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中國電視劇和電影人,在過去幾十年內,湧現出一茬又一茬的人。
有過京圈,有過滬圈,有過東北派,現在又是風行的西北幫,到底誰才執牛耳者?
有江湖,自然有幫派,也就是有了圈子,所以陌生人,很難融入一個新的地方。
因為這不僅僅是居家過日子那麼簡單,主要玩的是資源與人脈。
一個領頭羊或者幾個大佬,用才華和資本,建立一個小範圍的圈子。
然後在有限的蛋糕上,分割吃到一大塊,這就是所謂的圈子文化。
京 圈
江湖傳言,京圈文化為老大,因為背靠帝都,人脈與資源,是王者。
這就是為啥說馬雲、馬化騰、王健林等人,這些商界大咖,沒有簡單的。
因為他們都是有背景的,白手起家,那是純勵志的忽悠呢,
隨意翻翻他們的背景,沒有簡單的,都是帶著你想不到的起點出發的。
所以京圈,講究的就是背景,沒有這個因素,想加入,磕頭都難進。
王朔、馬未都、鄭曉龍、葉京。。這幾個人就是京圈的代表人物和主心骨。
之後他們根據友誼,根據論資排輩,互相的串聯,引發了一群人的後續力量。
諸如:馮小剛、趙寶剛、葛優、陳紅、姜文、管虎、文章、徐靜蕾等等一系列大腕。
這些人的加入,可不僅僅是北京戶口那麼簡單,尤為講究背景。
很多的人加入,都是有介紹人的,不是誰有能力和演技,就是能加入,
比如:華誼兄弟帶來了姜文和白百何,徐靜蕾帶來了吳亦凡,馮小剛帶來了李易峰。
京圈的意義是什麼呢?資源!資源!資源!為何徐靜蕾和王子文,有數不清的資源。
早期的京圈不是現在這個樣子,當年是講究很多的,基本都是**大院出身,
背景的深厚,才是這些人的基礎,組建了幾個人把持的圈子,圈邊的人慢慢發展。
京圈的資源,無論是電視,還是電影,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甚至本世紀初。
都是影視圈的主宰者,尤為講究拍攝文藝範兒的作品,利用老北京的文化底蘊做襯托。
無論是《頑主》、《編輯部的故事》、《過把癮》、《甲方乙方》、《一聲嘆息》等。
這些作品的思維,滿滿的北京的腔調,北京的思維,北京的風土人情。
運用的手法和基調,就是諷刺、批判、揭露。。。。,因為時代的因素,
這些作品的確吸引了一批的觀眾與擁躉,呈現了當年很多年輕人的夢想與追求。
《血色浪漫》裡的混不吝與熱血,在《與青春有關的日子》裡文藝與現實。。
但是真的能成為執牛耳者?個人認為,這些人的成就,無非就是某種情懷的宣洩。
充其量,為影視圈上一顆鑽石,但真的難以盛行到底,所以現在頹廢了。
因為當時的京圈的文化引流者,是王朔,就像馮小剛曾經說過的一樣
幾個人,幾瓶酒,喝多了,打會麻將,然後把今晚的吹牛的話,還有小時候的折騰事兒
彙總在一起,就是劇本,這就是文化的來源,可以說,真的沒啥含金量。
其實這些作品,基本講述的,就是臨摹小時候的一種玩法,外加北京的風土人情
不否認這些成功的元素,但是要說真的能讓祖國南北都接受,真的有點難。
其實這些早期的京圈作品,還有一個致命的隱含題,那就是我行你不行。
因為作品展示的,就是年輕時候的瘋狂,但是到了一定的階段。
就是回家了,進入原來的體制,然後四平八穩的生活,再接著罵娘。
但是返回頭,勸普通人,不要瘋狂的迷戀體制,並抨擊體制的危害,禁錮了思維。。。
京圈的這些知識分子有文化嗎?有,但是最大的厲害之處,
就是語言上玩的妙語連珠,很接地氣,很有時代感,甚至有些很湊巧。。
但是為何現在京圈不受待見了,皆因為還要拿幾十年前的梗兒,繼續忽悠人
什麼頑主,什麼大颯蜜,什麼嗅蜜。。。玩的多了,說多了,就是俗套子了。
