伽羅這樣的歷史人物,她終究是活在這種大的歷史背景下,她不過是一抹點綴,很美、很絢麗,但也只是浮在表面上的一個符號罷了。讀不懂關隴貴族,其實很難讀懂隋唐歷史的,包括其中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