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用人,早在曾國藩當吏部侍郎時,便有過深入的思考,並且給剛即位的咸豐皇帝上過一道奏摺,講:
今日所當講求,唯在用人一端耳。
——道光三十年三月初二日應詔陳言疏
用人這是最重要的頭等大事。
他指出,現在國家不論是京官還是外官,真正可當大用之才是很少的,將來國家遇上什麼事,很可能會有乏才之患。
他的這個判斷很準確,隨後太平天國起義,清政府原有的官僚體系中確實很少有能辦事兒的官員。所以,才要靠曾國藩新培養起來的這幫人。
他跟兄弟和很多手下都強調過一個用人標準,就是:
有操守而無官氣,多條理而少大言。
——咸豐十年七月初三日復郭意城
得用“多條理”的人,有思路,有見解,思維縝密,同時還得“少大言”,不說空話大話,大言不慚的那種人不要,話太多也不行。
他曾給朋友寫信講:
楚軍歷不喜用善說話之將。
——同治元年二月初三日復姚狄浦
楚軍就是湘軍,他們歷來不喜歡用愛說話的將領,愛說的、能說的,不好,不要。曾國藩認為,這種愛說的人會比較浮滑,一旦遇到危險之際,“其神情之飛動,足以搖惑軍心;其言語之圓滑,足以淆亂是非”。
相反,在危難之際,那些不動聲色的樸拙之人,都是好的將領人選,應當提拔重用。比如,湘軍名將蕭孚泗,就是“口拙訥”,不善言,曾國藩就比較欣賞。
對於底層計程車兵,他對這一層更加強調。他在給手下愛將李元度的信中講:
軍營宜多用樸實少心竅之人,則風氣易於淳正。
——咸豐十年六月十九日復李次青
普通士兵,不能用心眼多的,那樣會把軍營的風氣給帶壞。所以,湘軍招兵,主要是從山裡招,要農民,城裡人不要。他在創立湘軍之初,對於選拔將領立了一個標準:
帶勇之人,第一要才堪治民,第二要不怕死,第三要不急急名利,第四要耐受辛苦。
——咸豐三年九月十七曰與彭筱房曾香海
當然,這中間也需要領導者下功夫,引導和幫助人才成長。曾國藩在這方面最著名的一個說法是:
得人不外四事,曰廣收、慎用、勤教、嚴繩。
——同治元年四月十三日記
這是他52歲日記裡寫的,這則日記中同時寫了“治事不外四端,曰經分、綸合、詳思、約守”。這是曾國藩最重要的方法論。曾國藩說,治事的這四條,加上得人的這四條,一共八條,得人、治事都全了,只要都做好了,當什麼官便都沒問題,“無所失矣”,沒有搞不定的。
得人就是得到人才,造就人才。這是用人的基礎。
曾國藩還有一段話:
雖有良藥,苟不當於病,不逮下品;雖有賢才,苟不適於用,不逮庸流。
當其時,當其事,則凡樹亦奏神奇之效。
故世不患無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適宜也。
——同治十年筆記
簡單講,什麼叫人才?跟工作能匹配就是人才。
什麼叫用人?量材器使就是用人。
量材器使,就是要先要判斷這個人是個什麼材料,這是量材。然後,他是塊磚頭,就讓他幹磚頭的活;他是個口袋,就讓他幹口袋的活。這就是器使。前面也講過,曾國藩用人,喜歡專人負專責,只盯那一樣兒活,這樣才能容易把那個活兒給做精做好了。如果,他對一個人還不是很瞭解,量不出是個什麼材,他通常會先給這人一個虛職,慢慢觀察。
有一次,他給李瀚章推薦過去一個人。同時寫信囑咐:“先給薪水,徐察其才之大小,而位置之。”先讓他白拿工資,慢慢觀察他,看好了,他適合做什麼,再給他那個位置。
即便他最親密的朋友,他也不會因為關係好,就隨便提拔保舉。比如,他對好友郭嵩燾的評價是“根器厚而才短”,有學問,但不是辦事之才,尤其協調關係的能力差。所以,對於保舉郭嵩燾,他就比較慎重。後來因為他要確保及時足額拿到攤給廣東的軍費,就保舉郭嵩燾做了廣東巡撫。結果,郭嵩燾跟廣東官場、士紳都弄得很僵,做了不長時間,就幹不下去了。
他有個最親信的幕僚李元度,當年他靖港兵敗,跳水自殺,就是李元度緊緊守護著他;後來他兵困江西,身邊也只有李元度帶著一支兵馬全力護衛。可是,曾國藩在祁門時,派李元度打徽州,李元度竟然兵敗逃跑。曾國藩毫不留情,嚴厲追責,向朝廷參劾李元度,一擼到底。
曾國藩又一個重要的用人思想,就是:
辦大事者,以多選替手為第一義。滿意之選不可得,姑節取其次,以待徐徐教育可也。
——同治元年四月十二日家書寄弟國荃
雖然他對李鴻章也有不滿意的地方,但綜合才能、關係、背景等各方面的因素,他還是把李鴻章看作自己的一個好替手。替手大致類似足球場上替補隊員的意思,曾國藩一旦有什麼事兒,要下場休息,或者負傷了必須下場,李鴻章就可以替換上場,繼續踢曾國藩的這個位置。
曾國藩認為,越是辦大事的人,越要留心這個問題,不能把自己弄得無人可以取代,離了自己,整個事業就玩不轉了。那樣的話,自己只能累死,而且事業也是短命的。
事實是,他確實沒有選錯人,在這個關鍵問題上再次顯示了他的知人之明,李鴻章後來成功取代曾國藩,成為支撐整個大清朝的人物。
反過來講,曾國藩身後極盡哀榮,家族榮耀得以綿延,甚至整個湘軍系能繼續保持強大的勢力,都在一定程度上得益於李鴻章。曾國藩的全集就是李鴻章、李瀚章兄弟親手編撰、校刊,然後風行於世的。
這也印證了曾國藩最重要的那個用人思想,就是孔子的那句話: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論語·雍也》
你幫助別人立起來,別人才能幫助你立起來;你幫助別人發達,別人才能幫助你發達。這是他用人智慧的根本。
摘自 | 《領導文萃》2021年7月上
稿件來源 | 《拙誠》
本文作者 | 谷園
責任編輯 | 張風
微信編輯 | 又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