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它們回到了故鄉阿富汗,還曾在2021年2月被阿富汗前政府帶到總統府向民眾展示。誰料幾個月過後,隨著加尼政府倒臺,這些文物竟然有部分丟失了!就連塔利班也表明,如果確定寶物被運送出國,將被認定為“叛國”行為。
原本大家就已經對塔利班2001年轟炸了世界文化遺產巴米揚大佛而心有餘悸,現在在國家動盪混亂之際,文物藝術品不可避免再次遭遇不幸,真是令人痛心不已。
巴米揚大佛被毀前後對比
巴米揚大佛深藏在阿富汗巴米揚山谷的巴米揚石窟中,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
政權更迭、戰爭對文化藝術的破壞顯而易見,但此外,它們的遭遇還遠不止這些。
戰火
戰爭對文物藝術帶來的創傷想必沒人比我們更懂。近代中國被西方列強侵略,歷經多次戰爭,許許多多的珍貴文物流失海外,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目前已有7尊以不同方式迴歸了祖國。
2019年11月13日,澳門賭王何鴻燊捐贈的馬首銅像迴歸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
二戰期間,盟軍對德國東部城市德累斯頓發起了轟炸行動,整個城市幾乎被夷為平地,死傷無數。收藏有拉斐爾、提香、倫勃朗等名家精品的德累斯頓歷代大師畫廊,雖然在戰爭期間轉移了大部分的藏品,但還是有一些不幸被炮火摧毀。法國畫家古斯塔夫·庫爾貝描繪底層人民艱苦勞作的《碎石者》就在這次襲擊中遇難。
庫爾貝《碎石者》,165×257cm,1849
倖免於難的作品則在戰爭結束時被蘇聯紅軍沒收。除了因戰爭損毀的154件以及後來被歸還的206件作品外,仍有大約450件下落不明。
除了毀於炮火,二戰期間還有大量藝術品被納粹搶奪、低價收購或沒收,據估計納粹共偷走了歐洲所有藝術品的五分之一。2010年,德國警方開始調查一個名叫科尼利厄斯·古利特(Cornelius Gurlitt)的形跡可疑的老頭。
科尼利厄斯·古利特
結果2012年,警方在他位於慕尼黑的髒亂公寓內有了一個驚天大發現,這裡簡直就是一個藝術寶庫,約1500件藝術品(含科尼利厄斯另在薩爾茨堡公寓內的藝術品)包括畢加索、馬蒂斯、莫奈、夏加爾、丟勒和德拉克洛瓦等終於重見天日。
莫奈《滑鐵盧橋》
弗朗索瓦·布歇作品
科尼利厄斯的父親是一位有納粹背景的藝術品經銷商,科尼利厄斯一直靠售賣這些繼承來的藏品為生。根據德國法律規定,對被掠奪作品的索賠期限是30年,所以現在來看,科尼利厄斯卻的確是這些作品的所有者。不過,科尼利厄斯在2012年被警方發現這些藝術品後,也表示同意將作品歸還給能夠證明的合法繼承人。
2019年,德國文化部長(右)將原屬於法國猶太政治家喬治·曼德爾(Georges Mandel)收藏的托馬斯·庫圖爾(Thomas Couture)作品歸還給了其家人
2014年,科尼利厄斯去世,留下遺囑表示將自己的財產捐贈給瑞士伯爾尼美術館。美術館方則表示證明屬於被掠奪的藝術品部分將不會被接收。
科尼利厄斯部分收藏
科尼利厄斯收藏2017年在德國展出
德國警察在這隻箱子裡發現了莫奈作品
2001年9月11日(美東時間),恐怖分子劫持兩架客機分別撞向了紐約世界貿易中心一號樓和二號樓,兩座建築相繼倒塌,同時其周圍的建築群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這次恐襲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和財產傷害,其中也包括了藝術品。在世貿中心辦公的企業和機構有很多都收藏了大量藝術品,同時這裡也展出了不少由港務局委託創作的公共藝術作品。據報道,其中一家公司內就有著約300件的羅丹雕塑。
亞歷山大·考爾德受委託為世貿中心廣場創作的雕塑現在只剩下了碎片
陳列在二號樓大廳內的由西班牙藝術家胡安·米羅創作的掛毯被完全損壞
失竊
藝術品失盜可以說是在失蹤藝術品名單中最為常見的一種型別了。就連《蒙娜麗莎》《吶喊》這些名作在歷史上都曾被盜過,好在它們現在都已迴歸博物館並被保護起來。不過,仍有大批的藝術品直到現在還無影無蹤,比如下面的這起史上最大的一宗博物館盜竊案。
31年前,兩名盜賊裝扮成警察進入波士頓伊莎貝拉·斯圖爾特·加德納博物館,盜走了13件總價值約5億美元的藝術品。
博物館內景
