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國的實力也得到了提升,比如高鐵行業。要知道中國的高鐵受到世界上許多國家的青睞。統計顯示,我國高鐵總里程已超過3.8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
高鐵對於中國到底有多重要?
每逢佳節倍思親,遊子回家都是歸心似箭,能夠第一時間回到父母身邊,是每個身為孩子的人的心願。若是在古代,這種選擇無疑是一種期望。畢竟以古代的科技水平即使是再快的駿馬再好的船隻也無法一日千里,這就使得古人只能寫出低頭思故鄉這種詩句,來表達自己對家鄉以及家人的思念,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進步,便出現了許許多多古人難以想象的交通方式。而高鐵無疑是現在人們出去遠方最好的選擇。
高鐵不僅迎合了大多數人的心裡,以時間短、速度快、舒適、安全的特點,還使其便利性展現得完美至極!高鐵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特別是自從2008年我國京津客專地騰空出世,在這短短12年中國高鐵的變化與發展是在全世界的見證下進步,先是一系列世界先進的“和諧號”動車在全國飛馳,再是以震驚世界的姿態誕生的“復興號”系列動車,使中國高鐵不斷提高世界標準,屢創佳績。
我國高鐵的里程穩居世界第一,人民出行快速便捷。高鐵拉近了城市間的距離,增加著我國不同地區的文化交流進步,也深刻地影響著普通人的生活方式。2020年,成貴高鐵建成,結束了四川南部宜賓、雲南北部昭通、貴州西部曾經的歷史。寶蘭高鐵開通,也使得西北方面的地區全盤的納入全國的高速網路; 衢寧鐵路的開通打造出了浙閩山區黃金通道……
有無數城市、縣城的百姓迎來了“高鐵時代”; 從過去需要很長時間的公交車到下一個縣城只需要幾個小時甚至幾十分鐘。“兩小時經濟圈”、“半小時生活圈”,無數當年的期望夢想已成現實,人們在歡快的氛圍中盼望著交通網路帶來的對促進經濟增長。高鐵帶動區域協調發展,使社會經濟增速更加喜人。高鐵也帶來了自身的輻射效應。以高鐵所在城市為經濟發展起點,帶動當地經濟、文化、科學、教育、人才等強大資源優勢發展。
高鐵的建設促進了地方經濟結構的改善和升級,使地方特色逐漸凸顯自身特色產業結構,從而促進地方經濟的增長。使各地區的文化特色更加突出。而不同地方之間的經濟交流也會因為高鐵的連線而越來越緊密。高鐵線路上各企業的產品和原材料運輸也將有強大的運力支撐。此舉無疑是對當地經濟的一劑強心針。
拓寬扶貧致富路,百姓日子更紅火。“要想富,先修路”,高鐵建設將許多偏僻陡峭的邊緣地區也拉進了“快車道”,暢通了貧困山區和老區的交通要道,加快山區與城市之間的資訊交流,為貧困地區引進各種資源,加快了各個地區城市化的程序,也為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奠定交通基礎,減少出行辦事的困難。
如今,農戶的土特產“運出去”更為方便安全,讓山區老百姓多了一份可觀的收入。就連旅遊業也因高鐵而面臨新的機遇,各地的旅遊業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各地的經濟發展吸引了一波“新消費群體”。依託中國高鐵技術,地方特色經濟不斷推動貧困山區人民激發脫貧內生動力。貧困地區的人們期待著久違的生活變化,幸福生活指數在飆升。
為何高鐵需要永不鬆動螺母?
