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文書說道,桂林是一座文化歷史悠久,山美水更美的旅遊聖地,再加之南宋詩人王正功詩句的buff加成,一句“桂林山水甲天下”路人皆知。比起西湖、麗江等地,桂林的名聲和影響力,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作為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桂林自秦統一六國後,便設立了桂林郡,從那以後桂林就一直是嶺南地區的重要城市,從明代一直到民國時期,桂林作為廣西的省會城市,具有重要的影響力。
除此之外,桂林的地理優勢無可比擬。桂林市是黔粵湘桂交界中心城市,處於珠江三角洲、北部灣等重要經濟板塊的腹地,是連線南北、溝通東西、聯絡沿海和內陸的重要樞紐,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門戶城市之一,在我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
就是這樣潛力巨大的桂林,近年來卻被南寧、柳州趕超,甚至其增長率都被後面的小弟,北海、欽州、玉林超越比桂林的增量發展的迅速。
至於桂林發展不快的原因,大家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下面簡單說說我的想法。
按照2020年的經濟資料,桂林地區生產總值為2130億元,名義增量24.8億元,名義增速1.2%。相比2019年GDP達到了2105億元,增量為101億元,今年卻只有24.8億元,不足去年的四分之一。當然不能排除疫情原因,導致桂林這樣的以旅遊為主的城市,影響巨大。但這也充分說明,桂林只有旅遊,其他產業發展均不足。
一
目前國內城市裡,幾乎沒有什麼大中型城市是靠旅遊發展起來的。比如三亞2020年GDP只有695億元,廈門也就是6000多億元,裡面有多少是旅遊產業帶來的呢?旅遊業能夠帶來知名度、提高就業率,但是對於整體經濟拉動還是有限的。所以,因旅遊而興的桂林不能一心只做旅遊產業,而忽略了其他產業的發展。
因為旅遊業的過於發達,桂林在工業製造上,一直屬於落後的狀態。近幾年,桂林逐步開始進行大量的招資引商,希望一些比較知名比較大的企業來幫助桂林的發展。
想法是美好的,現實卻很骨感。桂林整體城鎮化水平低,中心城市規模小,輻射帶動力不強。所以,大型企業對於入住桂林的積極性不高,有些企業一拖就是好幾年,而且有些大企業來到了桂林也不一定夠能有很的發展。知名企業招不進來,中小型企業又不重視,致使桂林現在這樣尷尬的局面。
其實,桂林應該認清現實、放下身段,主動的尋求一些有實力有前景的公司來發展,相信憑藉桂林知名的旅遊業來看不會沒有人來這裡工作,經濟不會發展不起來。
二
桂林旅遊發展的好,但是桂林的旅遊經濟發展模式卻是非常的落後,“門票經濟”依然是主導思維,同時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服務設施不足。
桂林本是景在城中、城在景中,然而,渾然天成的自然風貌卻被不合理的景區圍割圈佔搶了風頭。據瞭解,各大景區“畫地為牢”的現象在桂林並不鮮見。獨秀峰、疊彩山、七星巖、木龍湖、隱山六洞……桂林幾乎將市內綺麗壯觀的山峰和碧如青絲的綠水,都圍成了收費的景區,生怕遊客“免費飽了眼福”。這種行為和西湖門票免費的思維大相徑庭。
去過桂林的遊客都反應,桂林景區收費高,而且收費景區設定之密集。據瞭解,桂林4個主要城區內,竟修建了至少15個以自然景觀為主的收費景區。如此“圈錢”,嚴重影響桂林在遊客心中的形象。
旅遊經濟是一個系統工程,在 “吃、住、遊、娛、行、購”六大旅遊要素中,門票僅是一個環節。如果總想著以提高票價來增加收益,路就會越走越窄,最終陷入發展困境。
如何“甲天下”,不僅僅是風景秀麗,更重要的是讓遊客以較高的價效比獲得高品質的旅行體驗,這才是旅遊經濟的風向標。
三
人才對一切城市都重要。如何培養人才,如何讓人家願意來,並且讓留下的人有歸屬感,這是城市發展的根本。而這正是桂林所缺乏的。
不僅是桂林,整個廣西收高等教育人數比例全國墊底。這與廣西教育滯後發展有關。
本地教育上不去,高等教育留不住。以桂林理工大學為例,該校2020 屆畢業生在廣西區內就業比例44.70%,到廣東就業的比例30.95%。分城市來看,到深圳市就業的研究生和本科生比例超過南寧。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18屆畢業生中,到珠三角地區就業的高達45.00%,留在廣西區內就業的只佔34.15%。
高鐵一通、人去樓空。2014年貴廣高鐵開通以後,桂林工科高校畢業生選擇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就業的比例越來越高,大灣區對廣西人才虹吸效應越來越強。
如何留住人才、引導人才迴流,將是桂林面臨的一項長期性難題。
其實桂林並不是沒有機會發展,在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桂林的工業在廣西來說發展的僅僅只次於柳州,經濟也已經排到了第二名,桂林總體來說還算挺不錯的。只不過,就目前的發展情況來說,桂林落下了太多的功課,羅馬一天建不成,桂林也需要時間來調整。
桂林的困境不是個例,是很多旅遊型城市都會遇到的瓶頸,那麼應該如何轉型和應對呢?
提升質量 大力發展新型旅遊、智慧旅遊
整個旅遊行業必須提升檔次,延長產業鏈,僅靠門票收入、以觀光遊覽為主還是不夠的,必須要走智慧旅遊之路,走文創與旅遊融合之路,要按照遊客心理,以國際化理念,將本地傳統文化與生活時尚結合起來,提升旅遊檔次和質量。
精準發力 做好全域遊鄉村遊周邊遊
根據市場發展情況,判斷出旅遊行業發生的變化,要精準發力,恢復好旅遊業的元氣。可以推出全域遊、鄉村遊、近郊遊、周邊遊等,打破傳統的產品思維,從居遊共享的角度來落地每一個專案。
發展文旅融合高附加值產業
從實踐中看,狹義的旅遊產業遠不如文旅融合產業產出附加值高,旅遊城市應當積極將單一旅遊產業升級為城市大文娛綜合產業,深入挖掘旅遊城市已有的超級IP,兌現超級文化IP對旅遊產業升級溢價的經濟價,透過提高產業利潤率來提高經營安全邊際和抗風險的能力。
完善旅遊城市自助旅遊體系
近年來人工智慧、5G、大資料、區塊鏈等技術蓬勃發展,人工智慧逐漸融入大眾日常生活結合目前已經較為完善的線路定製、定製組團、線上預定、線上支付服務等技術,未來旅遊城市可以打造更加以人為本的自助智慧旅遊服務體系,全程完全實現非接觸式的安全消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