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長津湖》可能陷於篇幅,沒能把長津湖戰役的後半段完美展現給觀眾。影片最後只是草草收場,有美軍在下碣隅裡的撤退,有特級英雄楊根思的阻擊,但是卻缺少了水門大橋的三次炸橋。
聽說,《長津湖》還有第二部,就是講述水門橋的炸橋,明年上映。我很期待。明年還會帶兒子一起去看。
對抗美援朝戰爭不太瞭解的觀眾不禁要問,第九兵團為什麼沒能全殲美陸戰一師?
第九兵團發動長津湖戰役的戰役目的就是為了全殲美陸戰一師。熟知我軍戰法的人都知道,“攔頭、截腰、斷尾”是我軍的傳統戰法。做為三野的精銳與王牌,第九兵團焉能不知?前面各個過程均堪稱完美,豈能沒有斷敵後路以形成關門打狗之勢?
最後的阻擊地點在哪裡?就在水門橋。
第九兵團60師先遣隊12月1日和第一次炸橋,炸了橋面。沒想到美陸戰一師的工兵部隊很快修好了。先遣隊12月4日再炸一次,美工兵再次修復。先遣隊於是狠下心來,連橋基都炸燬了,這下可以說是穩得不能再穩了不能再穩了吧?
沒想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美國空軍居然從日本調來8套每套重達1.1噸的車轍橋元件空投到美軍陣地,然後在懸崖上僅用兩天不到的時間就架設了一座載重50噸、可以透過撤退部隊所有車輛的橋樑。
這下真沒辦法了。志願軍只好眼睜睜看著美軍透過新水門大橋撤往港口。途中美軍發現了駭人的一幕,就是電影中展現的冰雕連。冰雕連是最後的阻擊隊伍,可惜輸給了天氣。
以上就是美陸戰一師撤退途中發生的事。
為什麼沒能全殲美陸戰一師?
1、美國強大的工業製造能力和空運能力,竟然還能在日本造橋,空運至戰場,組裝成橋後逃過一劫。這完全超出了當時志願軍的認知水平。
2、美陸戰一師師長史密斯中將指揮有方,前進時冒著上司的指責,也要在下碣隅裡修建簡易機場,以做前進基地。撤退時先把傷員和因凍傷失去戰鬥力的戰士用直升機直接運走,減了後顧之憂。如果有傷病員的拖累,美軍撤退絕對沒有那麼快,更容易被我軍包圍全殲。
3、嚴寒的氣候對雙方都不利,但對我軍尤為不利。因為美軍是機械化部隊,是乘坐汽車的,我軍全靠兩條腿走路。第九兵團打到後面,缺衣缺糧少彈,後勤補給嚴重不足,精疲力盡。據戰後統計,我軍總共傷亡1.4萬餘人,凍傷有3萬多人,1:2的比例,大大降低了戰鬥力。而美軍傷亡7000餘人,凍傷也才7000多人,才1:1的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