1990年3月18日凌晨,兩名“警察”來到博物館,向保安表示接到了關於騷亂的報告,要求進入博物館檢查。保安絲毫未懷疑,讓“警察”透過員工通道進入館內。後果可想而知,兩名保安被鎖在了地下室。
而“警察”則變身竊賊,在81分鐘內盜走了13件價值連城的作品,包括3幅倫勃朗、1幅維米爾、1幅馬奈、5幅德加、1幅霍爾法特-弗林克,1件中國青銅器和1件青銅尖頂飾。
維米爾 The Concert,1663-1666
倫勃朗 Christ in the Storm on the Sea of Galilee,1633
馬奈 Chez Tortoni,約1875
博物館董事會對於此盜竊案的懸賞金額如今已提升到了1000萬美元,而且針對那件拿破崙一世時期的青銅尖頂飾,還單獨提出了10萬美金的懸賞。同時,博物館也還保留著這些失竊作品的畫框和位置,希望它們能夠早日迴歸到博物館中。
難以置信的意外
2017年,藝術家西蒙·伯奇(Simon Birch)的系列作品正在展出中,這是一組由不同材料製成的冠冕,包括金屬、大理石、石頭、木材、尼龍等,藝術家表示它們象徵著權力的脆弱本質。
有人似乎是想要驗證下權力的本質,於是當她蹲下來和展品自拍時,不小心失去平衡撞倒了一個展臺,接著展臺便猶如多米諾骨牌一樣整排都倒了下去。掉落下來的16件作品有著不同程度的損壞,據藝術家表示,每件作品的價格在2萬美元左右,不過由於沒錢,作品並沒有上保險。不過藝術家也說,因為是意外事件,所以並不會起訴女孩,另外也負擔不起訴訟費用。
莫瑪特(Momart)是倫敦一家專門從事藝術品儲存、運輸和安裝的公司,客戶包括泰特美術館、白金漢宮、國家美術館等知名機構。這家公司的藝術品儲存倉庫在2004年曾發生了一場火災,大火吞噬了諸多英國著名當代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翠西·艾敏、達明安·赫斯特、莎拉·盧卡斯等,其中包括英國年輕藝術家的最大藏家之一查爾斯·薩奇(Charles Saatchi)的100多件藏品。葬身火海的藝術品價值據估計達到了5000萬英鎊。
毀於火災的翠西·艾敏《我睡過的每一個人(1963-1995)》
盧西安·弗洛伊德是知名的英國藝術家,也是著名心理學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孫子,就連英國女王也主動找他為自己創作肖像畫。2000年,一件弗洛伊德的小型畫作被送到蘇富比拍賣行上拍。不過,這件作品一直未出現在拍賣現場,經工作人員查詢監控才發現,裝著作品的板條箱被錯誤地放置在了存放空箱子的地方,結果勤勞的工人們便將箱子連同估價為100,000美元的作品一齊當成了無用的垃圾而送入了破碎機進行銷燬。這……
弗洛伊德為英國女王創作的肖像
瘋狂的人
想象不到,當面對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品時,一些“瘋子”怎麼會選擇去破壞它?
米開朗基羅《聖母憐子》,1499
這件聖母憐子雕像是文藝復興三傑之一米開朗基羅的傑作,也是唯一一件有藝術家簽名的作品。目前存放於梵蒂岡的聖彼得大教堂。對於一位兒子已經30多歲的母親來說,米開朗基羅塑造的聖母看起來卻年齡不大,對此藝術家本人的看法是:聖潔的女人看起來比正常人年輕。
聖母胸前的帶子上刻有簽名
1972年5月21日,一個精神不太正常的地質學家拉茲洛·托特(Laszlo Toth)走進教堂,用錘子攻擊雕塑,同時大喊:“我是耶穌基督,我已經復活了!”這次襲擊嚴重損壞了雕像。聖母的鼻子和胳膊斷了,其他地方也有破壞痕跡。
據說掉落的碎塊數量就超過了一百,有些還被其他圍觀者撿走了,當然後來有一些被歸還。其他缺失的部分最後則是從與雕像同材質的複製品中取材進行了修補。
修復前後
達·芬奇的《聖母子、聖安妮和施洗者聖約翰》現藏於倫敦國家美術館,據猜測是一幅草圖。
達·芬奇的《聖母子、聖安妮和施洗者聖約翰》,141.5×104.6cm,1500
1987年,一位名叫羅伯特·坎布里奇(Robert Cambridge)的男子來到美術館,從衣服裡拿出一把霰彈槍,向達·芬奇的這件作品進行射擊。雖然作品前面有著防護玻璃,但還是避免不了子彈強大的衝擊力,破碎的玻璃也對畫作,尤其是聖母胸口部分造成了不小的損壞。
該男子表示,他之所以這麼做的原因是對“英國的政治、社會和經濟狀況”強烈不滿。經過專家精心修復,這幅畫作得以在1989年重返美術館與觀眾見面。嗯,也可見禁槍的重要性了吧?
