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1949年10月8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發行第一套郵票《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發行,為紀念郵票,全套4枚,圖案為北京天安門和宮燈,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印製。
1949年10月8日,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郵票 正式發行。在新中國郵票史上,該套郵票堪稱數個“第一”:這是新中國發行的第一套紀念郵票,是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第一套紀念郵票,也是中國百餘年來郵票上第一次印有郵票志號“紀1”,而且,作為新中國郵票,其第一次印有北京天安門城樓圖案。
這套郵票是由我國著名的郵票設計大師,新中國第一位郵票設計家孫傳哲先生設計繪製。
建國之初,各類郵票發行量均比較少。為了滿足廣大集郵愛好者的需求,1955年1月10日,中國郵政再版發行了一些建國初期的郵票,其中便包括這套紀1《慶祝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紀念郵票。
原版與再版的區別主要在於燈籠下方的花紋,注意觀察右邊第一個花球,原版是斷開,而再版是完整相連的。
相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郵票》是新中國成立後誕生的第一套紀念國慶的郵票。由旅大郵電管理局於1949年11月1日(共和國剛剛誕生滿月之際)發行。
該郵票由曹鴻毅設計畫稿、秦少浦繪製版圖。
這枚郵票雖然印刷略顯粗糙,但主題鮮明,畫面熱烈、醒目。它是我國解放區郵票中,以及新中國成立初期所發行的郵票中少有的彩色印刷郵票之一。這枚郵票首次出現“1949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紀念”的字樣,開創了新中國國慶題材郵票發行紀念的先河,也是中國郵票中第一枚展現岀新中國國旗——五星紅旗圖案的郵票,在中國郵票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二、1950年10月8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組成。
1950年10月8日,毛澤東命令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支援朝鮮。應朝鮮黨和政府的請求,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面對重重困難,毅然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10月8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毛澤東釋出命令:將東北邊防軍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彭德懷為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待命出征。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在司令員彭德懷率領下,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戰場。戰爭期間,志願軍於1951年5月成立後方勤務司令部,由洪學智兼任司令員,周純全任政治委員,統一組織指揮後方對敵鬥爭和後勤保障。
從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成立至1958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撤離朝鮮,共有4任志願軍司令員和4任政治委員:彭德懷為第一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為第二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楊得志、李志民為第三任司令員、政治委員,楊勇、王平為第四任司令員、政治委員。
中國人民志願軍抗美援朝作戰,經歷兩個階段。從1950年10月25日~1951年6月10日,為運動戰階段,按戰役過程分為五次戰役。從1951年6月中旬~1953年7月27日,為陣地戰階段。
兩個階段五次戰役
第一階段(五次戰役)
第一次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對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突然發起的進攻戰役。集中3個軍另1個師於西線給“聯合國軍”以突然性打擊,將其從鴨綠江邊驅逐到清川江以南。
第二次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於1950年11月7日至12月24日,將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及其指揮的南朝鮮(韓國)軍誘至預定戰場後,給以出其不意的打擊。熱映的電影《長津湖》就屬於第二次戰役“聯合國軍”兵敗於西部戰線的清川江兩岸和東部戰線的長津湖畔,放棄平壤、元山,退至“三八線”以南。
