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我這輩子就是為研究藏藥而生” ——記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魏立新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我這輩子也許就是為研究藏藥而生。”說這句話的人叫魏立新。高高的個子,溫文爾雅,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長時間在青藏高原從事藏藥研究。
魏立新有個宏大的理想,希望自己為之奉獻終身的藏醫藥研究能夠造福於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的健康事業。
1987年,魏立新考入北京農業大學生命學院微生物專業。他說:“直到今天,我都不後悔自己當年的選擇,因為那是我夢想開始的地方。”
1991年,魏立新進入中國科學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工作。1993年,魏立新開始跟隨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的張寶琛研究員,作“塞隆骨”的質量標準研究,他大膽創新,經過一年多的不懈努力,使用特有的氨基酸去定量膠原蛋白,使“塞隆骨”的質量標準研究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塞隆骨”是一種治療風溼病的特效藥,“塞隆骨”及其系列產品的研究成果,先後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三等獎、中國科學院及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至今已經產生了數以百億計的經濟效益。
魏立新和他的團隊在野外實地研究。本人供圖
如果說“塞隆骨”是魏立新藏藥人生的起點,那麼起源於印度的藏藥材“蒂達”在中國的成功引種栽培,則成為他人生座標上的重要標記。
“蒂達”是藏語中對印度獐牙菜的稱呼,是藏醫中用來治療肝病的首選藥物,僅在尼泊爾、印度有分佈。藏醫用其入藥1300多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藏藥標準》收載的200個成方製劑中,有30個處方使用蒂達,佔總方劑的15%。但隨著使用量、使用頻率的快速增加,蒂達的野生資源面臨枯竭。因此,國際上開展了蒂達人工栽培的大量研究,但當時人工栽培的種子出苗率等問題始終得不到解決。
2004年,為了實現在中國對蒂達的引種栽培,魏立新帶著團隊去尼泊爾尋找蒂達並採回種子,經過艱難的研究,歷經無數次失敗後,終於在溫室中完成蒂達種子萌發、出苗、抽薹、開花、成株、開花及病蟲害防治等關鍵技術研究,在世界上首次成功完成了該植物的人工栽培實驗。
魏立新的秘訣在於把種子一顆顆地挑出來。蒂達的種子很小,一千顆種子才相當於一粒小麥,也就是說一千粒種子僅有25毫克左右。這麼小的種子撒入土中,用肉眼根本無法觀察。如果土壤不平整,對於種子來說就相當於落入了萬丈深淵,根本無法生長“。很多人沒有種植成功,是因為不知道種子的真實大小。”魏立新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
“一開始決定從事藏藥研究時,我的導師曾告訴我,統一藏藥標準幾乎是件不可能的事,但我看到其對藏醫藥發展的重要意義與創新的機會時,決定迎難而上。”魏立新說,他當時的志向就是統一藏藥標準,用現代科學方法解釋藏藥的有效性,讓藏藥走向世界。
苦心人天不負。2014年,在青海省科技獎勵大會上“,藏藥安全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專案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藏醫藥研究領域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獎項,並不是第一次,但這次意義格外不同。
“中醫藥走向世界,人家不承認,認為重金屬超標。藏醫藥走向內地,很多人也不接受,說全是礦物藥和重金屬,不敢吃。”說起當時藏藥所處的尷尬境地,魏立新直指要害。
多少了解點藏醫藥的人都知道,重金屬在藏醫藥中的運用非常普遍“。佐太”被視為藏藥中的至寶,其秘而不宣的炮製工藝讓藏醫藥蒙上了一層神秘面紗。事實上,它是歷代名藏醫透過對水銀進行特殊炮製加工而得到的具有奇特療效的製劑,也是生產“七十味珍珠丸”等珍寶類藏藥的主要原料,但就是這眾藥之王,重金屬含量“超標”。
藏醫藥歷史悠久,在上千年的臨床實踐與應用中,很多藏藥製劑並沒有顯示出其明顯的毒性。但時代發展至今,市場對藏藥的要求越來越嚴格,由於重金屬超標問題,藏醫藥發展曾一度舉步維艱。
“重金屬超標,超的是什麼標?”作為多年從事藏醫藥研究的科學家,魏立新有點兒憤慨“,是以西方對食品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藥品,才會有這麼大的問題。”
“佐太”炮製工藝闡述的難點,一是輔料,二是程式。傳統工藝中,佐太的炮製有70種輔料之多,經藏醫院老大夫鑑定合格的輔料都被送往魏立新團隊的實驗室,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分析成分,得到成百萬的資料需要整理歸納、分析,工作量之大,常人難以想象。“70多種輔料,除了幾種動物的之外,其它植物的都基本搞清楚了。”魏立新坦言,傳統炮製工藝有合理的部分也有不合理的部分,需要從科學角度出發,審慎地做出解釋。
有了對“佐太”輔料及其炮製工藝的科學性闡述,魏立新及其科研團隊接下來的工作,就是整合藏藥產品的質量控制技術,幫助企業制定標準,規範藏藥生產。專案團隊制定並由省藥監局頒佈藏藥材炮製規範品種244個,制定與提高國藥準字號企業標準97項。這兩個資料對於藏藥生產企業,無異於插上了一雙騰飛的翅膀。
“西醫在朝,中醫在野,民族醫藥流落在江湖。”魏立新用這句話概括了包括藏醫藥在內的民族醫藥當時的發展現狀。作為民族醫藥領域的科學家,他的工作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解釋清楚藏藥的安全、有效和可控性問題“。藏藥安全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研究及應用”榮獲青海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這是藏醫藥研究近20多年取得的成果。
30年來,魏立新立足青海高原,攻堅克難,積極研發、傳承中藏藥精髓,在守正創新中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和水平。
針對制約中藏藥行業發展的重金屬安全性評價、整體質量控制水平提升、傳統複雜炮製工藝闡述三大難題,創造性運用同步輻射等尖端技術,階段性解決了微量重金屬體內定位的世界性技術難題,建立了“結構—劑量—時間—狀態—配伍”與毒效關係的重金屬安全性評價新模式,在藏藥安全性評價新理論建立與質量控制關鍵技術創新方面均取得突破性進展。同時,為青海藏藥企業制定51項國藥準字號標準。
未來,將以推動我省中藏藥和冬蟲夏草產業升級為目標,透過攻關汞、砷等重金屬有效性評價技術難題,為保障與帶動青海牧區鄉村振興與農牧民增收,探索新思路,尋找新辦法。(倪曉穎 解立紅)
來源:青海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