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熒幕上不乏“抗日題材”的作品,比如中年的《平原游擊隊》、《三進山城》、《鐵路游擊隊》等。
進入新千年後,內地影視行業崛起,抗日劇更是如雨後春筍,後來甚至一度演變成“抗日神劇”。
在這些劇中,有很多“鬼子”形象,有些是邀請日籍演員扮演,有些是由本土演員擔綱。很多本土演員由於演技太好,演得太過深入人心,而一度被誤會是日本人。
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盤點一下演日本人最出色的6位男演員。
排名不分先後
一、方化
方化原名方德海,1925年出生於遼寧大連,1994年因病離世,享年69歲。
從1947年開始出演電影,到去世那年還在姜文的電影《陽光燦爛的日子》裡客串,他的藝齡長達47年。早年,他與劉江、葛存壯、陳強、項堃是電影裡常見的“五大反派”。
方化小時候被家人寄予厚望,希望他將來做一名商人,賺錢改善家裡的環境。中學畢業後,他按照父親的意思考入大連商業學堂,但畢業後他並沒有下海,而是到了東北電影製片廠的前身株式會社滿洲映畫協會攝影科做了一名小工。
抗戰勝利後,方化經人介紹開始投身舞臺演話劇。1947年,他被選中出演電影《松花江上》,飾演的是反派角色日本伍長。
該片是他的處女作,也是他反派生涯的開端,從這個時候起他正式改名為方化。
當年方化在大連商業學堂學習時,學校有很多日本人插手教育,態度囂張而蠻橫。這些形象對於他之後刻畫“鬼子”有一定的助力作用。
後來他先後出演了《哈爾濱之夜》裡的松田、《平原游擊隊》裡的松井、《甲午風雲》中的伊東佑亨、《三進山城》裡的小野等日本軍官形象。
他常常兩眼放著兇光,把人物的殘暴和毒辣演繹得惟妙惟肖,多部影視作品的累積,讓他一步一步成為稱霸銀幕的“鬼子王”。
因為演了太多次鬼子,“運動”開始後,他被下放到農村改造。多年後被調回長春電影製片廠,之後長春製片廠翻拍《平原游擊隊》,所有的角色都換成了新人演員,只有松井一角因為挑不到更適合的人,依舊由49歲的方化擔綱。
方化幾乎是一輩子都在反派裡打轉,69歲的時候終於在《陽光燦爛的日子裡》演了一次正面人物。
姜文是方化的粉絲,他曾在採訪說自己對演員有認知就是從方化開始的。當他決定拍攝《陽光燦爛的日子》時,第一時間向方化發出了邀請。老爺子特別激動,直給姜文鞠躬,說:謝謝你給了我第二次藝術生命。
本來方化只是客串,戲份並不多,但他提前找姜文要了服裝,天天穿著它在家裡走著、練習著。
遺憾的是,這部影片還沒有上映,他就因病離世了,終究沒有看到自己演的將軍。
二、陸鵬
陸鵬1968年出生於江蘇徐州,2005年在《亮劍》中出演山本一木一角而被觀眾熟知。
陸鵬是娛樂圈少有的高學歷,他是02級北京電影學院表演學院的研究生,後在北京師範大學電影學院攻讀博士學位,精通英語和日語。
他也算半路出家,在從事影視劇表演工作前,他是有著12年教齡的大學講師。2005年,他出演《亮劍》中的山本一木正式開始了自己的演藝生涯。
山本是一個有軍事頭腦、非常可怕的對手,陸鵬憑藉紮實的演技以及純熟的日語,將這個角色演得鮮活立體,讓人恨得牙癢癢。
劇播完之後,不少觀眾以為他就是一個日本人。
在這之後,他又出演了《大刀向鬼子頭上砍去》裡的矢野毅,《草原春來早》裡的板垣徵郎,《軍刀》裡的山田,《百年榮寶齋》裡的井上村光,《松花江上》裡的川口正雄,《箭在弦上》裡的竹木純一等角色,儼然已成為“鬼子專業戶”。
據說拍攝《松花江上》時,陸鵬飾演的“川口正雄”本來只在前31集中有戲份,因為表現得太出色,導演陳國軍不斷讓編劇給他加戲,一直讓他“活”到了大結局。
陸鵬的眼睛比較小,但眼神銳利,非常適合塑造狡猾、城府深的鬼子形象。
除了外型,一口流利的日語也是他扮鬼子得天獨厚的優勢。
三浦研一曾評價他:日語說得比日本人都好。
三、盧芳生
2011年《永不磨滅的番號》播出,在劇中飾演日軍團長山下奉武的盧芳生引起了觀眾的注意,有人問這是他的原聲嗎?他會日語嗎?
