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平五年秋八月,置西園三軍及典軍、助軍。
西園軍是東漢末年的一個軍事機構,成員大多活躍於三國漢季。包括曹操、袁紹、淳于瓊在內的諸多人物,均有過在西園任職的經歷。
不過除了上述諸人以外,西園軍的其餘成員往往遭到忽視。因此本文想就現存史料,談一談西園八校尉的事蹟及下落。
本文共 6200 字,閱讀需 12 分鐘
“西園軍”與“宦官集團”的關係
西園校尉設立於中平五年(188)八月,漢靈帝崩於中平六年(189)四月。隨之而來的便是漢末大亂,八校尉遂分崩離析。因此這個組織的存在時間並不算長。
(五年)八月,初置西園八校尉。--《後漢書 靈帝紀》
(六年夏四月)丙辰,(靈)帝崩於南宮嘉德殿,年三十四。戊午,皇子辯即皇帝位……上軍校尉蹇碩下獄死。--《後漢書 靈帝紀》
比較值得注意的一點,是八校尉的身份問題。從現存史料看,八校尉與宦官集團的關係比較密切。
由於西園軍的設立初衷,是靈帝為了削弱外戚權勢;因此重用宦官也便符合邏輯。
(靈)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為元帥,督司隸校尉以下,雖大將軍(指何進)亦領屬焉。--《後漢書 何進傳》
“西園”最初是宮苑名稱,也是漢靈帝的斂財機構。其成立時間,遠早於西園八校尉。
西園自成立之初,便沾染濃厚的宦官色彩。其組織內部充斥著大量閹黨,專門負責為靈帝搜刮財貨。
比如靈帝賣官鬻爵時,買官者便需要“先至西園諧價”,之後才能赴任。
刺史、二千石及茂才孝廉遷除,皆責助軍修宮錢,大郡至二三千萬,餘各有差。當之官者,皆先至西園諧價,然後得去。--《後漢書 宦者傳》
權宦曹節,曾由“西園騎”晉升為“小黃門”。考慮到曹節發跡時西園軍尚未設立,可知該系統內很可能早已自成一套官階升遷體系。
順帝初,(曹節)以西園騎遷小黃門。--《後漢書 宦者傳》
另外需要注意,西園中的供職者被稱作“中使”。中使是一個專有名詞,指宦官。照此論之,西園應該被視作宦官主導的權力機構。
凡詔所徵求,皆令西園騶密約敕,號曰“中使”,恐動州郡,多受賕賂。--《後漢書 宦者傳》
從西園八校尉的身份上看,他們或多或少都沾染了閹黨色彩,以下列舉數例,以供參考。
(1)蹇碩
上軍校尉蹇碩,宦官出身,因為“壯健有武略”得到靈帝寵信,掌管西園軍。
(2)曹操
典軍校尉曹操,亦是閹黨子弟。其祖父曹騰是東漢權宦。
因此曹操之父曹嵩被陳琳稱作“乞丐攜養,因贓假位”。此話一是隱喻曹嵩的閹黨身份,二是隱喻曹嵩“透過行賄位至三公”的政治醜聞。
(曹)嵩,靈帝時貨賂中官及輸西園錢一億萬,故位至太尉。--《後漢書 宦者傳》
(曹操)父(曹)嵩,乞丐攜養,因臧假位,輿金輦寶,輸貨權門。--《為袁紹檄豫州》
從陳琳的《檄文》看,曹嵩買官時,一方面“賄賂中官(即宦官)”;另一方面“貨輸西園”。側面印證了西園與宦官的密切聯絡。
(3)馮芳
助軍右校尉馮芳(也被寫作“馮方”),是權宦曹節的女婿,與閹黨關係密切。
時中常侍曹節女婿馮方亦為郎。--《後漢書 桓榮傳》
這裡解釋一下為什麼宦官會有子女。
東漢朝的宦官制度比較特殊,自順帝開始,宦官的爵位便可以世襲。
順帝劉保為了酬報發動政變、幫助自己復辟的“十九侯”(孫程為代表的十九個宦官),允許宦官收養繼子,承襲封爵。