返回頭說,馮導等導,真的能和張藝謀等並駕齊驅?。。。。。
西北幫
中國的影視,永遠繞不開一個地方,那就是西影,無論是八一還是長春。。。。
說過是京圈是電視劇的龍頭,那麼西北幫,別名又叫“導演人才基地”,或者“拿獎圈”。
因為中國電影,能拿到國際獎項不少,但基本都是出自西影這個基地。
在西影的面前,其它幾家的電影廠,真的就是小弟弟的級別,因為它才扛把子。
因為西影走出來的人,都是牛逼的人物,比如導演行列裡面的精英:
第四代導演中,謝飛的《香魂女》、《本命年》,分別獲得柏林電影節金熊、銀熊獎;
吳天明的《老井》,將張藝謀捧成,中國第一個A類電影節影帝,《變臉》又讓自己成為A類電影節最佳導演。
如果第四代導演,還不算厲害,那就是看看第五代導演,西影廠簡直就是霸主。
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吳子牛、黃建新、李少紅、孫周。。。。。。
凡是有點名氣的第五代導演,基本都來自西影廠,這些人的作品,代表中國的大熒幕。
在三大國際A類金獅獎、金熊獎、金棕櫚獎電影節上,可以說拿獎,拿到手軟,
甚至多次還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尤其是張藝謀的作品,堪稱半壁江山。
《紅高粱》,柏林電影節金熊獎,第一部獲得世界三大國際電影節最高獎的華語電影。
《秀菊打官司》,《一個都不能少》,兩獲威尼斯電影節金獅獎。
至於說國內的,金雞獎、華表獎、大眾百花獎,可以說就像割韭菜一樣,想拿就拿。
雖說這些老西影人,後來都是北京定居了,導致西影在九十年代到千禧年的時候沒落了。
但是又冒出來一個王全安,文藝片拍的也是爐火純青,算是接棒張藝謀等人,鎮守西影的輝煌,《圖雅的婚事》,柏林電影節金熊獎。
其它的第六代導演,如甯浩、賈樟柯、陸川等,都是從西影廠起步,可以說人傑地靈的西影,就是培養導演的地方。
中國西部武俠風,還有西部公路風,這些元素的武俠片和警匪片,皆來自大西北。
《大話西遊》、《新龍門客棧》、《無人區》。。。皆出在西部這個比較荒涼的地方。
如果說導演的人才濟濟,那麼編劇與作家,更加橫行天下,因為這是導演作品的靈魂指引著。
作家路遙、陳忠實、賈平凹、莫言、餘華,哪個人名字不熟悉,哪個人物不是某個文學獎的得主?
再說說編劇,《霸王別姬》、《活著》的編劇:蘆葦,《菊豆》、《金陵十三釵》的編劇:劉恆。。。。。。
其實西北幫,有個最顯著的特點,那就是導演+演員的思路,如:張藝謀+鞏俐。。。。+N個謀女郎。
顧長衛+蔣雯麗+馬思純+。。。。。。陳凱歌+陳紅+。。。。。。。王全安+余男+張雨綺+。。。。。。
採用的點線串聯模式,一個人接著一個人的發展和引入,但是老底子,還是那幾個大導演,其它的都是圈子邊緣的,可以說是矩陣式發展模式。
貌似西北幫,不如京圈出名,但是要說單挑,京圈不是西北幫的對手,因為西北幫,玩的不是京圈那種土著文化,就是講述家長裡短的那點小事。
西北幫,可以說比較接地氣的反映,社會的變革,時代的進步,從生活點滴,反映一個時代的畫面,無論是《白鹿原》,還是《平凡的世界》還是《山海情》。。。
仔細品品,似乎比京圈的土著文化,有檔次不?有內涵不?否則為啥這些西北圈的人,老是能拿各類的文學獎。。。。
目前電視劇上比較火的,西北幫的演員,如:閆妮、張嘉譯、馮遠征、竇驍、郭濤、凌瀟肅等等演員,
雖然很厲害,但是他們距離西北幫的核心還是很遠,頂多算是邊緣的,只能說區域戶籍代表人物。
但不算西北幫的主要人員,因為他們很大程度上,搖擺於京圈和西北幫之間,哪頭都得罪不起。
東北派