不過即使是我國如此強悍的高鐵技術,曾經也有著一項致命的短板。那就是一顆小小的螺母。沒有錯,可以造出如此巨大的鐵路網路的我們,當初也因為一顆小小的螺母而苦難。根據相關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雖然中國高鐵技術是眾所周知的,但這個關鍵部分來自日本工廠。
在普通的鐵路線路上,往往有專門的人員進行鐵路維護,以防止鐵路軌道生鏽和鬆動造成嚴重事故。因為鐵軌鋪設在枕木上,工人必須用螺母固定。但是列車執行時會產生很大的振動,對軌枕產生很大的壓力。
久而久之,容易造成螺母鬆動、錯位,從而影響鐵路安全。因此,有些人定期檢查鐵路,並重新擰緊鬆動的螺母。但高速鐵路時速350公里,一般架設在高架橋上,顯然給保養維修的施工帶來巨大問題。並且這項工程具有一定的危險與挑戰性,但如果因為螺母鬆動,導致高鐵列車出現事故,這個責任誰也承擔不起。所以當這個問題擺出來的時候。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是每一個高鐵技術團隊必須走過的一道龍門。
自從1550年第一個具有緊固功能的螺母問世以來,很多專業人士就煞費苦心地探索這項技術,使配件更加緊固,具有更強、更穩定的防松能力。為了防止螺絲螺母鬆動,人們想了很多辦法,後來逐漸形成了一些成熟的鎖緊技術,比如“摩擦鎖緊”、“機械鎖緊”等等。而幾年前,日本製造的鎖緊螺母在網上引起了軒然大波。
之所以讓人如此震驚,是因為日本廠商表示這款叫“永遠不會鬆動”。顧名思義,也就是說這種螺母的使用壽命非常長,甚至“永不鬆動”!這個日本製造的螺母叫“硬鎖”——鎖得很緊。
該螺母採用凹凸接觸面的設計,可以使機械零件之間的連線更加緊密,同時減少機械的磨損,進一步加強固定程度。日本“永不鬆動”螺母的優點是理論壽命為300到500年。實驗室測量的資料表明,這種螺母在30000次強烈振動撞擊後保持形體依舊穩定不會變形彎曲。由於這個螺母的特殊性,就可以廣泛應用於高鐵建設中。聽起來很簡單,但確實是當時鐵路問題的一個突破。
日本是高鐵的發源國,最早的高鐵線路是來自日本的新幹線。當時中國國內高鐵技術還不是很成熟,因此只能從國外引進技術才能夠成功建造高鐵。就如同古語所言:千里之堤,潰於蟻穴。在我國高鐵建設過程中,動車動力的壓力和長期積累的風雨所造成的鋼軌磨損,已經成為工程程序中的巨大障礙。
同時,高鐵執行過程中產生的振動也會導致部分部件鬆動,增加高鐵執行風險。由於高速移動的狀態下,螺母可能在運動過程當中產生鬆動,從而容易發生事故,大大增加了安全隱患。如果真發生不幸,後果可想而知。
因此,中國也選擇推出這款“永不鬆動”的螺母。這個螺母雖然小,但它在高鐵建設中的作用是決定性的!雖然只是一顆堅果,但其核心技術在國內還沒有掌握。而因為日本設計至上,中國自緊螺母在研發過程中必須繞過日本專利。否則,如果我們不掌握這項堪稱科技命脈的技術,我們可能會被迫放棄許多方面的許多利益。
“永不鬆動”螺母在投入國際市場之後,憑藉其卓越的效能“一枝獨秀”,這個部件在市場上面世後。它的銷售數目立馬就達到了世界市面上的42%,日本方面對此現象感覺十分滿意,甚至因此生出了幾分盲目的驕傲與自信。
為何中國之前製造不出永不鬆動螺母?