答應是肯定的,他不僅會日語,還在日本生活過11年。
盧芳生1978年出生於上海,在上海讀完小學後,其父作為交換教授到日本九州國際大學教學,盧芳生也一同前往。在日本完成了高中學業後,他考入日本千葉大學讀了經濟管理系。
畢業後他非常順利地在當地找到了一份白領工作,本以為以後的人生軌跡會按部就班地往下繼續,不曾想有星探發掘他勾起了他的表演慾。
2002年,在父母強烈反對的情況下,24歲的盧芳生還是毅然回了國,準備學習表演。
因為沒有表演基礎,他一開始只報了北電進修班,與黃渤是同學。後來他又參加了考試考到了本科班,與劉亦菲、羅晉、朱亞文、江一燕成了同班同學。
由於是二次上大學,他比班裡的孩子都大不少,比羅晉大3歲,比朱亞文大6歲,比劉亦菲大了9歲。
讀了四年本科之後,盧芳生又考了研究生,畢業已經三十出頭了。
2011年他在《永不磨滅的番號》裡演日本軍官開了先河之後,又在《黑狐》、《中國騎兵》、《獨狼》、《剃刀邊緣》等多部劇中演日本人。
從此,他在反派的路上越走越遠,哪怕是偶爾演個皇帝,都是腹黑型的。
他的演技是值得肯定的,雖然一直算不上大紅大紫,但作品觀賞性都是很強的。
四、馬衛軍
馬衛軍,1956年出生在甘肅酒泉。
很多人認識他是因為《雪豹》裡的近衛文,但其實他出道很早,本是話劇演員的他,早在80年代就已經透過《紅巖》、《戴勳章的走S犯》等劇中嘗試向大小熒幕進軍了。
但在這些劇中,他一直是不出彩的配角設定,劇播出之後對他的名氣並沒有很大的提升。
此後的十幾年,只要劇團裡沒有表演任務,他便會出來接戲過戲癮。90年代後期,珠江電影製片廠製作的《安居》和《天字碼頭》等電影裡他都驚鴻一現過。
真正讓他開始被關注到是2008年《中國兄弟連》、《我的兄弟叫順溜》等劇,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他開啟了自己的“鬼子”之路。用一個個陰鷙、狠毒的形象,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馬衛軍同樣在日語方面造詣頗深,能說一口流利的日語,加上本身有多年的話劇功底,在演鬼子上非常有優勢,出來的成品單從口型上就贏了一大半。另外,他在演出之前查閱了大量的歷史文獻,每一個角色都儘量還原最真實的一面。
馬衛軍曾在採訪中表示,他不接“神劇”,那種手撕鬼子的戲他是不能接受的。他說每次接戲前要先看劇本,他能理解藝術的表達要把咱們自己寫得強大一些,但也必須是一半一半,不能把抗戰表現得跟玩似的。
他說他接的戲90%是以他的死來劇終。
五、楊清文
楊清文1961年出生於河北承德,高中畢業後沒有考上大學,開始以跑貨車為生。
80年代初,日本柏市與河北發展成友好城市,預感到有商機的他買了臺收音機,每天雷打不動地跟著廣播學習日語。為了快速搭上時代的順風車,他還去報了夜校學習日語,經過兩年時間,終於能聽說讀寫了。為了能用上日語,他把貨車賣了買了計程車,想著能拉拉日本客人,但硬是沒有遇到。
跑了多年計程車後,楊清文小米換步槍換了一輛大客車,專門拉客人去承德風景區,有時候也會拉一些過去拍戲的影視劇劇組。時間久了,有的製片人會在劇組差群眾演員的時候會拉上楊清文客串一把沒有臺詞的角色。
1996年,他拉《天球傳奇》劇組進山,又客串了一次,這次還有了臺詞。不久導演告訴他劇組的資金運轉不周了,要他幫忙借錢,劇組把三輛大車抵押給他。一心想改變現狀的他回家跟妻子商量了一下,借到幾十萬給了導演。然而,劇還沒拍完,導演就消失了。
更加可怕的是不久警察也找上了門,原來抵押給他的車都是租賃公司的。他不僅損失了幾十萬,還以幫人銷贓的罪名被判了三年刑。
服刑期間,妻子對他不離不棄,每週都帶著一雙兒女去看他,2000年,他刑滿釋放,繼續跑客車拉劇組。
2003年,他拉了《亮劍》組劇,副導演要找會日語的臨時演員,楊清文毛遂自薦當場秀了一把技能,導演大喜過望,給他安排了“黑島森田”這個角色。
就這樣,年過四十的楊清文從司機一腳邁進了演員行列。
此後他在《雪豹》、《永不磨滅的番號》、《鐵血刀鋒》等多部劇中扮演大佐之類的角色,略帶幾分陰狠的面容,犀利的眼神,以及流利的日語口語,讓觀眾誤以為他是來這邊發展的日本藝人。
六、王孝忠
王孝忠1928年出生於遼寧瀋陽,曾在八一電影製片廠、珠江電影製片廠工作多年。2016年逝世,享年88歲。
王孝忠也是一個半路出家的演員,他14歲考入“奉天鐵路學院”電訊專科,畢業後在錦州鐵路局工作過一段時間。解放後他加入東北軍區文工團,在團裡擔任話劇演員,與王心剛、張良、田華、邢吉田等隸屬同一個工作單位。
王孝忠的經歷跟方化差不多,都是早年上過日本人開設的學堂,裡面有一部分教師是退役軍人。這些人即便退下了戎裝,骨子裡還是帶著武斷、偏執和粗暴,他們的形象在年幼的王孝忠心裡紮了根,為他之後在影視劇作中演繹這類角色有很大的借鑑作用。
從1956年參演《戰鬥裡成長》開始,王孝忠就被定位在反派上,此後他幾十年的演藝生涯中反派佔大多數,其中鬼子更是佔了一半以上。《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中村、《地道戰》中的山田、《野火春風斗古城》中的多田等等。
一個個壞透了的角色,讓王孝忠被觀眾恨得咬牙切齒不說,連他女兒都不願意跟他一塊走路。每次回家都委屈巴巴地說:我同學說你是壞蛋。
除了以上六位演員,其實還有許多演這類角色的演員。說起來,演鬼子演出彩並不容易,因為大部分都是非常臉譜化的形象,壞得很單純,從人設上來說沒有記憶點,這種情況下就是拼演技的時候了。
你印象中,還有誰是演鬼子演得入木三分,讓人誤會是日本人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