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新高考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中。近日,繼河北、江蘇、遼寧等省份實施“3+1+2”的新高考模式後,安徽、吉林、甘肅、黑龍江、江西、貴州、廣西7個省份也加入了這種新高考的模式。也就是說,這些地區2021級入學的新生將會成為第一批參加新高考的考生。
由於新高考涉及到考試科目的選擇,而考試科目決定著大學中專業的可選範圍,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就業方向。因此在高中階段做好未來的生涯規劃就格外重要。
新高考模式下,高中生應如何做好生涯規劃
高中生的生涯規劃可分為四個大方面,即學業規劃、專業規劃、職業規劃、人生規劃。
其中學業規劃是其他三者的基礎,是奠定其他三大規劃上下限的基石。在高中生的學業規劃中,不僅包括高中的學業安排,還包括基於專業、職業、人生規劃下的高考科目選擇。因此學業規劃的基礎性地位不言而喻,這也需要高中生從高一入學開始就應該夯實基礎。
專業規劃則基於學業規劃之上,也決定了職業規劃的發展方向。在新高考的選科模式下,所選科目與大學的可選專業直接掛鉤,而專業又往往能夠決定未來的職業方向。因此即使剛剛步入高中,也應該積極地思考未來所選的專業。
職業規劃與專業規劃密不可分,也與人生規劃直接掛鉤。在職業規劃的過程中,探索與體驗不可或缺。職業規劃可以幫助學生找到可從事職業與所學專業的平衡點,從而完善整體的人生規劃。
人生規劃既是其他三大規劃中的“引領者”,也往往被其他三大規劃所決定著。人生規劃要求以全方位、多層次的視角對學業、專業、職業這三大規劃進行思考與審視;也能夠針對學業、專業、職業這三大規劃中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
如今的競爭日趨激烈,生涯規劃既可以在高考前幫助學生們適應新高考的改革,順利找到適合自己的科目組合;還可以使高考後填報志願時的目標更加明確,以便於做出更好的高校或專業的選擇。
生涯規劃教育已成必修課,教師、家長應直面不足
目前,隨著高考改革的不斷進行,高中生的生涯規劃已越來越成為高中教育的必修課。然而目前的高中的生涯規劃教育仍存在問題,這些問題也需要家長、學校、教師的共同面對,才能得到更好的解決。
生涯規劃教育仍存在形式化的問題。在新高考改革之前,無論是家長還是教師,都沒有認識到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要性,學生自然更不必提。因此即使學校有著相關的生涯規劃教育課,也僅僅是流於形式,以應付檢查。
因此,無論是學校還是教師和家長,都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既要認識到高中生生涯規劃的價值,又要提高對高中生的生涯規劃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對學生的生涯規劃起到幫助。
生涯規劃的教育課程也過於功利化。大部分學校更看重的是升學率,而非學生的長遠人生安排。因此在開展生涯規劃教育的時候,往往以升學和成績為目的,去刻意引導學生科目的選擇,而非遵循學生的真實想法,一定程度上抹殺了學生的興趣和個性。升學率固然重要,但忽視學生的個人想法而過分強調升學率,也會導致了大部分學生對未來的規劃嚴重失真,甚至根本沒有規劃,不知如何著手。
對於這種情況,學校應改變生涯規劃教育的教育方式。可以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建立生涯規劃輔導中心,或是支援有關社會實踐的社團活動的開展。這種多元化、個性化的教育方式,能更加貼近個性迥異學生的各種需求,也能夠使的教育內容更加豐富。
生涯規劃不是“隨大流”,興趣依然是最好的老師
生涯規劃的過程中,一旦涉及到選擇,就往往會讓人“手足無措”。從高一剛入學時的高考選科,到高考結束後的志願填報,都涉及到接二連三的選擇。大多數人可能會聽從過來人的建議,做出這樣的選擇:高一選科選“物化生”,因為這樣子填志願的時候可選專業更多;報志願時選計算機,因為這門專業畢業後好就業、工資高……
誠然,這些建議都是正確的。但是,我們應該思考,這些所謂的“好建議”就一定適合自己嗎?有些人可能更擅長文科類科目;有些人則對研究生物有濃厚興趣,對整天面對著電腦的工作厭惡至極……可能這些例子過於極端,但相似的故事卻不斷上演。興趣永遠是最好的老師,沒有人願意面對著一份自己不喜歡的工作,過著自己討厭的人生。
因此,在生涯規劃中承上啟下的兩步——專業規劃與職業規劃,都應遵循擇己所長、擇己所愛、擇己所適、擇勢所需的原則,這樣才能最大化地在社會發展潮流中發揮自我的獨特優勢。
編者寄語:社會上的競爭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激烈,關於未來規劃的重要性也日益凸顯。在新高考背景下,每一位高中生都應儘早地瞭解社會,並明確自己的就業目標和人生方向,這樣才能夠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都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精彩和燦爛。
今日話題:新高考改革下的你,未來規劃是什麼呢?歡迎在評論區與大家一起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