列賓《伊凡雷帝殺子》,199.5×254cm,1885
《伊凡雷帝殺子》是俄羅斯知名畫家列賓於1885年創作的油畫。伊凡雷帝即伊凡四世,莫斯科大公,1547年至1584年在位,被認為是一位殘暴的統治者,所以也被稱為“雷帝”(即“可怕的伊凡”或“恐怖的伊凡”)。據說這位性格陰晴不定的伊凡,因認為兒媳衣著不合規矩而對其進行毆打,導致兒媳流產,兒子聞訊趕來後他又失手將兒子打死。受188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遇刺事件的啟發,列賓創作了這幅作品,被莫斯科商人帕維爾·特列季亞科夫(Pavel Tretyakov)買下並在他的同名畫廊中展出。1913年這幅畫遭到一名精神病患者的破壞,他用刀將畫砍了三下。列賓當時還活著,親自修復了它。
2018年,這幅畫再一次受到破壞,一位醉漢認為畫作內容並不符合歷史,在酒精的作用下,他拿起畫廊地上的隔離欄杆打破玻璃罩,砸向作品,同樣也導致了三處破損。目前,畫作仍在修復之中。
拙劣的修復
時間對藝術作品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大的威脅。自藝術品誕生始,在其流轉的過程中,總會避免不了遭遇如光照、灰塵、發黴、汙物,以及本身材質老化等問題。這時就需要有專業的修復人員來對其進行一番“手術”,不過這個世界上也總有一些“藝術愛好者”,在沒有一定的審美和專業技術傍身的情況,就貿然對藝術品“上下其手”,不但對文物藝術品造成了損害,也為世界增加了一點笑料。
西班牙小鎮博爾哈的一座教堂中,有一幅由西班牙畫家Elías García Martínez於1930年左右創作的壁畫《試觀此人/看啊,這個人!》(Ecce Homo,猶太總督本丟·彼拉多命令士兵鞭打耶穌基督後,向眾人展示身披紫袍,頭戴荊棘冠冕的耶穌時,對眾人說了這話)。
原本這幅壁畫一直安安靜靜地呆在牆面上,直到2012年,一個虔誠的教區居民、80多歲的老太太Cecilia Giménez,決定打破寧靜,她不能接受這幅畫現在有點斑駁的樣子,決定聽從內心的感召,對其進行“翻新”。後果可想而知,原本悲憫的耶穌被畫成了毛茸茸的樣子。
多虧了網際網路,“耶穌毀容”的訊息傳到了全世界,迅速上升為網路現象,畫作也被戲稱為“猴子基督”“土豆基督”。
原本默默無聞的小鎮由此變得名聲大噪,以至於教堂開始收費看壁畫,出售衍生品,Cecilia還可以從相關產品收益中獲得49%,其餘的部分則被捐獻給慈善機構。
有作曲家和編劇還根據這一“藝術史上最糟糕的修復”事件,編寫了一部音樂劇Behold the Man。
音樂劇編劇Andrew Flack(左)與壁畫修復者Elías García Martínez(右)
圖坦卡蒙黃金面具,可謂是除了金字塔外最為知名的埃及文物了。它是公元前1332-1323年在位的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圖坦卡蒙死後所戴的面具,重量超過10公斤。
2014年8月,由於工作人員的不小心,面具鬍鬚被弄掉了。之後令人氣憤的是,可能是出於迅速掩蓋失誤的目的,博物館並沒有使用專業修復的方法,而是草率地用環氧樹脂膠將鬍鬚與面具粘在一起,並用工具刮擦掉多餘的膠體,面具也被弄出了劃痕。
直到次年1月,這次“事故”才被發現,並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好在德國專家出手,清除掉環氧樹脂,並選擇用一種古老的的粘合劑——蜂蠟,完成了這次修復。8名博物館工作人員也因“嚴重失職”的罪名遭到指控,包括一名博物館館長和一名修復館長。
2015年10月,德國專家Christian Eckmann在埃及博物館修復面具
“好心辦壞事”的毀容式修復,可不是國外獨有,國內的例子也比比皆是。
2018年,一張四川資陽市安嶽縣石刻文物修復前後的對比圖在網上火爆流傳,原本古樸端莊的佛像,經過“上妝”後變得十分豔俗。當然後經查證,這並不是近幾年的“傑作”,而是1990年代由當地群眾自發捐資重繪。
網友@五角楓發文稱,自己2011年去到遼寧省朝陽市雲接寺遊玩,見到了寺裡的清代壁畫。結果2013年舊地重遊,發現壁畫已被“修復師”覆蓋上了大紅大綠的“年畫”。
對於文物修復,通行的一般原則就是“修舊如舊”,最大程度保留文物原貌,更不得對文物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文盲可怕,美盲更可怕,建議動手前先去看十遍《我在故宮修文物》!
(文章來源於藝術商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