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齊白石稱道的清代著名畫家孟麗堂的繪畫路徑,與“海上畫派”和“嶺南畫派”相向而行。循著這條脈絡,我們一同看看他的從藝軌跡。
孟麗堂以山水畫較早成名於滬上,被後世傾服,這在《齊白石畫語錄》中是有記載的。齊白石在其《題杯花》畫中雲:“作畫最難無畫家習氣,即工匠氣也。前清最工山水畫者,餘未傾服,餘所喜獨朱雪個、大滌子、金冬心、李復堂、孟麗堂而已。”齊白石對孟麗堂的畫還有讚賞:“得觀筠庵所藏孟麗堂畫冊,筆墨怪誕卻不外理,可謂畫中高品。當時海上名家之作於此翁之作並看,任阜長、張子祥等皆愧死。”在繪畫上,齊白石選擇的學習物件是八大山人、金冬心、李復堂、孟麗堂等士人畫家。這與齊白石的身世、氣質有某種契合處。
清人姚元之所撰《竹葉亭雜記》卷五就曾記載:“麗堂善啖,無室家兒女,一身孑然,居京十餘年,亦不與人結納。目短視,作畫時常以筆蘸色,每誤蘸水,則以水塗之,及紙幹,但存魂而已。與其人善,落筆則必精心於高古一派;以其人俗,則作俗畫與之。然其所謂俗者,每得佳畫。所謂高古者,半水半墨,若在煙雲縹緲間矣。若不喜其人,則以其紙作畫而他贈焉。其性之幽僻又如此。”
孟觀乙,字麗堂,號云溪外史,陽湖(今江蘇常州)人,流寓桂林。與宋藕塘同為李氏環碧園秉綬上客,善畫。早歲工山水,晚年專花鳥,兩目失明,猶能摩挲作畫。其視朱成碧,以方為圓,全以至神行,別饒逸緻。
孟觀乙是清代中期山水畫和花鳥畫大家。從滬上再到嶺南,雖一介布衣,但他的人生跌宕起伏,且從藝軌跡與近現代逐漸形成的“海上畫派”和“嶺南畫派”相向而行,淵源頗深。
孟麗堂山水冊,首幀上部題識:“庚子秋月云溪外史寫山水冊頁八幀於滬上”,鈐印:“孟觀乙”,篆書陽文,右下角鈐印:“陽湖”,篆書陽文。
餘下七幀沒有題識,僅鈐蓋“陽湖”印章。冊頁中八幀畫的意境表現的是訪友、待渡、聽濤、禪靜、泛舟、空寂、觀松、暮歸,或岸石突兀、林木蕭疏;或屋隱水緩,小舟橫斜;或飛瀑流垂,側耳聽濤;或千仞巨巖,空靈俱靜;或舟楫往復,抱水依山;或高屋藏峰,水霧連天;或壽者觀松,人高為峰;或寒山映雪,搖槳臨岸。
冊頁中的設色青綠山水有米家山水的筆法,“吳門畫派”的精細,亦有董氏山水開合的氣勢,更有“四王”山水中“虞山”後脈的餘韻,可謂用筆謹嚴,工整細緻,奇肆雄闊,開合有度。即使是純以墨色表現山水意境,也是酣暢淋漓、深邃高妙、法度規整。不模仿一家,而能取眾家之長,並獨出己意,難怪孟觀乙的山水畫技法受到齊白石的讚許。
冊頁末有一開題跋:“畫乃無聲之詩。有能品、有妙品、有神品之分。用筆謹嚴者能品也。遐人張愷題。”鈐“張愷之印”篆書陽文。張愷,字遐人,號霞岑,江蘇吳江人。寫真為朱紀尊高足。他工山水、人物、花卉。此外,還有三方收藏鑑賞印:“伴石齋藏”“志武讀碑”“沽上於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