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0年前,一艘中日之間的貿易商船滿載22040件精美瓷器、28噸銅錢,一千多根紫檀木從寧波港出發,目的地是日本福岡,結果因為颱風沉沒在了高麗的新安海域,就是現在的韓國新安木浦海域。這批數百年前的貨物日本人已經付過賬但是現在卻全數歸韓國所有,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1975年秋天的一天下午,一艘神秘的漁船徘徊在韓國新安海域的海面上,船上的六個男子時而緊張的觀察著海面,時而仔細研究著航海地圖。這艘漁船在海面上拋錨,停船。船上的人他們顯然並不是附近的漁民,目的也不是捕撈魚蝦,吸引他們而來是海底神秘誘惑的寶藏。
聲納的回聲裡,一個奇怪的訊號反覆的出現了,船上的人們露出了笑容,潛水員再次潛入海面之下,一個被淤泥包裹的物體被打撈了上來。用海水沖刷之後竟然是一件精美而完整的宋代瓷器。
船上的這些人他們是專門從事漁業捕撈的潛水員,後來在試圖倒賣從海底打撈的瓷器時被韓國警方抓獲。經過一番審問,韓國警方逐漸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兩個多月前,一位韓國漁民在這一帶海域中意外的打撈起六件古代瓷器。經過鑑定,這些瓷器製作精美,十分珍貴。訊息傳出後,許多漁民都駕船來到這片海域試試運氣。兩個月過去了,人們一無所獲。六個專門從事漁業捕撈的潛水員也聞訊而來,他們擁有先進的裝置和豐富的經驗,最終成功的從海底打撈上一百多件瓷器。
犯罪嫌疑人接下來的話讓人們更加震驚。他們告訴警察,海底不光有瓷器,那裡還有一艘沉船。最終這六個人交代了他們用三角測量法記錄下的沉船地點,透過岸邊兩座山峰的位置對比關係,他們在海面上大致確定了沉船和瓷器的位置。
韓國警方破獲海底盜寶的新聞,一時間轟動了整個社會,人們開始熱切的關注這一事件。海底真的有一艘沉船嗎?到底還留有多少珍貴的文物?這些疑問成為了社會輿論的焦點
1976年10月26日,韓國文化遺產管理局和韓國海軍聯合組成的水下考古隊正式進入新安海域。韓國的電視新聞記者也全程跟進,用鏡頭記錄下了許多珍貴的影像資料。
新安海域位於朝鮮半島的西南關,距離韓國首都首爾440公里,海域深度在16至20米之間。透過調查,在北緯30度01分15秒,東經125度05分06秒的地點,考古隊確認了水下沉船的存在。因為位於韓國的新安海域,它被人們稱為新安沉船。
經過再三的討論,考古隊確定了當初那六個漁業潛水員下水的位置,投下浮標,將他作為第一次水下調查工作範圍的中心點。
潛水員下潛後圍繞著浮標上垂入海中的繩索進行360度的環繞式搜尋。韓國專家在新安沉船事發地點的中心設定了浮標作為發掘作業的基準點,以中心浮標為起點,將調查範圍設定為9600平方米,也就是120米乘80米,然後將其區域以橫豎20米間距詳細劃分,設定了35個浮標,設定為調查區。
探索浮標周圍的結果,發現了埋藏在海底和裡面的一部分瓷器的遺物。考古人員還初步判定沉船的船體被厚厚的淤泥覆蓋,長度超過了20米。
這個發現大大超出了人們的預料,這是當時亞洲發現的最大的一條古代沉船。經過一個月內的兩次緊急海底調查和潛水打撈,考古隊一共獲取了1996件水下遺物,其中包含了大量珍貴的瓷器。
尤其是第二次打撈時,在水下遺物中發現了銅錢,分別鑄有“淳化元寶”和“至大通寶”的字樣。淳化是北宋太宗皇帝的年號,而至大是元代武宗皇帝。
從這個發現來看,新安海底的這艘船隻應該是一艘十四世紀之後的古代沉船。就在人們為這些成果而感到歡欣鼓舞的時候,水下打撈工作卻因為冬天的到來而停頓了下來。
進入冬季後,這裡的海面經常被籠罩在濃厚的霧氣中,航海條件極差。而新安海域海水的含泥含沙量非常大,潛水員潛入水中半米以下能見度就幾乎降於0 ,基本上看不清任何東西,加上這一帶位於水下潮汐通道,水流速度達到了每秒1.25米,這些條件綜合起來,使得新安沉船的考古調查和遺物打撈變得格外困難。
另外在調查過程中,還不斷出現偷盜文物事件。為了確保海底文物的安全,韓國政府採取管制措施,禁止民間漁船在這片海域打撈,這片海域的安全由海警負責。
可對面對層出不窮的狀況,對於考古隊員們來說,解決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想盡一切辦法進行考古打撈。考古隊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水流湍急,能見度幾乎為零的海底,他們如何進行水下打撈?