四年,詔宦官養子悉聽得為後,襲封爵,定著乎令。--《後漢書 孫程傳》
因此東漢中後期的權宦,在政治權利方面與士人區別不大。比如曹騰的費亭侯爵位,便由養孫曹操承襲。
桓帝得立,(曹)騰與長樂太僕州輔等七人,以定策功,皆封亭侯,騰為費亭侯。--《後漢書 曹騰傳》
天子拜太祖建德將軍,夏六月,遷鎮東將軍,封費亭侯。--《魏書 武帝紀》
由此可知,宦官發跡之後收養子女屬於常例。荀彧娶中常侍唐衡之女為妻,也是類似情況。相關案例甚多,不再贅述。
中常侍唐衡欲以女妻汝南傅公明,公明不娶,轉以與(荀)彧。父(荀)緄慕(唐)衡勢,為彧娶之。--《典略》
(4)鮑鴻
除了上述三人(蹇碩、曹操、馮芳)之外,下軍校尉鮑鴻也可能與閹黨有勾連。中平六年(189)三月,鮑鴻因為貪贓枉法(宦官集團的常見行為)被豫州牧黃琬彈劾處死。
(中平六年)三月,幽州牧劉虞購斬漁陽賊張純。下軍校尉鮑鴻下獄死。--《後漢書 靈帝紀》
(鮑)鴻因軍徵發,侵盜官物,贓過千萬。(黃)琬乃糾奏其奸,論鴻如法。--袁宏《後漢紀》
黃琬出身世家,同時也是著名的清流黨人。他早年因為試圖糾正“選舉風氣”而遭宦官與權門構陷,賦閒近二十年。
(陳蕃)為光祿勳,與五官中郎將黃琬共典選舉,不偏權富,而為勢家郎所譖訴,坐免歸。--《後漢書 陳蕃傳》
(黃)琬被廢棄幾二十年。--《後漢書 黃琬傳》
黃琬與陳蕃關係友善,而陳蕃被宦官迫害致死。照此論之,黃琬與鮑鴻的矛盾,未必不是士人與閹黨的矛盾體現。
時陳蕃為光祿勳,深相敬待,數與議事……於是(黃)琬、(陳)蕃同心,顯用志士。--《後漢書 黃琬傳》
不過西園既然是由宦官主導的機構,那自然會傾向於任用閹黨子弟。因此即使是西園軍中的世家子弟(比如袁紹),彼時對待宦官集團,也是持“有限合作”的態度。
舉例而論,袁紹曾拒絕漢廷徵辟,因此引來中常侍趙忠的不滿。
中常侍趙忠謂諸黃門曰:“袁本初坐作聲價,不應呼召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英雄記》
趙忠是當朝權宦,被靈帝稱作“阿母”。於是袁紹叔父袁隗,便逼著侄子接受了徵召。
(靈帝)常雲:“張常侍(指張讓)是我公,趙常侍(指趙忠)是我母。”宦者得志,無所憚畏。--《後漢書 宦者傳》
(袁)紹叔父(袁)隗聞之,責數紹曰:“汝且破我家!”紹於是乃起應大將軍之命。--《英雄記》
至於袁隗本人,雖雲士族,其實也和宦官集團保持了晦暗不明的曖昧關係。比如袁隗出於鞏固地位的考慮,與宦官出身的袁赦聯宗,互為表裡。
時中黨侍袁赦,(袁)隗之宗也,用事於中。以(袁)逢、(袁)隗世宰相家,惟崇以為外援。--《後漢書 袁安傳-附傳》
從上述事件不難看出,士人集團雖然對宦官集團持反感態度,但在兩次黨錮之禍的打擊下,也不願再與宦官發生正面衝突。因此雙方在靈帝在世時,維持了一種微妙的平衡關係。
西園校尉的成員下落
西園軍的組織規模不小,除了名聲較大的八校尉之外,還有諸多附屬成員。比如軍閥張楊、張遼等人均曾有過在西園供職的履歷。
(靈)帝以所寵小黃門蹇碩為西園上軍校尉,軍京都,欲以御四方,徵天下豪傑以為偏裨……幷州刺史丁原遣(張)楊將兵詣(蹇)碩,為假司馬。--《魏書 張楊傳》
漢末,幷州刺史丁原以(張)遼武力過人,召為從事,使將兵詣京都。--《魏書 張遼傳》
