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nsored links

文物說史|古人的風雅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

文物說史|古人的風雅


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典故代代相傳,這是故宮博物院藏元代畫家王振鵬繪《伯牙鼓琴圖》,圖中鼓琴者為伯牙,傾聽者為子期。(資料圖片)

文物說史|古人的風雅


陳洪綬、華嵒的《西園雅集圖》中,一位高士正在石上題字,另一位高士在旁觀看,小童捧硯臺側立。易舜 攝

文物說史|古人的風雅


乾隆皇帝與董邦達合作完成的《唐宋人梅花詩意圖》,描繪了從南朝至宋代的九位詩人與梅花有關的場景,這一段描繪的是杜甫“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的場景。(資料圖片)

國慶假期,許多遊客走進故宮看展覽、賞文化。文華殿書畫館正在展出“林下風雅——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二期)”,所謂“林下風雅”指的是幽居林泉的高士充滿雅趣的生活。他們以一種藝術的精神裝點每個平常的日子,我們從該展中選出了幾幅畫,講述其包含的故事與文化內涵。

古琴訴心聲

直到今天,我們稱讚一個人有多方面的才藝時,仍喜歡說“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琴排第一。古人說琴,特指古琴。士大夫愛琴,不僅因為琴聲優美,也因為琴德高遠,而圍繞琴生髮出的許多故事,更增添了琴的文化內涵。

關於琴的故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談傳頌千年。林下風雅展覽中有一幅元代畫家王振鵬的《伯牙鼓琴圖》,是策展人重點推介的展品之一。畫面十分簡潔,俞伯牙、鍾子期對坐石上,伯牙專注奏琴,子期低頭認真聽琴,雙手交叉在膝上。無須多語,琴聲已將一切訴說。一首琴曲,由不同的人演奏可以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譬如《酒狂》一曲演奏出的效果,有的如狂士大口飲酒後的無拘無束,有的如不勝酒量之人抿了一口酒後意緒有些飄忽。琴曲使演奏者有相當大的發揮空間,故而琴也成了士大夫表現自己個性的一種方式。

說到表現個性,就不能不提到魏晉時期的竹林七賢。林下風雅展覽中有不止一幅描繪竹林七賢的畫作,署名為北宋李公麟但實際上是明人所作的《竹林七賢圖》,分段呈現竹林七賢的風采:手不釋卷的山濤、袒背側坐的王戎、撫琴遠望的嵇康、與酒為伴的劉伶、低頭沉思的向秀、善彈琵琶的阮咸,而阮咸的叔叔阮籍則躺在席具上,架著腿看著一幅長卷,放浪形骸,任性自然。

竹林七賢中與琴的緣分最深者是嵇康。對嵇康來說,琴與音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乃至生命即將終了,也要與琴相伴。

據說嵇康曾去洛陽西邊遊賞,夜來住在華陽亭,嵇康引琴而奏,忽聽到一陣敲門聲,一位不言姓名、只說自己是古人的客人被嵇康迎了進來,兩人談論音律,興之所至,客人索過琴來,自彈一曲,聲調絕倫,這曲子名叫《廣陵散》。客人教會嵇康彈奏《廣陵散》後,囑咐他不得外傳,遂起身而去。

我們不知道在此之後過了多久,嵇康因出面為被誣告的朋友辯解而惹禍上身,素來與他不睦的鐘會乘機進讒言,竟致嵇康於死地。在行刑那天,三千太學生聚集在刑場前,要求任命嵇康為太學的老師,這要求自然遭到了拒絕。面對死亡,嵇康神色不改,在生命即將終了時,他要求最後彈一次琴,他說:“昔袁孝尼嘗從吾學《廣陵散》,吾每靳固之,《廣陵散》於今絕矣!”不過,我們今天還能聽到《廣陵散》,可是其中的傳承細節我們不得而知,十五世紀它出現在朱權所編的《神奇秘譜》中,此後它又一度絕響,1954年古琴家管平湖按《神奇秘譜》的記載復原了此曲。《廣陵散》之不絕,或許在於人們同情於嵇康的遭遇,感佩於嵇康的人格魅力,人逝曲猶存,代代永傳承。