當時想到了很多辦法,先想用隔離的辦法隔絕一部分水體,然後在水中拋灑澄清劑,再進行作業。這個思路一經嘗試,立即就被徹底否定了。
這種方法失敗後,考古隊又製作了四個刷上紅色和白色亞光漆的鐵架,每個鐵架長6米,寬4米,在其內部又分為六個正方形,將空氣球作為浮力器綁在鐵架上,運送到海面沉船上方之後將鐵架慢慢沉入海底,然後由潛水員將鐵架固定到沉船所在的位置上。
經過長達半年的工作,除了陸續打撈上來的瓷器之外,考古隊基本弄清了沉船的情況。它位於20米深的水下,左弦的長度為23米,右舷的長度是27.3米。船頭的部分寬6米,中心寬度7.6米,船頭朝向西北方向,約15度沉。船上裝載著瓷器、銅錢等大量物品。初步判斷,這應該是一條古代的貿易商船。
三次海底考古調查打撈發現了大量珍貴的青瓷、白瓷瓷器,其中青瓷的數量達到了2402件。
面對如此巨大而意外的收穫,人們的心中不禁生出了很多疑問。這是一條什麼樣的商船?他來自何方,又要去往何處?沉睡在海底的船艙裡還有多少珍貴文物?
1978年,韓國政府開始對新安沉船進行第四次考古。在這一次的行動,人們試圖用攝像器材進行水下拍攝,以此來記錄下沉船原始的狀態。
美國攝影師愛德華金的水下拍攝帶來了意外的發現。在他用特殊的海底探測裝置進行拍照作業時,兩個人類的頭蓋骨赫然出現在鏡頭之中。有不過遺憾的是這兩具疑似遇難船員的頭蓋骨並不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資訊。
在接下來的打撈過程中,隨著潛水員一次次的水下打撈,除了大量的瓷器和銅錢外,考古隊在海底打撈出一件奇特的青銅製品。經過辨認,人們發現這是一件青銅權,也就是古代的秤砣。更令人驚訝的是,在上面刻有清晰的文字“
慶元路”。這是一箇中國元代的地名,元代的慶元路就是今天的浙江省寧波市。也就是說,這一艘沉船當年的出發地點很可能是中國的寧波港。
公元十四世紀初期,這艘古代的貿易船從中國的寧波港出發,最終葬身於新安海域。這究竟是一次怎樣的沉船?從1976年開始對新安沉船的打撈工作一直持續到1984年。
在長達八年的時間內,韓國政府一共進行了11次考古,加上1987年最後進行的新安沉船確認調查,一共打撈出古代瓷器22040件,數量之多,製作之精美,完全超出了人們的預想。在當年韓國電視臺記者所拍攝的現場影像中,這些精美的瓷器引起了人們的讚歎驚訝。
在第三次打撈出的文物中,就有30到40件南宋時期上等的龍泉窯的青瓷,其中有碗、花瓶、香爐等優秀的作品,還有珍貴的墨寶和刻字的瓷器。
新安沉船打撈出的22040件瓷器,從外觀上看包含了青瓷、白瓷、黑釉、雜釉和青白釉幾大種。從窯口上來分類,包含了中國古代的龍泉窯、景德鎮窯、定窯、鈞窯、吉州窯、建窯和磁州窯等窯口,其中龍泉窯瓷器數量最多。
新安沉船中的瓷器以其數量、種類和精美程度震驚了國內、國際考古界,也使得這一次考古發現成為了解與研究中國陶瓷史尤其是宋元時期的對外貿易瓷器重要參考。
然而,這些發現遠遠不能囊括這條古代沉船給人們帶來的層出不窮的驚喜,海底的淤泥之中還有更多的秘密等待著人們去發現。在新安沉船的頭幾次考古打撈過程中除了瓷器的收穫,潛水員還陸續從海底打撈出一些中國的銅錢,這些銅錢為判定沉船的年代提供了依據。
韓國的考古專家們起先並沒有對它們加以更多的關注,畢竟在考古活動中發現銅錢是一件司空見慣的事情。一般來說,清洗出的銅錢字樣能為判定沉船的年代提供依據。
但令人不解的是經過辨認,這些銅錢種類繁多,就像跨越了時間的風格聚集在此,專家們對此只能等待進一步的整理。