第三次戰役
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於1950年12月31日至1951年1月8日誌願軍集中6個軍,在人民軍3個軍團協同下,對依託“三八線”既設陣地進行防禦的“聯合國軍”發起全線進攻,將其從“三八線”擊退至北緯37°線附近地區,佔領漢城。
第四次戰役
是1951年1月25日至4月21日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防禦戰役。“聯合國軍”於1951年1月25日恢復攻勢。為了以空間換取時間,掩護後續兵團到達,志願軍全線轉入運動防禦,3月14日,撤出漢城。在“三八線”南北附近地區抗擊“聯合國軍”。
第五次戰役
是1951年4月22日至6月10日在“三八線”南北地區進行的大規模反擊戰。4月22日,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首先集中志願軍11個軍和人民軍1個軍團於西線實施主要突擊,再次越過“三八線”,接著,志願軍轉移兵力於東線,至6月10日,將戰線穩定在“三八線”地區。
第二階段
從1951年6月11日~1953年7月27日,為抗美援朝戰爭第二階段。這個階段,中朝人民軍隊執行“持久作戰、積極防禦”的戰略方針,以陣地戰為主要作戰形式,進行持久的積極防禦作戰。戰爭雙方都力圖爭取主動,打破僵局,謀求於自己更有利的地位。上甘嶺戰役就屬第二階段的著名戰役。
1953年7月27日,戰爭雙方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歷時2年零9個月的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8年2月,周恩來率團訪問朝鮮期間,中朝雙方就撤軍問題發表了聯合宣告。 2月20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總部發表宣告,決定於1958年底以前分批全部撤出朝鮮。首批於3月15日動身回國。10月22日,志願軍總部官兵在司令員楊勇上將、政委王平上將等率領下啟程返國。10月26日,志願軍總部公報:志願軍已全部撤離朝鮮。
1959年1月,志願軍司令部、政治部、後勤部建制均被撤銷。
由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參戰以來,至1959年1月建制被撤,總計有240萬人先後加入中國人民志願軍。
根據2010年10月中國抗美援朝紀念館全國走訪查實資料,朝鮮戰爭期間志願軍戰士陣亡共183108人。代軍長,副軍長4名,師長3名,副師長1名,師參謀長3名。2014年10月29日,中國民政部、總政治部確認抗美援朝烈士共有197653名。
有人曾評價抗美援朝之戰是新中國的立國之戰,也就是這一次戰爭“東亞病夫”的名頭才真正意義上被摘掉,中國的國際地位才與日俱增。而中國在這之後成為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三世界的領袖”。
三、巴基斯坦發生7.6級強烈地震,死亡人數超過7.9萬,近7萬人重傷。
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克什米爾地區遭到里氏7.6級大地震襲擊,7.9萬人死亡,數百萬人無家可歸。死亡人數與08年我國汶川地震人數接近,均是有史以來世界地震災害死亡人數前十地震災難。
地震在巴基斯坦造成60多萬間民宅倒塌,約6500所學校和800多所醫院遭破壞,6000公里道路損毀。克什米爾地區房屋大多由磚塊砌成,在強烈地震中瞬間夷為廢墟。
尼盧姆山谷位於巴控克什米爾地區中心城市穆扎法拉巴德以北10公里,距離南亞大地震震中位置不遠。尼盧姆山谷曾有“天堂般的峽谷”美譽,卻因地震變成一片廢墟。
地震後,尼盧姆山谷的整個地貌發生了徹底改變。山谷兩側的6座山峰被夷平,當地居民的家園埋進廢墟。受地震影響,山泉和小溪幾乎全部乾涸,切斷了居民的飲用水源。
聯合國救援小組部分人員於地震發生次日抵達巴首都伊斯蘭堡。由於公路被毀、天降暴雨,救援工作一度嚴重受阻。數以千計巴基斯坦人步行趕至偏遠重災區,自願給災民運送物資,幫助搜尋倖存者。
巴基斯坦政府最高層當年10月10日經集體研究,決定接受由印度主動提供的地震救援物資。印巴雙方當年10月底達成協議,決定自當年11月7日起暫時開放克什米爾實際控制線上5個檢查站,以方便運送救援物資和雙方居民越線互訪。當年11月19日和28日,印控和巴控克什米爾居民獲准穿越實控線。
聯合國官員當年11月6日說,國際救援行動進展不力。國際社會雖承諾提供5.5億美元賑災款,但只有1.35億美元兌現。
世界衛生組織官員當年11月9日說,震後巴控克什米爾地區暴發痢疾。為控制疫情,聯合國開始為改善災民居住環境緊急籌款。
2006年元旦過後,巴基斯坦地震災區遭遇持續大雨和暴雪襲擊。巴部分地震災區2006年初降雪達120多釐米。沉重的積雪壓塌部分帳篷,而災區其他地區的大雨天氣又使一些在山區的帳篷陷入泥淖。
作為兄弟鄰國,整個災難過程,來自中國的救援資金,搜救隊伍以及醫療隊伍給予了強有力的支援。面對巴基斯坦的困難局面,中國從來都是鼎力相助,而巴基斯坦也確實足夠仗義。08年我國汶川地震時"巴鐵"甚至把國內所有的備戰帳篷都捐出來了。
每一天世界上會發生無數的事情,回顧歷史上的今天,在這裡把自己感興趣的歷史事件回顧一下,算是學習了,有不準確或錯誤的地方也請您提出來。素材來源於網路公開資料,如有侵權請聯絡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