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教育中,不少父母可能都遇到過這樣的問題:
才做過不久的練習題,題目稍有改變,孩子就不會了;
給孩子講題,發現怎麼講都講不通?
看了很多書,怎麼還是寫不好作文?
黑格爾曾說:“邏輯是一切思考的基礎”。面對問題就會轉不過彎,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竅門,那麼很可能是因為孩子的邏輯能力不夠強。
邏輯的本質是正確推理的規律,挖掘到問題點的核心,利用嚴謹的規則去解決問題。孩子在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要能夠看清題目的本質與規律,當孩子掌握了系統推導和收納的方法,就能夠擁有多維度解決問題的能力。
十三屆人大三次會議,教育部網站提出了加強小學生的邏輯知識教育,將邏輯思維能力納入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體系,未來邏輯學會貫穿在各門課程教學,關注小學生的想象、推理、設計、論證等高階思維過程,加強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但說到“邏輯”,腦海中浮現出的都是晦澀的專業術語、枯燥的概念。不要說孩子了,連大人看起來都頭疼。邏輯到底是什麼,怎麼才能給孩子用他們能理解的方式講清楚呢?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金嶽霖學術獎”獲得者、中央財經大學邏輯學教授張立英老師,專門為國內的孩子寫了一套邏輯學啟蒙書《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
北京大學邏輯學專業博士,荷蘭阿姆斯特丹大學、美國匹茲堡大學訪問學者。現為中央財經大學教授,青年龍馬學者,北京市邏輯學會副會長。常年從事邏輯學的教學科研工作。個人著作《概稱句推理研究》曾獲"北京市第十四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譯著作品有《瘋狂的羅素——邏輯學與數學的奇幻之旅》《這是事實嗎——用批判性思維評估統計資料和科學資訊》等。
《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這套書沒有枯燥的長篇大論,而是透過一個個可愛有趣的漫畫故事給孩子們講述邏輯的概念。提取了邏輯學中最為基礎的10個概念,讓看似枯燥的哲學邏輯學概念,像看動畫片一樣被輕鬆學習和掌握,提高孩子的邏輯表達力和自我認知力。
邏輯學到底是什麼?邏輯學教授提煉出的十個關鍵詞!
邏輯學是人類對世界執行的一種本質的觀察和總結,所以作為哲學分支的邏輯學,一直是被隱性忽視的一個基礎學科。
但在歐美教育中,邏輯學是小學五門必選課之一。雖然邏輯學不能代替具體的課程知識,但任何課程的學習,都離不開邏輯能力的作用。
張立英老師作為中央財經大學文化與傳媒學院邏輯學教授,從事邏輯學教學多年,有著紮實的專業知識,為了幫助孩子建立科學的知識體系,張立英老師提取了邏輯學中的十個關鍵詞,讓孩子用最快的時間搞懂“什麼是邏輯學”。
命題、推理、蘊涵、論證、謬誤、悖論、與或非、可能世界、簡單命題、公理與預設。十個邏輯學的關鍵詞,這些看似學術的名詞其實在生活運用中無處不在。
書中就穿插了日常生活中的實際案例,讓孩子看得懂也喜歡看,學習知識之餘,可以讓孩子將學到的知識同步實踐應用到生活中。
為什麼一定要讓孩子學點邏輯學?
某種意義上講,作為家長們最關注的數理化學科教育,邏輯學在其中扮演著最為核心關鍵的作用。一句話來講,邏輯能力強的孩子,他們其他學科的成就都不會差!
例如,在“數學”這個科目中,每一個層面的執行規律都可以用一個邏輯體系來表達。
從小學開始學習的基礎知識點、線、面、角、圓,都是出自歐幾里得《幾何原本》中的23條定義。歐幾里得就是透過邏輯學中的演繹推理,推出了許多世人原來不知道的定理,這本《幾何原本》也被廣泛地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教科書。
《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這套書中,張立英教授就透過生動有趣的例子告訴孩子如何建立公理系統,用這種方法加深孩子們對“邏輯”的理解。
建構公理系統,簡單來說,就是從一些公理出發,根據一定的法則,推出一系列的定理。
《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在介紹什麼是公理系統之後,接著就告訴孩子們如何透過公理系統去推理,如何實踐得出確證的結論。
“這是公理系統中的一個證明,(1),(2),(3),(4),(5)標出了證明的步驟,最後一步就是要證的結論。”
“由於公理都是永真式,分離規則能保證從真前提推出真結論,所以透過這樣的的證明得出的定理也都是永真式!”
