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貴州龍”,帶你瞭解古生物!要弄清楚什麼是古生物,以及它們在生物圈中所扮演的角色並不容易。但多虧了本月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一項研究,我們對至少一種遠古的食肉動物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那就是恐龍的一種——“貴州龍”,但貴州龍真的是來自貴州嗎?貴州龍的真實面貌到底是什麼?接下來讓我們一探究竟!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內使用大量LED聲光電巨幕還原貴州在白堊紀時巨型魚龍在海底遊弋的夢幻場景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內使用大量LED聲光電巨幕還原貴州在白堊紀時巨型魚龍在海底遊弋的夢幻場景
貴州省地質博物館內使用大量LED聲光電巨幕還原貴州在白堊紀時巨型魚龍在海底遊弋的夢幻場景
在2010年,研究人員於我國西南部貴州省發現一個動物標本,可以追溯到距今約2.4億年前的中三疊世時期。這是一條5米長的魚龍,名為“貴州龍”,是三疊紀海洋中魚形爬行動物的一種。而且,它們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強大得多。該魚龍腹部還有其他海洋爬行動物的殘骸,其殘骸是另一隻海洋爬行動物,名為“Xinpusaurus(新普薩魯斯)”。新普薩魯斯是霸王龍的一種,也是小型海洋動物的捕食者。
新普薩魯斯大約有4米長,而我們的魚龍僅僅只有5米長。並且魚龍把這麼大的新普薩魯斯給吃了,其殘骸還保留在魚龍的胃裡。我們很難找到像這樣的古代海洋爬行動物的胃內容物。因此古生物學家通常會根據它們的體型或牙齒形狀推斷出這些動物的飲食,牙齒鋒利的大動物更有可能捕獵大型獵物。但是像貴州龍這樣的魚龍牙齒是非常鈍的,所以被認為最適合捕捉像魷魚這樣的柔軟獵物。這項新發現有力地證明了這些動物是超級捕食者,至少在某些時候,它們會吃非常大的獵物。我們不確定它們是狩獵還是拾荒,但這項研究的作者認為,這種食肉動物現在可能還存活著。
這是因為胃化石中含有鰩魚的身體和腿,但是沒有發現其頭和尾。在海上拾荒的動物屍體往往會在頭尾分離前失去雙腿。因此,其胃中的食物肯定是自己捕獵所獲。更重要的是,在距化石23米的地方發現了一條無實體的尾巴。尾巴的大小和形狀與其殘骸是相匹配的。如果它真的是同一種動物的一部分,那麼它一定是被撕碎的,很可能是我們今天看到的海洋捕食者用的那種“咬一搖”的方法。它描繪了一幅相當兇猛的畫面,但同時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線索:史前海洋爬行動物的飲食可能比我們想象的要多。
中國曾經生活著許多魚龍,其中就包括了貴州魚龍(Guizhouichthyosaurs),這種外形長得像海豚一樣的海生爬行動物生活在距今2.4億年前中三疊世的貴州。別看今天的貴州位於西南內陸,地形上屬於多山高原,但是在三疊紀時期卻被一片海洋淹沒,這片海洋之中就生活著包括貴州魚龍、菊石、鸚鵡螺、海百合等史前海洋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