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有日本媒體聯合日本工程師對華為旗下的一款5G手機華為Mate40E進行了拆解,統計資料顯示,國產零部件在華為Mate40E中佔比達到了56.6%,這算是目前國產化最高的一款旗艦,但即便如此,因為技術的限制,華為目前依舊無法生產5G手機。
看到華為旗艦國產化之後,想必不少消費者對高階領域的巨頭蘋果的“國產化”充滿了好奇。
蘋果曾經對外公佈過蘋果供應鏈的名單,其中,中國廠商的數量居多,已經達到了114家。但需要明白的是,中國供應鏈數量再多,在蘋果供應鏈的地位並不是不可取代。
因為,中國廠商提供的零部件在蘋果手機中並非是核心零部件,而真正核心元件,基本都是有美國企業提供,從最新款的iPhone13身上便能看出來。
日前,有權威專業機構Techinsight進行對iPhone13Pro進行拆解,並對手機內部的零部件進行分析。
從分析報告來看,iPhone13Pro最核心的處理器、音訊放大器以及UWB晶片等均是由蘋果自研,而記憶體和記憶體是由海力士、東芝提供。
而iPhone13Pro所使用的5G基帶則是由高通提供,射頻晶片、前端晶片等,均是由恩智浦、ST、博通提供,螢幕則是由三星提供。
從上述主要零部件供應名單來看,基帶晶片、核心晶片、記憶體、射頻晶片等手機內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手機最核心的部分,大部分都是由美國廠商提供,其次是韓國和日本。
顯然,在iPhone13Pro身上的核心晶片,沒有一款來自中國廠商,如果非要將中國供應鏈與iPhone13Pro晶片聯絡到一起的話,中國臺灣省的臺積電為蘋果代工了核心晶片。
所以,中國廠商更多的只是為iPhone13Pro提供代工、外殼、電池等並不重要的組成部分,相對來說,技術含量並不高。
雖然在蘋果供應鏈中有很多中國廠商,但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蘋果可以隨時換掉這些廠商,歐菲光便是前車之鑑。
在筆者看來,中國廠商能進入蘋果供應鏈,可能靠的是價效比,對於蘋果而言,使用國內供應鏈提供的零部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少成本的支出。
對比國內手機廠商來看,以小米為例,核心處理器由高通提供、螢幕來自三星、感測器來自三星和索尼等等。
可以說,小米的核心零部件幾乎都來自美日韓,這也直接導致小米產品利潤變低。
也正是因為國內產業鏈不完善,導致美國有機會卡住華為的脖子。
所以,中國手機廠商想要走的更長遠,國內供應鏈完善必不可少,尤其是核心部分,急需國產化。
總的來看,國產手機廠商與蘋果還是存在較大的差距,當然,這種差距需要手機廠商與國產供應鏈共同努力才能儘快彌補,唯有掌握核心技術,國產手機廠商在海外市場開疆拓土才有底氣,不怕被制裁打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