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商品價值由供需關係來決定,簡單來說,當市場供不應求的時候,價格也就水漲船高,畢竟物以稀為貴,可一旦供大於求時,價格下跌也是合情合理。從經濟學角度來看,一個只漲不跌的商品並不是一件好事情,相反有序的漲跌才能更好地刺激市場前進。
如果將這個底層邏輯放在房地產行業中,請問行得通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客觀來講,介於房地產行業的特殊性,當下市場並不存在供大於求的現象存在。原因很簡單,住房的本質需求在發生變化,表面上來看,我國房子已經足夠30億人居住,這就代表著剛性需求。而從更加深層次來看,能夠滿足孩子上學的房子又有多少套呢?對此我只能說數量屈指可數,這就代表著以小換大的需求。
平心而論,作為一個發展歷程超過20年的房地產行業來看,我們不應該固定觀點去看待市場變化。在國民經濟快速崛起的時代下,房價上漲也是必然趨勢,關鍵在於背後的老百姓收入漲幅有沒有變化。其次以前講究的是吃得飽、穿得暖,而如今重點早已經是精神層面的享受。
當看到這裡時,有一則資料值得大家關注,那就是我國城鎮住房擁有率為96%、戶均套數1.5、戶均資產超過300萬。僅從這赤裸裸的結果來看,相信大多數人都拖後腿了,或者說隨著城鎮率程序的大城市吸虹效應,房地產資源分佈兩極分化成為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就今年樓市格局而言,毫不客氣地說這是歷年來調控最為嚴格、貫穿最為深入的一次。對此也有專家表示這也有可能是最後一次,因為人口紅利迎來轉折點,今年樓市“大整頓”要來了,正在波及全國各地。短期來看,當前各地對房價的“底線”各不相同,由此導致限漲和限跌不同的基調同時存在,但細心分析你會發現一個問題,那就是一線城市控漲,部分四線城市才控跌,這完全符合當前戰略“穩房價”的預期。而在另一邊央行、銀保監會、住建部等部門頻繁出手,降負債、撤回新政、超額罰單等一系列曾經不能想象的事情,今年都成為現實。
與此同時,據不完全統計,截止9月22日,江西省、雲南省、海南省、廣東省、河北省、安徽省、福建省以及蘇州市、淄博市等地區,陸續發文整治規範房地產秩序,在房貸業務受到監管、開發商融資受到衝擊的宏觀背景下,其釋放的訊號值得大家深思。
從這一系列通知來看,都有幾個共同點,那就是房地產開發、房屋買賣、住房租賃都是整治的重點,說白了涉及到購房者的整個環節。而從物件來看,開發商、物業、中介的監管都在其中。從自身經歷來看,對於準備買房的人來說,預售制、公攤面積成為重點。而已交房款的人來說,按期交房成為一種擔憂,如果說監管部門針對這一部分進行梳理最佳化,其效果恐怕不亞於遏制房價上漲,或者說這種福利,對於購房者更加實在。
至於為何造就這一股風向,最近高層24字定調恐怕才是關鍵,央行在第三季度例會上,明確對房地產行業做出強調,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發展,維護住房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僅從這一句話來看,我們得明白一個道理,當下樓市處於收尾階段,這一次金九銀十的資料並不在心理預期,迴歸年底,是時候開發商衝擊業績的時候了,此時也不排除個別開發商打破規則,但不管怎麼說,保護購房者權益才是最核心最關鍵的,如期交房、房屋質量合格、物業人情化,這些恐怕才是購房者最後的期望,所謂的房價下跌,看似很近,其實實則摸不著。
總的來說,本輪調控風向變了,今年上半年重點是整治開發商,而中間時間段土地集中出讓成為最亮眼的點,但落地資料和理想中仍有一定差距。至於第四季度的市場風向,我只能說建議開發商將重心放在正在進行中的專案,切莫辜負老百姓期望,也許對於開發商而言,那也只是一個90平方米的磚石水泥,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卻是所有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