經過前幾次的打撈後,工作似乎已經接近尾聲。在清理出大部分海底淤泥後,潛水員在漆黑的水下再無更多斬獲,只是摸到了延綿不絕的類似海底暗礁一般大面積且堅硬厚重的海床。
富有經驗的潛水員告訴專家,他們接觸的到海床似乎是其他的什麼東西。為了進一步確認海床底這些堅硬的物體究竟是岩石還是別的物體,專家要求潛水員再次下水切割一小塊出水辨認。潛水員費勁九牛二虎之力將一塊包裹著淤泥的岩石送交到了專家手中,可是考古人員發現這居然是一塊凝結成團的銅錢。海底延綿不絕的暗礁,竟然全部由銅錢構成。
經過了幾次艱辛的打撈,考古人員和潛水員從海底海床上總共撈出了28噸重的銅錢.一艘十四世紀初從中國寧波港出發的船隻竟攜帶了28噸重的中國銅錢,無論從價值和重量上來說,都令今天的人們感到震驚。這些銅錢是商人們用來進行貿易的貨幣,也有人認為這些銅錢也有可能是古代商船航海時用的壓艙物。
就在人們為這些銅錢所困惑的時候,在挪開巨型銅錢板塊的下方,潛水員又打造出奇怪的木頭。
浸泡在海水中的這些木頭還保留了樹枝分叉和彎曲的形態,它們質地堅硬,重如金屬。經過取樣檢驗結果顯示這些都是成色上好紫檀木。紫檀木質地細膩,顏色華貴,氣味芳香,生長速度極其緩慢,要數百年甚至上千年才能成才。而且“十檀九空”,只有在樹心空洞和表皮之間那一點點木材可以使用,所以又有“寸檀寸金”之說。
潛水員先後打撈起1017根紫檀,這些紫檀木都沒有進行過過多的加工,基本上都是原木狀態,這顯得更加的罕見和珍貴。
經過漫長的海底考古調查和打撈,新安沉船所運載的神秘貨物一一重建天日,他們在沉船裡的分佈情況變得清晰起來。最初發現的是完好的裝在木箱中的22040件瓷器和一些散落在銅錢.瓷器之下是重達28噸的銅錢。挪開銅錢板塊之後是1017根貴重的紫檀木,無論是從貨物的價值還是種類上來說,新安沉船都遠遠超出了人的想象和預期。
1983年在第九次海底考古打撈行動中,考古隊終於發現了重大的線索。從海底的遺物中發現了一批木簡,這些木簡上的文字歷經數百年歲月依舊清晰可見。這些木簡大多是貨物的標識,用以記錄貨物的主人情況。在這些文字中,人們發現了“東福寺”“釣寂庵”“答琦宮”等日本寺社名,“東已三郎”“七今二郎”“衛門次郎”“本七今二郎”“協衝二郎”“又三郎”等日本人名,還有“綱司”等字樣。
1319年,東福寺發生了一場規模較大的火災,除了燒掉了整個主殿以外,還燒燬了主殿中一尊巨大的釋迦牟尼銅造像。
有專家據此認為,這可以很好的解釋巨大數量的銅錢的用途——融入佛像。人們對比了現存日本宋元時期的銅造像,與國內發現的宋元時期銅錢的成分比例幾乎是一模一樣。銅錢重新融化後鑄成佛像,紫檀木可以用來焚香並打造傢俱。
仔細觀察新安沉船中那些被打撈上來的瓷器,可以發現其中一些器皿同樣帶有明顯的佛教因素,例如一些菩薩及供養人像。除此之外,沉船中也發現了大量佛教供給。
對海底打撈文物的分析和判斷,結合歷史文獻的記載,都指向了一種可能:新安沉船是一艘運送日本京都東福寺訂購貨物的貿易船。他於1323年6月2日之後從中國的寧波港出發,滿載著22040件瓷器、28噸銅錢和1017根紫檀木,目的地是日本九州的國多港。
今天,人們在中日兩國的史料中查詢不到任何有關新安沉船的記載,他就像歷史汪洋中一艘載滿秘密的幽靈船一般。人們為其財富而感到驚訝,又為他的神秘而感到困擾。
根據現有的記載,類似新安沉船這樣的特殊貿易商船在元代出現的次數非常多。例如1325年以營建建長寺為名義的建長寺船,1328年以鑄造關東大佛為名義的關東大佛船,1341年以建造天龍寺為名義的天龍寺船。這些打著佛教旗號的船隻實際上全是貿易中轉,他們真正的貨主是躲藏在寺廟背後的日本官方。