無論說京圈,還是說西北幫,還是東北派,其實都是玩的都是文化屬性。
比起前兩個圈子,東北派,屬於兩人唱戲,一支獨大的局面。
早年趙本山和潘長江,同樣都是東北文化二人轉走出來的,藉助春晚的舞臺。
爆紅後,開始的影視劇創作,其實潘子,早年,也是拍了幾部不錯的電視劇。
反映的也都是東北的風土人情,效果還是不錯的,比如:
《能人馮天貴》、《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
這幾年,開始掙快錢了,不再玩什麼文化了,直接玩臉了。。。。。
現在就生下獨當一面的趙本山了,他的作品,就是東北派的代表,也是東北派的領軍人物。
有句俗語:過了山海關,就找趙本山,只要進關,不是趙本山招待,就是拜見趙本山。
老趙的作品,除了鄉村愛情繫列,還有馬大帥,同時還有電影的開拓,除了老趙發力,徒弟們也是多元發展,如:小瀋陽、宋小寶、大鵬等,都有涉足電影拍攝。
但是這裡面有個很大隱患,那就是老趙是核心,後面沒有挑大樑的,這些弟子,都是吃趙本山這三個字的。
雖說東北的演員很多,秦嵐、小宋佳、李冰冰、馬蘇、孫紅雷等,但這些人,都是散戶。
這些人,甚至都想扎入京圈,並不能像老趙一樣的代表東北派的影視和人物。
滬 圈
因為有了京圈和西北幫,所以後來慢慢地有了所謂的滬圈,也可成為:南娛圈。
它的發源地,就是上海,背靠上海戲劇學院,還有更強大的上海經濟資本,被人為的認定為滬圈,但總感覺似有似無的。
雖然誕生了很多的演員,如:孫儷,馬伊琍,胡歌以及海清。。。。。。但感覺,是鬆鬆垮垮的。
沒有江湖情,也無江湖道義,感覺就是錢與錢的關係,沒啥凝聚力。
說是個圈,不如說是人為的,強行把的幾個戶籍是上海的演員,強加在一起,有點為京圈和西北幫湊數的嫌疑。
其它圈
港圈:就是那些土生土長的香港影視人,張國榮,梅豔芳,周星馳、成龍、周潤發等等。
這些影視人和出演的影視作品,對內地的影視,可以說起到了很大的幫助作用,當初是對其敬仰,甚至很多人,跑到香港去發展。
隨著內地的影視發展,港派的電影的掉落,慢慢的這些港圈的人,又跑到內地來發展和尋求合作,真的有十年河東,十年河西的感覺。
六一班:這個不能算圈了,頂多算個私人聚會小團體,王菲為班長,成員包括那英,趙薇,李亞鵬等等。
這個圈子,主要是藝人的私人聚會,雖然涵蓋了藝人,同樣也有資本,但不過是娛樂性質大。
但是他們的背後,雖說影視資源不多,但是要說玩資本,這些人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串聯了很多的商業大咖。
結語:其實無論哪個圈子,都是利益的共同體,西北幫的人,常年駐紮北京,和京圈的文化和資源,也是相互交流與重疊的。
話說京圈的不能得罪,那麼西北幫的,更加惹不起,滬圈的,同時又是串聯著這兩個圈,都是圈中圈,圈內圈,並無明顯的界限。
比如:傳聞鄧超和馮小剛不和,但是京圈的鄭曉龍找鄧超的老婆孫儷拍戲,到底是圈子重要,還是作品也就是錢重要?
只能說,沒有永遠的圈子,只有永遠的利益,錢可以突破圈子,所以哪個圈都無所謂,重要的是錢。
話說,你們怎麼看待這些圈子?歡迎留言與討論。
附錄:豆瓣電影TOP250,43部華語電影入圍,沒有一部來自所謂的京圈,大部分為西北幫和港資的。
如:《霸王別姬》、《無間道》、《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活著》、《讓子彈飛》、《春光乍洩》、《喜劇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