竹林七賢作為一個繪畫上的題材,在六朝時即已相當流行,今南京博物院收藏有1960年南京西善橋一座東晉墓出土的竹林七賢磚畫,有意思的是,七賢之外又加上了一個榮啟期的形象,他在高高的竹林中奏琴,榮啟期是與孔子同時代的人,孔子是在遊泰山時遇見榮啟期的,他衣不蔽體,彈琴自樂。將榮啟期與竹林七賢同繪在一起,也有表達傳承的意味。

雅集在西園

林下風雅展覽中,還有一幅明人謝彬、諸升所繪《竹林七賢圖》,畫面由弈棋、題壁、步溪三組人物組成,講解詞提示觀眾這幅畫雖然聲稱畫的是魏晉的竹林七賢,卻與《西園雅集圖》中某些情節吻合,“說明這類以傳達高尚人文思想為主旨的經典‘高士圖’在明清一些民間畫師筆下,已衍變為名實未必相符的通俗人物畫”。

那麼,西園雅集又是怎麼回事?我們不妨首先來看展覽中一幅明代畫家陳洪綬、清代畫家華嵒接力完成的《西園雅集圖》。陳洪綬是晚明極具個人風格的畫家,這幅長卷剛剛開了個頭,陳洪綬就因為目眩手抖無法再畫下去,七十餘年後華嵒補筆完成,他完成的篇幅達五分之四多。

長卷描繪了四組人物,各組人物之間以樹石分開,第一組是陳洪綬完成的部分,奇峻的山石之間,兩位高士對坐,一人正彈奏一把有弦的樂器,也許是阮,一人側耳傾聽;從第二組開始,就是華嵒完成的部分了,第二組五位高士或坐或立在一張大條案周圍,居中一人持筆蘸墨,將要在鋪開的宣紙上作畫;第三組四位高士也或坐或立在一張大條案周圍,背對畫面的一位高士坐在樹藤編織的椅子上,微微向前傾,手執毛筆寫字;第四組兩位高士在一塊巨石前,其中一位正在石上寫字,旁有小童捧硯。

文人雅集少不了書畫,書畫家將文人寫書作畫的場景繪入自己的書畫作品中,自是一番樂趣。觀眾看陳洪綬、華嵒的這幅《西園雅集圖》會感到有點“怪”,樹木、石頭、人物的臉龐、衣飾都有些變形和誇張,這正是陳洪綬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對後世影響深遠。

明清兩代有不少鼎鼎大名的畫家都畫過西園雅集這個題材。西園雅集的故事產生自北宋,據說宋代畫家李公麟有一幅《西園雅集圖》,可惜今已不存,倒是傳為宋代書法家米芾為此圖作的記留了下來,雖然其來歷也很成疑問。米芾的記介紹了李公麟畫中都畫了哪些高士,他們的形象是怎樣的。李公麟一共畫了十六位高士,分成五組:第一組以正“捉筆而書”的蘇軾為中心,圍觀的有王詵、蘇轍、蔡肇、李之儀;第二組以正在畫陶淵明事蹟的《歸去來圖》的李公麟為中心,圍觀的有黃庭堅、張耒、晁補之、鄭靖老;第三組秦觀聽道士陳景元彈阮;第四組王欽臣看米芾題石;第五組劉涇聽圓通大師說法。

一場雅集,聚集了十六位高士,其中不乏蘇軾、黃庭堅、米芾這樣的大家,西園雅集的陣容可謂空前絕後,而實際上這場雅集也許根本沒有發生過,而西園究竟在哪裡也並不清楚,有人認為西園是王詵的園林,也有人認為西園不過是一個泛稱。這十六位高士,雖然互有交誼,卻未曾同聚一堂,因此西園雅集是一個美麗的夢,是一個令人神往的生活理想。在這個夢中雅士與雅事聚在一起,由於這個夢實在太美好,引動後世文人紛紛效法,縱然沒有他們的才情,也可品詩作畫、獨抒性靈,延續這美好的夢。