篇幅所限,本文僅就八校尉的相關事蹟展開論述。
關於西園八校尉的“職務名稱”,史籍記載存在較大爭議。
八校尉的“成員名單”沒有爭議,即蹇碩、袁紹、曹操、鮑鴻、趙融、夏牟、馮芳、淳于瓊八人。
但是八人的具體職務,則眾說紛紜。樂資《山陽公載記》、袁宏《後漢紀》、范曄《後漢書》對於八校尉的頭銜名稱,記載均有出入。
考慮到史家修書時,各自參考的史料來源不同,因此八校尉的“職官字首”便難於定論。
可以確定的是,西園軍的首領是“上軍校尉”蹇碩,其餘七人則為其下屬。
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八校尉皆統於蹇碩。--《山陽公載記》
由於西園校尉設立不足一年(188-189)漢廷便土崩瓦解,因此該集團的成員也各奔東西,記載趨於散佚。
以下依據現存史料,談一談八校尉的頭銜及其下落。
(1)蹇碩
蹇碩的頭銜是“上軍校尉”,《後漢書》、《後漢紀》、《山陽公載記》對此均無爭議。
由於西園軍的成立初衷是為了抑制外戚勢力,因此靈帝死後(189),蹇碩旋即被被外戚首領何進所殺。
上(指靈帝)留心戎事,(蹇)碩壯健,有武略,故親任之,使為元師,典護諸將,大將軍(指何進)已下皆令屬焉。--袁宏《後漢紀》
《後漢書》稱靈帝死前曾有過“改易儲君”的計劃,蹇碩則是主要參與者之一。
(中平)六年,(靈)帝疾篤,屬(劉)協於蹇碩。碩既受遣詔……欲先誅(何)進而立(劉)協。--《後漢書 何進傳》
照此記載,蹇碩的任務是輔佐劉協取代劉辯的太子之位。而劉辯集團的首腦是何進,人所共知。
有趣之處,在於出賣蹇碩的宦官郭勝與何進是南陽同鄉,因此二人存在串謀的可能。
中常侍郭勝,(何)進同郡人也。太后及進之貴幸,勝有力焉。故勝親信何氏,遂共趙忠等議,不從(蹇)碩計,而以其書示(何)進。--《後漢書 何進傳》
換言之,蹇碩是否真的受了靈帝密詔,已經難於定論。這可能只是何進誅戮異己的藉口。畢竟蹇碩統領的西園軍,已經侵害到何進的勢力,因此他必死無疑。
(2)鮑鴻
鮑鴻在《後漢書》、《後漢紀》與《山陽公載記》中被記載為“下軍校尉”,頭銜亦無爭議。
鮑鴻死於蹇碩之前,在靈帝未死時便被黃琬所誅,是西園八校尉中謝幕最早的成員。這一問題前文已經論述,茲不贅言。
其實除了立場派系問題,鮑鴻與黃琬可能另有牴牾。
鮑鴻出任右扶風,事在中平二年(185);而黃琬在中平(184-189)初年,也曾出任過右扶風。
(董)卓聞之喜,明日,乃與右扶風鮑鴻等並兵俱攻,大破之。--《後漢書 董卓傳》
中平初,(黃琬)出為右扶風。--《後漢書 黃琬傳》
照此而論,鮑鴻與黃琬,很有可能在之前共事時便存在舊怨。
(3)夏牟
夏牟在《山陽公載記》中被記載為“左校尉”。《後漢紀》未記載其具體職務,《後漢書》則記載有“左右校尉”而不詳其名。
諫議大夫夏牟為左校尉。--《山陽公載記》
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後漢書 何進傳》
此人事蹟資料相當匱乏,是八校尉中記載最少的成員。
有一種說法是夏牟死於十常侍之亂(189),因事後“分贓不均”而被何進餘黨殺害。
然而筆者搜求群書(《後漢書》、《三國志》、《晉書》、《太平御覽》),並未找到相關的史源出處。因此本處記述,權作參考。
(4)(5)袁紹、曹操
曹操是“典軍校尉”,見諸記載,頭銜無爭議。
