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前農業部長約翰・布洛克曾不小心說漏嘴這樣一個陰謀,
“糧食是一件武器,用法就是把各國牢牢地系在美國身上,這樣他們就不會再繼續搗亂”。
現在看來,這句話正逐漸成為現實!
美國是怎樣使用糧食來搞垮蘇聯的?美國做局大豆,中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狙擊主糧,美國的狼子野心能得逞嗎?
美國是怎樣使用糧食來搞垮蘇聯的?
最近,聯合國糧農組織的一則訊息,再次震驚世界!
2021年8月,全球糧食價格已升至近十年來的最高。
據推測,繼續保持高水平的國際糧價很有可能使全球1.55億人口陷入嚴重的糧荒境地。
而上一次出現這種情況,還是在美國搞垮蘇聯的時候。
1991年12月25日,飄揚了半個多世紀的紅色國旗在克里姆林宮上空落下,一個時代就此落幕。
這個屹立了七十多年的超級強權國家,曾經是無數人浪漫嚮往之所,
也是東方大國的指路明燈,更是經久困擾著美利堅的噩夢。
俄羅斯領導人曾經說過:“誰不為蘇聯解體而感到惋惜,誰就沒有良心。可是誰若是想要回到蘇聯,誰就是沒有腦子!”。
蘇聯解體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但不可否認的是,糧食在其中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中國古代就有“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從古至今,糧食都是決定戰爭成敗的關鍵因素。
縱觀蘇聯歷史,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糧食短缺。
儘管蘇聯的耕地資源位居世界第一,但是從戰爭中發家致富的歷史,
使蘇聯染上了重工業、輕農業的特質,
而斯大林更是將“超級工業化國家”的觀念深深地刻在了蘇聯的血脈之中。
受這種大環境的影響,蘇聯農民積極性大大下降,這無疑為蘇聯解體埋下了一個伏筆。
由於大家都去發展工業了,蘇聯國內的糧食自然十分短缺,
隨著糧食供應的不足,彼時的蘇聯雖然能夠透過石油、天然氣去國際市場上換取糧食,
但是其國內的糧食缺口卻越來越大。
在這種情況下,蘇聯最不想看到的情況出現了。
由於其國內對糧食的龐大需求,美國日益成為其主要的糧食進口來源國。
本來吧,這樣是沒啥,大不了多花點石油和美國換糧食,也算是相安無事。
但是好景不長,美國自以為手握蘇聯命脈,便得寸進尺,
要求蘇聯以低於國際油價的價格向其賣出石油。
蘇聯作為當時與美國齊頭並進的“老大哥”自然不會認慫,於是雙方合作一拍兩散。
而美國一計不成,再生一計。
當時的美國總統卡特就以蘇聯入侵阿富汗為由,搞了一次糧食禁運。
彼時的蘇聯一看不樂意了,於是就跑到美國,秉持“有錢能使鬼推磨”的理念,
重金買通美國商界。然後,就和這些美國商界精英進行私下糧食交易。
卡特的“糧食禁運”政策不攻自破。
這也使得卡特在來年的總統大選中,痛失美國總統的寶座,而被裡根取而代之。
在吸取卡特的經驗的基礎上,里根採取了與之相反的政策,那就是“逆向石油衝擊”的戰略。
而為了更好地“暗度陳倉”,里根在明面上與蘇聯繼續所謂的“糧食貿易自由化”,而私底下小動作不斷。
就比如說,美國聯合沙特瘋狂壓低油價,效果十分明顯,
五個月的時間裡油價從當時的每桶30美元腰斬至每桶12美元,創下60%的跌幅。
而當時,作為產油大戶的蘇聯,國際油價每下跌1美元,都會致使其損失10億美元。
這下,輪到蘇聯傻眼了,時至今日才終於意識到糧食安全的重要性,
但是為時已晚,國際糧食定價權早已被歐美牢牢掌控。
隨著外匯收入的不斷減少,蘇聯僅剩的外匯儲備,也在美國瘋狂抬高糧食價格下,
快速被消耗一空。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這可怎麼辦呢?
於是,蘇聯只得借西方的錢來買西方的糧食。
這時歐美趁機落井下石,向蘇聯提出一系列的附帶要求。
20世紀90年代初,蘇聯深陷在沒有錢借、沒有地方買糧食的困境之中。
在內外矛盾激化的情況下,蘇聯轟然瓦解。
一個連核彈都不能摧毀的國家,最後卻拜倒在了糧食問題上,不免令人唏噓。
美國做局大豆,中國付出了怎樣的代價?