新安沉船的真正主人很可能是當時日本鎌倉幕府的實際統治者北條守時。
公元1322年,元朝朝廷解除海禁,中斷七年的中日民間貿易重新打開了視窗。這對於當時日本的鎌倉幕府來說可能是一個非常及時的利好訊息,當時日本鎌倉幕府亟待解決的事情是支撐當時日本國內戰爭繼續下去的經濟來源需要大量的海上貿易帶來的財富加以維繫。
在這種情況下,一批由幕府支援的日本寺院僧人遠渡重洋抵達中國沿海,在元政府解除海禁的第一時間就開始了籌備大批次海運貿易船隻的工作。而今天人們發現的這艘新安沉船,或許正是其中不幸的一艘。也正因為如此,人們在史料中查詢不到任何與新安沉船相關的隻字片語。船上那滿載的瓷器、銅錢和紫檀木也許正是搖搖欲墜的日本鎌倉幕府重要而急切的收入來源。
六百多年之前,當這艘商船滿載貨物出發時,沒有人會料想到韓國新安海域沉沒的這艘貿易商船其實是一艘超級商船。它集中了當時世界上最好的造船技術,最好的航海技術和最熟練的水手,滿載著海量的財富。
為什麼新安沉船會是一艘當年的超級商船,在他的船身甲板和船艙中,究竟蘊藏著哪些先進的技術?而這艘中國元代的超級商船最終又為何躺在了韓國新安海域那片幽暗漆黑的海底了呢?
這一片海域島嶼遍佈,風平浪靜。在如此情況下,一艘超大型商船卻在離陸地近2公里外的海中沉沒。這是一場什麼樣的意外?是天災?還是人禍?如果是人為因素,使得這艘滿載財富的貿易船隻偏離了正常航線,有沒有一種可能新安沉船是遭遇了倭寇的襲擊,逃避到新安海域而意外沉沒的呢?
想要解決這個迷案,除了瓷器、銅錢和紫檀木這些海底文物外,沉船本身更是價值連城,它還有助於解開圍繞在新安沉船身上的種種謎團。
但新安沉船的船體狀況並不好,他已經在渾濁的海水中浸泡了六百多年,大部分船體已經腐爛,雖然整體結構還保持相對完整,但是組成船體的木料已經十分脆弱。韓國政府決定立即對新安沉船進行保護性打撈。
新安沉船的龍骨長近25米,甲板木板長十多米,體型巨大。並且木質已經十分脆弱,再加上水流湍急,水下能見度差,如何打撈這艘巨大而又脆弱的古代沉船成了新的難題。
經過多次評估決定將船體分解打撈,按照文物在水下的位置標記圖紙,便於日後在陸地重新組裝。
1982年第八次海底考古發掘行動開始,同時對新安沉船船體的打撈也正式啟動。
20米深的海下潮流速度極快,且漆黑一片,根本無法使用沉重的電動鋸子,也無法辨別船體切割點,只能使用普通的木鋸,靠人力切割。為了找準切割位置,潛水員在船體上方貼上了小型夜光塞。
到1984年為止,新安沉船共打撈出720塊船板,兩千多件船體碎片。至此整個船體已經打撈出水。歷時九年的11次海下發掘,也終於畫上了句號。時隔六百多年後,新安沉船以一種非同尋常的方式亮相,再次贏得了舉世矚目。
如今,在韓國木浦海洋博物館內,復原的船體被完好的儲存在展廳內,經歷了數十年的等待,新安沉船終於緩緩揭開了他的神秘面紗。
這是韓國,也是當時的亞洲發掘的最大、儲存最完好的沉船。他從船頭方向可以非常明顯的看出,船體上寬下尖,呈V字形。之所以採用這種構造,是為了減少船隻在水中行駛的阻力,提高航行速度,增強抗浪效能,更更適合於遠洋長途航行。船底端貫穿首尾的長木就是龍骨,它相當於船的脊柱,是船體最主要的承重結構。
新安沉船所具有的一切特徵都與中國的福船一樣。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帶海船的通稱。V字型的船底讓船體吃水更深,是一種專門為了遠洋航行而設計的船型。
正在韓國考古專家破解新安沉船的謎題時,一艘宋代福船在泉州灣出土,他的形態與韓國新安沉船幾乎完全一樣。