袁紹的頭銜則存在較大爭議。
《後漢書 袁紹傳》、《蓋勳傳》稱其為“佐軍校尉”;同書《宦者傳》與《何進傳》則稱其為“中軍校尉”。
中平五年,初置西園八校尉,以(袁)紹為佐軍校尉。--《後漢書 袁紹傳》
虎賁中郎將袁紹為中軍校尉。--《後漢書 何進傳》
《山陽公載記》與袁宏《後漢紀》亦稱袁紹為“中軍校尉”。眾說紛紜,未詳孰是。
至於袁、曹事蹟,見於《三國志》、《後漢書》,甚為詳實,茲不贅述。
(6)馮芳
馮芳的頭銜記載存在爭議。《後漢書》稱其為“右校尉”,《山陽公載記》則稱其為“助軍右校尉”。
是時,置西園八校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又有左右校尉(左校尉夏牟,右校尉馮芳)。--《後漢書 何進傳》
馮芳為助軍右校尉。--《山陽公載記》
前文已述,馮芳是權宦曹節的女婿。漢廷崩潰後,馮芳依附袁術,避居揚州。
《九州春秋》記載,袁術納馮芳之女為夫人,甚至一度想立馮氏為皇后。曹操《讓縣自明書》中提到的“袁術兩婦預爭為皇后”,說的便是馮芳之女。
司隸馮方(即馮芳)女,國色也,避亂揚州,(袁)術登城,見而悅之,遂納焉,甚愛幸。--《九州春秋》
袁術僭號於九江,下皆稱臣,名門曰建號門,衣被皆為天子之制,兩婦預爭為皇后。--《讓縣自明書》
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馮芳的頭銜,他彼時被稱作“司隸”。
“司隸”即“司隸校尉”的代稱。然而馮芳在靈帝時並沒有擔任司隸校尉的記載。
靈帝駕崩時(189),司隸校尉由袁紹和樊陵相繼擔任。董卓秉政時(189-192),司隸校尉由其大將胡軫擔任。
司隸校尉袁紹勒後收偽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及諸閹人,無少長皆斬之。--《後漢書 靈帝紀》
(遊)殷先與司隸校尉胡軫有隙,軫誣構殺殷。--《三輔決錄注》
嚴耕望的《兩漢太守刺史表》輯錄的馮芳詞條,亦不詳其擔任司隸的時間,只是含混地表示“蓋靈帝時”。實際從《九州春秋》來看,馮芳的職務很可能來自袁術擅署。
司隸校尉是京畿地區的監察官,權勢頗大。袁術稱帝時(197),漢廷的司隸校尉是丁衝。側面佐證了馮芳的司隸校尉實是偽職。
太祖得其書,乃引軍迎天子東詣許,以(丁)衝為司隸校尉。--《魏略》
按袁術稱帝后曾改易制度,改九江郡為淮南郡,置淮南尹(對標西漢的“京兆尹”與東漢的“河南尹”)的記載推斷,馮芳應該是“仲家政權”自署的司隸校尉。
(袁術)遂僣號,以九江太守為淮南尹。--《魏書 袁術傳》
類似行為在漢末十分常見,比如袁紹也曾擅署呂布為司隸校尉。茲不贅言。
(呂)布求還洛,(袁)紹假布領司隸校尉。外言當遣,內欲殺布。--《英雄記》
(7)趙融
趙融的頭銜記載存在爭議。《後漢書》稱其為“助軍校尉”,《山陽公載記》稱其為“助軍左校尉”。
趙融為助軍校尉。--《後漢書 何進傳》
趙融為助軍左校尉。--《山陽公載記》
從相關史料推斷,漢廷崩潰後,趙融曾依附於袁紹;袁紹敗亡後,趙融又轉投曹操。
效力於河北時,趙融曾對袁紹表達過不滿情緒。理由是袁紹徵辟大儒鄭玄,卻沒有盡到應有的禮節。
(袁)紹延徵北海鄭玄而不禮,趙融聞之曰:“賢人者,君子之望也。不禮賢,是失君子之望也。”--《九州春秋》