梅花數點香

在中國古代描繪高士形象與生活的畫卷中,高士總是以大自然為背景,有時高士的形象只如米粒大,而山水卻鋪滿了整個畫面,這時山水不只是自然的山水,更是傾注了高士情志的山水,一草一木本是循著自然的法則生滅,而高士卻從中見到了自己、見到了蒼生、見到了天地,由此形成的意象傳之久遠,以致今天我們提到一朵梅花或是一棵竹子時,會自然聯想起許多內容。

凌寒獨自開的梅花是高士最鍾情的植物之一。林下風雅展覽中,有一幅清代畫家蕭晨所繪《林逋探梅圖》,畫的是北宋“以梅為妻、以鶴為子”的高士林逋的故事,畫面中心有一株蒼勁的梅花樹,枝上梅花含苞待放,樹前持杖的人就是林逋,旁有僕童正在鋪展席具,席旁放置書卷,向遠處望去有一條小溪,溪上架橋,橋上有一僕童手捧古琴向林逋走來,再向遠處望去是一片空寂的山水。

據史書記載,林逋性格恬淡好古,安貧樂道,他早年曾遊歷於江淮之間,後來回到了自己的故鄉杭州,隱居在西湖孤山上。西湖今天已在杭州的市中心,那時西湖還在城外,孤山也頗為荒涼。林逋隱居孤山,二十多年未入杭城。他無妻無子,一個人的隱居生活難道不寂寞嗎?林逋有他最喜愛的詩、梅、鶴相伴,有一個完整的豐富的精神世界,並不感到寂寞。林逋寫詩,每成一首就將稿子毀去,友人覺得可惜,問他何不儲存下來傳之後世,林逋答道:“吾方晦跡林壑,且不欲以詩名一時,況後世乎!”但好事者卻往往偷偷記下他的詩,這樣竟也留下了不少林逋的詩作。我們當感謝這好事者,否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這樣詠梅的名句就要永沉時間之海。

愛梅者豈止林逋一人?林下風雅展中有一幅《唐宋人梅花詩意圖》,作者卻非尋常畫家,系乾隆皇帝與董邦達合作完成。乾隆把養心殿中的一個小空間命名為“梅塢”,可見其對梅的喜愛與推崇。這幅畫卷分為九段,依次描繪了從南朝至宋代的九位詩人探梅、觀梅、詠梅詩意,分別是南朝的何遜,唐朝的宋璟、杜甫,宋朝的林逋、黃庭堅、蘇軾、張耒、陳與義、曾幾,乾隆還為每位詩人題寫了一段話。

杜甫的這一段畫面,杜甫站在一間瓦屋前,看著一棵梅樹,露出了難得的笑容。杜甫為何露出了笑容?我們須從該畫選用的詩句“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中找。也許是在唐代宗大曆二年(767年),這時杜甫已離開成都,住在夔州(今重慶奉節),他的弟弟杜觀北上藍田迎娶新婦時,曾繞道夔州與哥哥短暫相聚,杜甫得知弟弟從藍田回到江陵(今湖北荊州)後,寫下了《舍弟觀赴藍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巡簷索共梅花笑,冷蕊疏枝半不禁”出自第二首。杜甫的喜首先是因為弟弟的喜事,其次是杜甫也有移居江陵的計劃,也許這一計劃就要成功,兄弟之間再也不會分別,經歷了太多漂泊後終於能安定了,杜甫喜不自勝,尋梅花一同歡笑。

