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塞的【悉達多】應該是人生必讀的書之一,我確信這一點。本書用散文詩一般的文字的講述人生三大終極追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到哪裡去。包括人與俗世,人與自然,人與時間的關係。我一口氣看完,看完後,躺在院子躺椅上,抽菸發呆,一種無力感和幸福感纏繞著我,心靈需要這樣滌盪。
全書講述悉達多從少年、青年、中年到老年的求道的歷程,這個經歷也就是人類探索自我的歷程。
少年悉達多家境優渥,厭倦了婆羅門生活,與同齡人歌文達一道跟隨沙門(指苦行僧)修行,幻想透過當苦行僧達到求道之目的,卻逐漸發現苦修僅僅是表象的變化,無法獲取內心的滿足與平靜;在舍衛城聆聽了佛陀喬達摩(我理解就是佛教的達摩)的教義,驚為天人。但佛陀喬達摩的悟道,是閱盡了人間萬事萬物之後的涅槃。悟道註定是自我的,是不可複製的。這有限點像中國老話所言:師傅引進門,修行在個人。歌文達選擇追隨喬達摩,悉達多繼續前行,繼續走,繼續失去,走在通向自我的路上。此時耳邊響起崔健的《假行僧》:我要從南走到北,還要從白走到黑,我要人們都看見我,但不知道我是誰。隱約有某種關聯。
青年的悉達多悟到真理必須透過親身體驗去尋找。他偶然結識名妓甘瑪拉,大為傾倒,拜妓女甘瑪拉為他的性愛導師,甘瑪拉從此停止接客,循循善誘,甚至產生了愛情。詩人伊沙有句驚世名言:逛遍天下窯子,還是最想你。這種另類的情愛充滿刺激,滿懷救贖。為滿足情愛開銷,悉達多主動結識商人卡瑪士瓦密,憑著聰明才智,他變得非常富有。情慾和名利改變了悉達多,他變成自己曾經最痛恨的人。歷塵世之歡愉,脩名利之崎嶇。悉達多曾經引以為豪的思考、等待、齋戒的本領,已逐漸喪失。於是他拋棄一切,再次逃離塵世,繼續尋找。
中年悉達多夢想幻滅,準備在河邊結束生命。在絕望的瞬間,河邊的擺渡人拯救了他。奔流的河水大音希聲,有他苦苦追尋的真理,人與大自然在這一刻融入在永恆的時光河流之中。悉達多幡然醒悟,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故事迎來高潮,情人攜她和悉達多的兒子一直在尋找悉達多,準備把兒子送到頭陀喬達摩那裡接受修行。渡河時遇見悉達多,情人病重在悉達多身旁離世,兒子跟隨悉達多。他細心教導,結果兒子並不領情,離家出走,恍然間好似世事輪迴,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擺渡人瓦蘇德瓦是隱藏在俗世的高人,也許俗世就是最好的修行舞臺,這有點向像《天龍八部》中少林的掃地僧。擺渡人退休後,老年的悉達多成為了新的擺渡人,他找到了萬物輪迴統一的真諦,也終於獲得內心的平靜,寬恕一切。所有老人都蘊含新生,所有新生都蘊含著死亡,所有死亡都蘊含著永生。在人生這條河流中,“以等待和坦誠之心傾聽,不懷激情,不存熱望,不加判斷,不帶見解。”而人生就是:“沒有什麼過去沒有什麼將來,一切都是現實,一切都有本質和現時存在。”
這是一部充滿了哲學和詩意的偉大作品。悉達多就像《西遊記》裡的唐僧,在取經的路上歷經艱險,尋找、克服、希望、否定、重建,終於在擺渡人的河流中,在大自然中,找到萬物滋長,天人化生的妙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真理往往隱藏在自身的經歷中,隱藏在滾滾紅塵的俗世中,隱藏在不斷的求索的路途中。人註定是孤獨的,生命的核心就是孤獨。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佛教詩云: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與無數個生命產生交集,產生關聯。這樣“你的靈魂就是整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