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紅網第七屆全國大學生“評論之星”選拔賽參賽作品
“月球表面”黑獨山,“水墨江山”現實景。這是今年暑假在網路爆火的青海旅遊打卡地黑獨山的介紹語。
黑獨山,位於青海大西北環線上,距離熱門景點冷湖大約15公里,屬於未被挖掘開發的戈壁。正因如此,它的神秘和自然之美讓它成為西北遊新晉熱門點。它如遺世獨立般的一方淨土,是大自然剝蝕、堆積後的鬼斧神工;同時,它更是如自然嬰孩肌膚般脆弱,生存環境的惡劣註定其自我調節能力的不足,遭遇破壞後需要的是上百年的自我更替與修復。
現代社會,人們穿梭於鋼筋高樓之間,三點一線的生活讓禁錮著的人們更向往神秘又安靜的風景。青海大西北環線成為一眾遊行者的聖地。人們駕駛著越野車馳騁於西北浩瀚無垠之上,叫囂著自由與冒險,在黑獨山表面留下一道道車轍。車尾捲起的塵土模糊著戈壁邊“車輛禁入”的標識,有人稱白如赤練的印子為獨特的風景線,卻更像道道難以磨滅的無血之疤。小到長城磚瓦上白色字印,大到遊客幾次三番成功闖入丹霞地貌,是公眾對於自然遺產淡薄的保護意識,是管理者在資源保護上的疏漏,更是自媒體下旅遊傳播媒介與旅遊產品的誇大對公眾的誤導。
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崇山沃野,大江大河。我們站立著,自當秉持敬畏之心。一些人認為,自然風貌、文化遺址是帶動當地旅遊業發展的不二法寶。人們需要去探索、去深入,才能欣賞其美,重溫其史,將它們的價值發揮極致。但遊人絡繹不絕,車輛肆意橫行,他們在自然身軀上極盡高歌,留下的是百年不滅之烙印與不可承受之毀滅。
旅遊部門的合理開發與管理則是必要前提。並非一切資源都能開發,也並非敞開大門便任人穿行。敦煌的女兒樊錦詩,堅決不讓敦煌莫高窟上市,進行充分市場開發。在她的努力下,莫高窟每天接待三千遊客,在保證基本收入維持下,儘量保護敦煌這顆大漠明珠,並且修建數字遊客中心以在洞窟開放的同時分流遊客。這便是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協同並進的典例,也是人類於瑰寶面前的敬畏與尊敬。
除此以外,自媒體對旅遊產品的誇大,對流量與熱門的追逐,使遊客逐漸削弱對自然資源與文化遺址的敬畏。“我破壞了6000年的原始地貌”等等一系列博人眼球的標題,洗腦著不明所以的看客。他們淡薄的保護意識成為不文明行為的導火索。
《國寶會說話》中有這樣一句,“江山留勝蹟,我輩復登臨。我們亦當盡己一技之長,使中華之天聲長共此文物而長存。”不僅國寶如此,自然地貌、文化遺址,它們都是自然億萬年演變發展的無形畫卷,我們登臨勝蹟,亦當使人類之聲共其長存。
文/方淼雯(湖南師範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