其實這個問題與前幾年網路上鋪天蓋地的“中國圓珠筆芯進口”十分相似,這種螺母產品同圓珠筆芯一樣,都屬於十分冷門的工業產品。不是我們不能造,而自造不如外購更“經濟”。 在全球產業分工越來越緊密的今天,在利益最大化的市場經濟環境下,透過國際合作採購這部分非核心配件顯然更具成本效益。
事實上,中國高鐵的所有核心部件都已經在中國製造,整體部件國內80%以上的產出率可以說是全球無與倫比。非核心部件採用“吸收主義”是一種無成本效益,不僅可以節省可觀的研發經費,還可以為國產機車的執行節省時間。
成熟的產業國產化之路,從來不是追求配件100%國產化,而是可持續發展的“國產化”之路,是在全球產業鏈中取長補短。中國在工業領域有著無與倫比的潛力。雖然我們有很多缺點,但是強大的工業基礎是我們最大的優勢。
中國新的突破——永不鬆動螺母
我們所謂的“短板”只是因為我們不在乎。每當我們集中精力克服某個技術困難時,我們往往可以很快取得顛覆性的成果。這一點從往年的“圓珠筆芯”事件就可以看出來。此外,中國不僅打破了日本工業的神話,也打破了小堅果的神話。在特殊鋼領域,日本長期佔據世界領先地位。
日本每年出口特殊鋼,佔世界特殊鋼出口的33%。然而,近年來,我國在特殊鋼領域也取得了重大突破。2017年,中國寶鋼開發的新型特殊鋼問世。這種特殊鋼的強度高達2200毫秒,比日本的NS110特殊鋼還要強。所以我們並不需要妄自菲薄。
如今中國的工業實力已經非常強大。不僅是在這種螺母的技術上,也不僅僅是高鐵技術,我們的工業實力也體現在各個方面。例如中國的軍工技術,由開始的高價從國外進口,現在,隨著自主研發、自主生產甚至出口的實現,一些裝置的先進水平逐漸領先世界,這標誌著中國變得更加強大。
其實“永不鬆動”系列部件的研發企業當初就公開表示,就算它把“永不鬆動”系列部件的設計圖紙,細節,思路和相關原理公佈出來給其他國家學習觀察,也不可能會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複製成功!
日本企業極度膨脹的內心被全世界發現,但絕大多數國家卻無可奈何,但是我們中國卻偏偏要挑戰這一個“不可能”。雖然這些我們的高鐵技術似乎與日本螺母強行“繫結”,形影不離。但資料顯示,中國對日產堅果的依賴程度日益降低。
目前在建高速機車使用的日本螺絲數量逐年減少。在造一些“低速”車的時候,完全使用國產替代品。事實上,早在2002年,中國就開發出了結構類似的“永不鬆動”螺母,並將其應用於青藏鐵路建設。2015年,我國自主研發了新型自緊螺母。這款新產品的鎖緊效果比焊接件強,幾乎可以追上日系產品。
再後來透過研究“永不鬆動”的設計原理,中國企業很快發現,這一設計原則符合中國傳統建築結構——“榫卯”,廣泛應用於故宮等歷史悠久、至今屹立不倒的古代帝王建築。在瞭解了這個原理之後,中國很快發明了一種“自鎖螺母”,這種螺母耐久時間更長,受到的摩擦力更小,更容易使用。進入市場後也很受歡迎。這無疑狠狠“打了日本人的臉”。
事實上,中國可以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崛起。除了中國軍民的不懈努力,更多的是一段黑暗的過去,我們在弱小的時候,被人隨意欺負,被人欺負。沒有哪個國家比我們更能理解“落後就要捱打”這句話的含義。所以當我們不在乎某種技術,選擇購買而不是自主研發的時候,並不是我國實力不如其他人。
我們選擇把力量投入其他更為困難,更為險峻的專案之中,但如果有人認為這就是我們無法克服的天險,並以此來嘲笑我們,甚至以此來威脅我們的利益的時候,我們的祖國也會用我們的實力來告訴他們我們的強大。
在高鐵領域,日本想要用一個螺母來扼住中國喉嚨,這是絕對不可能的,中國高鐵的自我技術程度越來越高,也可以生產各種相應的零部件。中國無縫鐵路技術領先全球,這也是中國高鐵能夠走出國門,不斷擊敗日本,獲得國際訂單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