乾隆為杜甫題寫了一段滿是敬意的話:“忠君愛國之意,鯨魚碧海之辭。萬里風煙之地,三冬落寞之時。雖傲寒如梅也,亦將有所不禁,而先生處之若夷,獨巡簷而索笑,無懷氏之民歟,葛天氏之民歟,夫何不宜。”無懷氏、葛天氏都是傳說中的上古帝王,他們的時代風俗淳樸而優美。傲寒如梅,卻不是孤芳自賞,將自己隔絕在一切人世間美好的情愫之外;傲寒如梅,也不是目空一切,心靈的曠達、蒼生的悲喜,同在高士的心中。

分類: 文化
時間: 2021-10-07

相關文章

文物說史|漢風越韻潤嶺南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易舜 國家博物館正在展出"海宇攸同--廣州秦漢考古成果展",秦漢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時期,也是嶺南地區進入中央王朝管轄的開端.近年來的考古發現成果,為 ...

文物裡的月亮和中秋故事

文物裡的月亮和中秋故事
武威天祝吐谷渾喜王慕容智墓中出土的壁畫 四川地區出土的以西王母為主題的漢畫像磚 陝西曆史博物館珍藏的唐代雙鸞月宮蟠龍紋鏡 蟾蜍玉兔紋瓦當 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出土的兔形飾件 金環鑲寶石玉兔耳墜 青花瑤臺 ...

馬未都:最好的朋友,成名之前只有他願意搭理我,57歲便離我而去

馬未都:最好的朋友,成名之前只有他願意搭理我,57歲便離我而去
馬未都常說,年輕的時候覺得最不值錢的東西就是時間了,總感覺自己有用不完的時間,從而肆意地去揮霍它,可隨著自己年齡一天天變老,身邊的人也慢慢開始離開自己,他感受到了時間的緊迫感. 這些年馬未都突然間覺得 ...

月到採石分外明
9月18日晚,月光皎潔,採石牛渚江畔熱鬧紛呈,2021牛渚中秋賞月會在此精彩上演. 精彩節目融入本土元素 月上山腰,晚會在一首<靜夜思>歌舞表演中熱鬧開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 ...

追回流失海外的國寶 我們要做的還有很多
近日,國家文物局成功追回一批流失美國的文物藝術品.該批文物被美國紐約曼哈頓區檢察官辦公室查獲,在文物局組織鑑定後,確定為非法流失文物.經與美方交涉和追索,文物已全部被返還回國,並將整體劃撥給西藏博物館 ...

愛茶的你,有這幾首詩不得不讀,品詩品茶真愜意

愛茶的你,有這幾首詩不得不讀,品詩品茶真愜意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 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山泉煎茶有懷>白居易 分享的第一首寫茶的詩來自於白居易.在喜好飲酒賦詩的唐朝,白居易可是難得的一位愛酒亦愛茶的詩人. 要問白居易有多 ...

看見文物|古人重生的期冀

看見文物|古人重生的期冀
在古人眼裡,玉是君子之物,蟬是純真高潔之物.這兩者結合在一起,會擦出怎樣的火花呢? 1988年在邗江縣甘泉鄉姚莊西漢木槨墓中出土了一件西漢時期的玉器--西漢蟬形玉琀.長5.7 寬2.9釐米,現收藏於揚 ...

文物及藝術品包裝運輸指南——自然史標本

文物及藝術品包裝運輸指南——自然史標本
一.何為自然史標本 自然史的研究物件範圍極廣.在地球上生存的動植物以及菌類,構成地球的岩石和礦物等,都是自然史的研究物件,因此,自然史的研究材料-標本的種類也是數不勝數.一般來說,自然史標本都有標本資 ...

8年未出門,銅匠變大師?他的“贗品”成文物,拍出史上最高價

8年未出門,銅匠變大師?他的“贗品”成文物,拍出史上最高價
"舞鸞鏡匣收殘黛,睡鴨香爐換夕燻"--銅爐吐香,溫潤典雅,一股古典文化的靈氣嫋嫋溢位. 而這位打造銅爐的"銅匠",更是打造出了屬於自己的一段傳奇. 他叫陳巧生. ...