繼美國用糧食搞垮蘇聯之後,其又將目標瞄準了中國。
作為當時亞洲主要的大豆出口大國,中國在1990年的大豆出口量就達到了100萬噸。
但是,最後卻從大豆的出口國變成了進口國,還被美國壟斷了國內90%的糧食種子市場。
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三十年間又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一切還要從美國孟山都公司2000年的一次偶然發現說起。
彼時,該公司在我國東北地區發現了一種野生大豆。這種大豆不僅抗體基因強大,
不需要殺蟲和除草,而且含油量也要較普通大豆高出16%。
於是,美國孟山都公司迅速展開相關研究,複製出一種類似的種子,
不僅成本低,而且產量極高。然後立馬去申請了相關的基因專利。
從那時起美國開始醞釀一場針對中國的陰謀。
在慈善的名義下,美國孟山都向中國農民免費提供他們所研究出來的新大豆種子。
在“白給的便宜,不佔白不佔便宜”的理念下,
大多數中國農民選擇放棄當下種植的國內大豆種子,改種美國大豆種子。
一年後,這家公司卻向 WTO申訴,指控中國盜用了其公司的種子產品。
最後中國農戶只能把種下去已經發芽了的大豆種子丟擲來,改種原來的大豆種子。
這極大地拖延國內大豆種子的產量,自然也就無法滿足彼時國內蓬勃發展的榨油企業的需求。
在此情形下,美國向這些企業丟擲了“橄欖枝”,
這些榨油企業想都沒想就一下子鑽進了美國設好的陷阱之中。
就在美國孟山都公司狀告中國農戶的時候,
四大國際糧商開始將大豆種子的價格炒至每噸1064元。
接著,美國農業部放出訊息,由於極端天氣肆虐,美國大豆產量大幅減少,
大豆庫存削減至8.12%。於是,在供不應求的影響下,大豆價格一路飆升至每噸4300元。
眼瞅著大豆價格越長越高,中國榨油企業驚慌失措下,
居然以每噸4300元的價格瘋狂囤積了900萬噸大豆。
好巧不巧的是,在中國企業買斷沒多久,
美國農業部又放出訊息來,統計失誤了,美國還有非常多的大豆庫存。
然後,在美國瘋狂拋售下,國際大豆市場供過於求。
短短几個月,大豆價格腰斬到每噸2000元的程度。
也就是說,中國企業還沒有捂熱剛買的大豆呢,大豆價格就垮臺了。
受此影響,中國大量榨油企業相繼宣告破產。
而早就虎視眈眈的外國企業,開始以極低的價格大舉收購中國榨油企業,進軍中國市場。
在美國“有心算無心”下,中國榨油企業幾乎全軍覆沒。
這進一步導致中國大豆進口從1990年的0.1萬噸,迅速激增到2015年的8169萬噸。
中國這個大豆出口大國,變成了80%大豆依靠進口的大國。
而美國幾乎掌握了我國大豆壓榨的所有環節。
目前在中國食用油市場佔有率最高的一個品牌,也就是金龍魚背後的實際掌控者就是美國。
狙擊主糧,美國的狼子野心能得逞嗎?
嚐到了甜頭的美國,不僅沒有就此收手,
反而將目標直接對準中國的主糧,一場主糧狙擊戰就此展開。
從2005年末開始,國際糧價頻繁上漲,全球糧食開始出現供應緊張的情況。
根據聯合國的資料,全世界大約有65億人,而全球的糧食短缺約為幾千萬。
看起來所佔的比例似乎不多,但是幾千萬人所需要的糧食數量卻是不容忽視的。
也就是說,在這種必然性的需求下,供給無法趕上需求,那麼糧食價格自然會上漲。
2005-2008年期間,國際小麥價格上漲了3.4倍,從每蒲爾300美分升至每蒲爾1330美分;
國際玉米則上漲了3.2倍,從每蒲爾185美分漲至每蒲爾758美分。
與此同時,受國際糧價影響,中國糧價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
國產小麥價格上漲了0.7倍,由每噸1400元漲到每噸2000元左右;
玉米價格上漲了0.7倍,從每噸1200元漲至每噸1800元。
但相比國際糧價暴漲,中國國內糧食價格要相對溫和許多,這是為什麼呢?
早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就認識到了主糧的重要性,並開始了儲糧工作。
當國內外一些資本試圖炒作國內糧食價格的時候,國家就開始拋儲來平抑糧食價格。
經過幾輪的拋售,這些炒作資本完全傻眼了。
從最初的半個月一次拋儲,到每週一次的拋儲,再到最後一、兩天一次的拋儲,
中國的儲備糧似乎多到深不見底。
在“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情況下,這些炒作資本底氣不足,開始慫了。
再加上,糧食價格已經見頂,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的影響下,
糧食價格隨著國際大宗商品價格的全線崩盤而大幅下跌。
歐美各大投行可謂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該倒閉的倒閉,該破產的破產。
而中國在這場主糧戰爭中沒有給宵小以機會,成功地守住了糧食底線。
從目前來看,我國主要的糧食戰略是將主糧全部交給國內農民耕種。
同時,為了保證主糧的安全,調動農民的積極性,
國家開始不斷增加對農業生產的財政補貼,並以高價收儲。
而且在其它經濟作物方面,如果有進口的需要,在進口的同時,
國家也會大量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自2008年以來,我國不僅加大了對大豆、棉花、菜籽油等經濟作物的儲備,
同時也有計劃地保護農產品的收購價格,鼓勵國內企業積極參與到市場競爭中去。
當前,我國的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6%以上,自育品種面積達95%以上。
其中,更具代表性的就是小麥和水稻了。
這些成就的取得與其背後默默付出的科研人員的辛勤努力脫不了關係,
他們的科研創新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我國種子的供應,
為中國的糧食安全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和這場席捲全球的糧食危機一樣,儘管國際糧價的價格已經一路上漲,
但對國內市場來說,影響並不是很大。
人民無須為溫飽而擔憂,也無須擔心買不到食物,這就是祖國帶給我們的巨大底氣所在。
“在吃飯問題上不能得健忘症,不能好了傷疤忘了疼”。
“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在我國自始至終居安思危的思想與實踐下,
美國企圖將糧食當做一把利器,來偷襲中國無異於痴人說夢。
狐狸的尾巴已經露出,美國的糧食陰謀已為世界糧食安全敲響警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