事實上,袁紹對待鄭玄確實不大客氣,只是單純想利用對方的政治聲望,最終導致其因奔波勞碌而死。
時袁紹與曹操相拒於官度,令其子(袁)譚遣使逼(鄭)玄隨軍。(鄭玄)不得已,載病到元城縣,疾篤不進,其年六月卒。--《後漢書 鄭玄傳》
在曹操麾下時,趙融出任蕩寇將軍,但相關功績卻不見記載。趙融能獲得將軍封號,或許與他和曹操“同在西園”的交情有關。
狂士禰衡曾經褒貶人物,稱荀彧可以“借面弔喪”(隱喻相貌英偉);又稱趙融可以“監廚請客”,理由是趙融“健啖肉”,即擅長飲食。
(禰)衡稱曹公不甚多;又見荀(彧)有儀容,趙(融)有腹尺,因答曰:“文若(荀彧字文若)可借面弔喪,稚長(趙融字稚長)可使監廚請客。” 其意以為荀但有貌,趙健啖肉也。--《平原禰衡傳》
既然趙融“有腹尺”,其身形發福便不言而喻。可見禰衡所言非虛。
除了上述兩則逸聞之外,趙融便再不見於記載。照此而論,作為袁紹故吏的趙融,在曹魏集團的地位可能頗為微妙,大約屬於政治吉祥物一類的人物。
(8)淳于瓊
淳于瓊的頭銜記載存在爭議。《後漢書》稱其為“佐軍校尉”,《山陽公載記》稱其為“右校尉”。
淳于瓊為佐軍校尉。--《後漢書 何進傳》
淳于瓊為右校尉。--《山陽公載記》
漢廷崩潰後,淳于瓊依附袁紹。官渡之戰時(199-200)受命屯守烏巢,最終被曹操攻殺,死於非命。此一節人所共知。
淳于瓊的籍貫比較特殊,他是潁川人。
潁川郭圖、淳于瓊曰:“漢室陵遲,為日久矣,今欲興之,不亦難乎?”--《後漢書 袁紹傳》
曹魏集團中的潁川士人數量極多(荀彧、荀攸、鍾繇、陳群、杜襲、趙儼、郭嘉、戲志才),且大量佔據機要崗位。或許出於這層關係,曹操曾一度考慮過赦免淳于瓊,收為己用。
割得將軍淳于仲簡(淳于瓊字仲簡)鼻,未死……(曹)公意欲不殺。許攸曰:“明旦鑑於鏡,此益不忘人。”乃殺之。--《曹瞞傳》
可惜的是,彼時的淳于瓊已被曹軍割了鼻子。曹操擔心對方記仇,便處死了這位舊日同僚,以絕後患。
小結
西園八校尉作為彼時的英俊人物,本應在漢末舞臺上發揮重要作用;不過隨著靈帝、何進、十常侍的相繼死亡,以及董卓上洛後發生的諸多動亂,八校尉這個設立不足一年的軍事組織,便迅速土崩瓦解。
鮑鴻、蹇碩與夏牟,在靈帝駕崩同年(189)的權力鬥爭中相繼死去,最先退出了歷史舞臺。
倖存成員則各奔東西,依附於彼時的強勢軍閥。馮芳投靠袁術;趙融、淳于瓊則依附袁紹。
然而隨著袁術的死亡(199)與袁紹的潰敗(200),包括淳于瓊在內的多位西園校尉,再度謝幕退場。
八校尉中,除曹操之外,倖存時間最長的應該便是趙融。
趙融在曹營供職時,雖然功不見列,卻以“健啖肉”而聞名,還吃出了“腹尺”,甚至因此遭到禰衡的譏笑。
照此論之,曹操對待自己的這位老同事,可謂“盡心焉耳矣”;至少在物質待遇方面確實沒有虧待對方。從某種角度看,也算是為當年效力的組織留下了一線火種。
西園八校尉雖然已經成為一個歷史名詞,不過該組織的成員對後續的歷史發展確實存在或多或少的影響。透過對八校尉的事蹟梳理,也可以更好地理解漢末歷史的變遷。
我是胖咪,頭條號歷史原創作者。漫談歷史趣聞,專注三國史。從史海沉鉤中的蛛絲馬跡、吉光片羽,來剖析展開背後隱藏的深意。
Thanks for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