一旦公理和規則給定,後續能推出的所有定理就都確定了。
可以豪不誇張地說,一切現代的科學都是建立在邏輯體系之上的。掌握這種這種方法,可以幫助孩子從而形成概念、作出判斷、進行推理,上升到理性認識,得出原來不知道的知識。
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嚴謹的邏輯結構來建立的學科體系,也是邏輯學能從已知推出未知的最明顯的例證。牛頓的力學三大定律、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其實也都是運用了這套公理系統,透過證明得到的結論。
培養良好的邏輯學能力,從此學好數理化不是夢!
擁有邏輯能力,才能準確清晰地表達思想
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寫作, 其中暗含的邏輯框架是非常重要的,邏輯學能夠幫助孩子準確清晰的表達思想,做出更為嚴謹、更具有說服力的推理和論證。
在歐幾里得的這套公理方法出現之前,亞里士多德提出了在邏輯學最重要的學說“三段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方式深深影響了歐幾里得,才有了後來的《幾何原本》。
三段論是個很簡單的理論,它包含了三個命題,前兩個命題是前提,最後一個是結論。
這樣說可能不好理解,我們先來看倆個例子:
第一個前提:所有被子植物都是開花植物。
第二個前提:毛茛科植物是被子植物。
結合兩個前提可以推理出:所以,毛茛科植物是開花植物。
第一個前提:蘭花都是依靠昆蟲授粉的。
第二個前提:大彗星風蘭是蘭花。
結合兩個前提可以推理出:所以,大彗星風蘭是依靠昆蟲授粉的。
達爾文在發現了大彗星風蘭這樣一個奇異的物種,並做出這個著名預測的過程中,也包含了一個有效的三段論推理!可見。無論在日常生活中還是科學研究中,三段論推理都很常見!
不過,並不是所有“三段論”都是正確的,有些可能是偷換概念。比如:
第一個前提:莎士比亞戲劇不是一個晚上可以演完的。
第二個前提:《哈姆雷特》是莎士比亞戲劇。
結合兩個前提可以推理出:所以,《哈姆雷特》不是一個晚上可以演完的。
雖然只出現了3個詞語或片語,但實際上出現了4個詞項,所以它根本就不是三段論。透過最基礎的三段論,孩子就能從根本上了解語言的邏輯框架。
現在學校常常組織的辯論賽,也是提高邏輯能力的一種方式。
辯論考驗的是能夠快速組織資訊,看清背後的結果,發現問題的本質,將零散觀點系統化、尋找論據及對方辯手的漏洞,這些暗含的都是邏輯學。
我們要學會詢問孩子更多的問題,讓孩子作出解釋、進行討論,持續地激發他的好奇心。
《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在每本書的最後,都有插入了互動一刻,在生活中可以讓孩子多試一試,根據前提來推理結論,養成在表達自己的過程中注重邏輯,給予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沒有死記硬背的邏輯學概念,讓孩子在《給青少年的漫畫邏輯學》的漫畫中,感受邏輯學與日常生活的聯絡,一看就懂,邊看邊運用!
不僅僅是孩子,家長也需要了解邏輯學
幫助孩子建立獨立思考能力同時,家長也能跳出固有思維
其實這套書,還非常適合家長和孩子一起共讀。邏輯學在中國一直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為從小沒有接受過邏輯學,日常涉及非常少,造成了多數人缺乏基本的邏輯常識,以及大的結構認識。
雖然隔壁家看手機、玩遊戲,但視力好著呢,所以視力不需要保護。
在日常生活中下,人會自然而然的依賴某些經驗,利用周圍的一些例子,得出一個不真實的結論。
因為這個例子有可能只是個例,所以得出結論是不嚴謹的。這時,我們就需要用到邏輯學的演繹推理、類比等常見的方法,加大對結論的支援程度,才能看清楚事情的全貌。
拿起這套書和孩子一起共讀,孩子建立獨立思考能力的同時,而家長也可以開啟視野,跳脫出固有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