與此同時,考古人員在龍骨上發現了由7枚銅錢和一面銅鏡組成的七星伴月餅。就是在船艉部分的龍骨結合處鑿有9孔,其中7個孔內各塞入一枚“太平通寶”,並用木蓋封蓋。這是典型的福建造船傳統,俗稱“七星伴明月”
在花費了大量的時間與資金之後,人們終於初步解開了新安沉船船體的秘密。這是一艘十四世紀初由中國建造的福船樣式的貿易商船,它長約34.8米,寬約11米,吃水約3.75米,載重量約200噸。在六百多年前的某天,這艘商船滿載著22040件瓷器,28噸銅錢、1017根紫檀木和其他不計其數的貨物從中國徐徐駛向日本九州。
新安沉船不但具有強大的外部結構,它的內部結構也顯示了古代船舶高超的科技和手藝。在新安沉船的船體內,有七個倉壁橫格,把船艙分為八個相對密封的部分。他們就像是船體的肋骨,使船體結構得到更加穩固的支撐,同時還保持船體空間的相對水密性。這在元代還是中國造船所獨有的結構,也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船體結構——水密隔艙。
中國在唐代就開始應用這種船體結構,而歐洲最早引進中國的水密隔艙技術要比新安沉船的沉沒晚將近五百年。
在水密隔艙中還設計有巨大的淡水倉,可以儲存大量淡水,用於長途航行。多帆和尾舵的設計,也迎合了跨洋航行的需求。這一切精妙的結構都顯示出新安沉船具備了世界最先進的遠洋航行技術和製造工藝。在當時,新安沉船無疑是最先進的遠洋航船。
根據現有的文獻記載,元代時中國的遠洋航海技術和直達日本的航線都已經非常成熟。宋元時期從中國出發前往日本的貿易船隻幾乎都選擇穿越東海,直達日本。直航日本的航線處在季風帶內,每年陰曆五、六月間,東南季風與日本暖流造成氣旋式風力,藉助這種動力推動帆船前往日本。到來年陰曆的三四月再返回國內。
成熟的航道,頂級的貨船,按道理來講這趟貿易航行應該是非常安全的。新安沉船的沉沒充滿了疑問。
研究人員經過仔細研究沉船殘骸發現了一些眉目,船在出海航行時船上的水密隔倉的出水孔本應是被塞住的,但新安沉船在海底被發現時,它所有的流水孔都是開啟的。當流水孔開啟的時候,水密隔艙就失去了它的功能。
而所有的流水孔都是處於一個開啟的狀態,這隻能說明在沉船之際,有人故意打開了他們。如果真是這樣,那麼新安沉船就不是一次意外,而是發生在六百多年前的一樁人為的罪行。
兇手究竟是誰呢?新安沉船是當年日本鎌倉幕府派遣的貿易商船,他的貿易收入是幕府極其重要的財政來源。當時的日本政治動盪,鎌倉幕府正在和反幕府勢力進行著你死我活的戰爭,急需大量的軍費開支。
新安沉船所遭遇的海難,也許正是反幕府組織精心策劃的陰謀。他們派遣間諜上船,故意將商船誤導航行至新安海域。在船隻觸礁之前,又將船上所有水密隔艙的連線孔全部開啟,最終導致船隻的迅速沉沒。
遺憾的是,今天這些推論都無法得到證明,只留下那些被開啟的流水孔,依然在展廳的燈光下發出悲鳴。
今天,大多數專家都傾向於這樣一種推論,新安沉船在1323年的陰曆六月滿載貨物從中國出發,駛向日本九州。在途中船隻遭遇颱風,被洋流帶到了新安海域。新安沉船也許本想在這裡靠岸,卻不幸遭遇險惡劣天氣或觸礁。由於載重過大,沒來得及駛向岸邊就已經沉沒。
但是圍繞著新安沉船的疑問和爭論並沒有平息。一些學者認為當年中日貿易往來往往是採用船隊的方式。如果是這樣,為什麼在中國、朝鮮和日本的文獻記載中沒有留下同行船隻隻言片語的報告呢?如果新安沉船是單獨出發的,那麼他的這種反常行為裡又會隱藏著什麼不為人知的秘密呢?
(本文圖片皆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