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結束之後,在填報志願階段很多同學會特別興奮,因為絕大多數孩子都是從小生活、學習在同一座城市,想到自己上大學的時候可以到自己嚮往的城市去,難免會比較激動.
可是有一個省份的考生比較特殊,他們並不喜歡到外地去讀書,那就是廣東省。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廣東考生很多不願意到外省度過四年的大學時光呢?
廣東考生似乎都比較“戀家”
一般來說,在高考填報志願的時候,大部分的學生要考慮錄取分數線、專業發展、院校所處城市等因素才能做出決定,但這一條件在廣東的學生身上卻並不適用。
因為除了那些可以去清北名校的考生外,多數廣東考生只會考慮自己的分數,到底能考上哪所省內大學,完全將自己要出去“走一走看一看”的想法拍在了沙灘上。
有高考資料表明,有76.09%的廣東高考,傾向於將志願填報在了自己的戶籍所在地,或者省內的高校,而其餘的考生會報考除廣東外的其他省份,可謂是徹底貫徹了“寧願在省內念二本,也不想出省讀一本”的想法。
同時,資料顯示廣東省有150餘所大學,佔比較大,像廣州大學、華南農業大學等都很受考生青睞。因此在很多人看來,廣東的同學似乎都比較“戀家”。
對他們而言,“先城市後高校”是報考時的普遍共識
在填報高考志願的時候,一般考生會先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專業,再考慮學校所在的城市。因為畢竟這關係到四年的大學生活如何度過,如果就讀的學校和所學專業都不喜歡,那很有可能變成了混日子,會非常“難熬”。
但是對廣東考生而言,填報志願時最先想到的是城市,之後才是高校和專業,這成為了大家的共識,學生們不願意到省外去唸大學。
為何廣東的考生,都不願意去省外念大學呢?
對於大多數高三畢業生來說,高考成績優異,能夠到去一所一本院校讀書,是件讓人非常欣喜的事情。
因為它們不僅教學質量高,而且去陌生城市上學也可以感受當地的文化氣息。但是廣東的考生,為什麼都不想去省外念大學呢?其實這背後的原因細想起來也不難理解。
●家門口就有大學,何必捨近求遠
首先,在廣東“家門口”就有大學所以孩子們沒必要捨近求遠。
廣東省在高校建設方面有很多自己的“金字招牌”,擁有的高校數量位列全國第二,僅屈居於江蘇省之下。
所以高考結束後在填報志願的過程中,考生完全可以根據自己的成績,在省內選擇一些自己心儀的學校和專業。比如華南理工的建築學、中山大學的歷史學、暨南大學的金融學都是行業翹楚。
●廣東經濟實力強,即便外出念大學最後還得回家
其次,廣東省各城市的發展以及經濟實力都比較強,即使大學去外省讀書,畢業之後考慮到就業情況、贍養父母等,畢業生還是要回到廣東。
而且去外省上大學對自己也是一種挑戰,如果自身能力不強,性格也偏內向,去外省讀書人生地不熟很可能會比較難。
●外省大學招生指標對於廣東考生來說太少了
此外,客觀上廣東的考生也很難去外地上大學,因為外省院校的招生計劃和投檔線就會讓他們望而卻步。
從招生計劃來看,目前高校在廣東的招生計劃比較少。要知道在教學水平相當的情況下,招生計劃多才能保證錄取率,而數量低一旦報考則有可能會落榜。但相對而言,廣東各高校給出的本地招生計劃足夠多,考生必然會投檔本省院校。
同樣的道理,從投檔線來看,外省同等高校錄取廣東考生的分數普遍比較高,所以考生不投檔省外也是為了規避一些錄取風險。
●習慣了廣東的環境出去難免不適應
最後,主觀上來說,從小習慣了廣東生活環境的孩子們很難適應外省的環境,特別是北方地區。
語言上,廣東地區生活上普遍使用粵語,而“北上”的話就要以普通話為主。吃的方面也是如此,吃慣了粵菜的人還是不太習慣北方菜系,還有北方的澡堂文化,讓很多南方孩子會感到很尷尬。
在城市與院校的“選擇題”上,只要學生不後悔就可以了
其實到哪座城市去,在哪所大學學習,學什麼專業,只要考生自己不後悔就可以了。畢竟人生的選擇多是如此,世上沒有後悔藥,只要選了就踏踏實實學習和生活就好。
學習是自己的事情,選擇也是如此,決定了就為自己負責。但是還是建議,選擇之前不要頭腦發熱,本著看新鮮的態度可不行,一定要根據分數選擇適合自己的城市和院校,同時要對未來職業規劃有幫助,不能一意孤行,需要客觀的做出選擇。
今日話題:你覺得廣東學生為何不願意去外省念大學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