像高士那樣躺平,風雅地

像高士那樣躺平,風雅地
唐 陸曜 <六逸圖>卷(區域性) 故宮博物院藏 元 王振鵬 <伯牙鼓琴圖>卷 水墨 北宋 趙佶(傳) <聽琴圖>軸 絹本 設色 五代 周文矩 <琉璃堂人物圖& ...

書林|本書用影像資料呈現百年間北京中軸線的變遷史

書林|本書用影像資料呈現百年間北京中軸線的變遷史
在中國的漢字中,"中"字簡潔.莊重,但無論是何種字型,那長長的一豎始終位於中央,居中而立.北京城與中軸線的關係就如這個"中"字,"擇天下之中而立國,擇 ...

華夏五千年曆史,出現過數不清的國寶級文物,這10件至今下落不明

華夏五千年曆史,出現過數不清的國寶級文物,這10件至今下落不明
華夏五千年曆史上,出現過數不清的國寶級文物,有些文物一直儲存了下來,收藏於博物館中,比如後母戊鼎.清明上河圖.太陽神鳥金飾.越王勾踐劍.曾侯乙編鐘,有些文物則下落不明,一直不知去向. 一.華夏九鼎 九 ...

看到這些​神奇文物,天工都會驚呼“絕絕子”!

看到這些​神奇文物,天工都會驚呼“絕絕子”!
悠悠華夏上下五千年,古人憑藉智慧創造出許多有顏值又有匠心的藝術珍品. 從實用的生活用品到裝飾性較強的文玩擺件,都彰顯著古人的審美意趣,風雅而精緻. 還有一些神奇的寶貝,從外觀到內在都強勢吸睛,外形和顏 ...

古代高士圖及其衍變——故宮“林下風雅”展之深度解讀(上)

古代高士圖及其衍變——故宮“林下風雅”展之深度解讀(上)
楊丹霞 "林下風雅--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二期)"正在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此次展覽主要呈現的是中國古代的高士圖,分"避世高逸""晏居幽興&q ...

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品味古代中國的極致藝術典範(上)

我國第三批禁止出國展覽文物,品味古代中國的極致藝術典範(上)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化和對外文化交流的擴大,文物出國(境)展覽呈現出日益繁榮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損害的可能性,對文物的安全構成了潛在威脅.對此,國家文物局根據地方文物部門和有關方面專家的意 ...

古代高士圖及其衍變——故宮“林下風雅”展之深度解讀(下)

古代高士圖及其衍變——故宮“林下風雅”展之深度解讀(下)
楊丹霞 "林下風雅--故宮博物院藏曆代人物畫特展(第二期)"正在故宮博物院對外展出,此次展覽主要呈現的是中國古代的高士圖,分"避世高逸""晏居幽興&q ...

別翻書!馬上告訴我,古人都用哪些植物造紙?

別翻書!馬上告訴我,古人都用哪些植物造紙?
出品:科普中國 製作:曹承娥 監製: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資訊中心 "題破玉箋雙喜鵲,香燼冷,繞銀屏,渾是山."花殘香盡時,傷感的趙汝茪獨坐江船上,鋪開"玉箋", ...

跑馬場 | 人與神 文物復刻背後的故事

跑馬場 | 人與神 文物復刻背後的故事
導讀:三星堆導覽10個問題秘境解惑繼續 -展覽時間- 2021年9月17日--2022年1月4日 -展覽地點- 浙江省博物館孤山館區·浙江西湖美術館 導覽第二個問題 本次展覽共有文物139件/組,其中 ...

元及以前的北京小史
時間倒回至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六日,顧頡剛先生在香山講北京的歷史. 以下是顧老講北京沿革的元以前部分,篇幅較短. 在北京建作京都已有一千年的歷史.以什麼地方做京都,是有條件的:要有山可以防守:要有水可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