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鬥茶,茶色尚白,宜配黑色茶盞。建窯黑釉盞經歷了近千年的發展,也終於迎來了大顯身手的高潮期。建盞作為當時社會上最理想的鬥茶器具,深受宋代茶人們的喜愛,也是文人雅客們吟詠最多的茶器。在外觀上,建盞體形略大於一般的飲茶用具,胎體厚重且釉色深沉紺黑。用建盞飲茶,不僅能感受到濃郁的茶香,且茶味也更為醇厚悠長。
香茶需好器,好器襯香茶。
建盞在飲茶方面的妙用受到現代很多茶友們的關注,建盞也開始慢慢地步入大眾視野,如何選購建盞也是很多新手盞友關心的問題。這裡筆者列舉了挑選建盞時需要注意的3個要點,幫助大家輕鬆的選購建盞,有效避免踩坑。
一、胎體要純正
稍微對建盞有些瞭解的朋友應該都知道,“鐵胎”是建盞最明顯的特徵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建盞胎土的含鐵量高達7%以上。
胎體厚重,胎底粗糙,這樣才能達到透氣又保溫的效果。
蔡襄在《茶錄》中就這樣提到過建盞:“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出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
指的是建盞胎坯較厚,經火烤過之後,盞熱的時間很長、不容易變冷,最適用於點茶了。而其他窯口生產的黑釉盞含鐵量較低,胎體較薄,顏色也更淺顯白,都比不上建盞好用。所以說盞友們在選購建盞時,要學會辨別胎土是否純正,這是辨別真假建盞中很重要的一點。
因胎土含鐵量較高,胎壁較厚實,手持有份量,可以說是厚重如鐵,所以可依據盞器的重量來進行判斷是否為純正鐵胎。
- 建盞所用的胎土原料是當地生產的紅色高鐵黏土,含鐵量約7.3%,因為坯體含鐵量很高,這直接決定了建盞的胎釉比普通陶瓷要更黑,這從建盞的口沿處或打磨面就可看到。另外建盞的底足也一般為褐黑、褐色,或赤褐色,這點也是目視便可分辨的。
- 建盞的胎體厚實堅硬,用手指叩之,如同一般的鐵質器皿一樣,鏗然作響,且聲音沉重有力,與一般薄胎瓷器的清脆宣告顯不同。這些都不難區分,只要細心觀察對比便能辨別出不同的地方。
二、器形要規整
建盞胎土含鐵量高,相應的它的耐高溫效能就比較差,建盞的燒成溫度高達1300多度,使得坯料燒結程度更高,胎質更為緻密,但在燒製中胎體也極易發生變形、甚至開裂。
因此盞友們在挑選建盞時要注意觀察建盞的整體器形是否規整,有無明顯的變形、釉面開裂等其他明顯的瑕疵項。
建議盞友們在入手建盞時可以將建盞倒扣在表面平整的桌子上,看與桌面是否貼合來判斷建盞是否周正。如果有明顯晃動,則表明變形嚴重。而釉面的開裂則是用肉眼便能直接觀察到的,大則有明顯裂紋;小則釉面有不正常條紋與整體釉面紋理不相協調,只要詳細觀察便能發現端倪。
三、斑紋要優美
對於建盞整體的釉面表現來看,斑紋的呈現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因素,直接決定了建盞品相的美感,所以在選購建盞時釉面斑紋的表現也是一個要注意的考量因素。這裡筆者從市面上較常見的建盞的兩大斑紋種類兔毫與油滴來簡要地分析下:
從兔毫盞的角度來分析,正如北宋徽宗在《大觀茶論》中提到的對兔毫紋理的要求如“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我們在挑選時可注意觀察兔毫斑紋的形態是否細長條達、絲縷分明,
如若兔毫呈現不明顯,邊界模糊不清,則品相較為不佳。
而油滴盞的話,以油滴斑點大小不一、且清晰可見的為佳,盞內外斑點分佈要均勻且飽滿。簡單說,可以觀察油滴是否能保持卵狀而不變形,要有三維立體效果,並且油滴晶體要純粹無雜物,附帶有強烈的金屬感,如果帶異彩、藍光會更有層次,能增加盞器的整體美觀性。
選購建盞還是要基於對建盞有一定的瞭解之上,要做到不踩雷不入坑,這還是需要盞友多多去學習瞭解。有了一定的經驗積累可以胸有成竹判斷一隻盞的好壞,那麼那些不良商家也就不敢隨意忽悠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