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圖②:郭熙(北宋)《幽谷圖》區域性。
圖③:王蒙(元)《青卞隱居圖》區域性。
圖④:董其昌(明) 《秋興八景圖冊》區域性。
圖⑤:孫位(唐)《高逸圖》區域性。
圖⑥:唐寅(明)《秋風紈扇圖》區域性。
圖⑦:吳歷(清)《湖天春色圖》。
圖片由上海博物館提供
中國書畫有深厚的歷史傳統和獨特的民族風格,它是以毛筆、墨、絹紙為主要工具,以點線結構為主要表現手段的造型藝術,在世界藝術史上為東方藝術的重要代表。
中國繪畫,風格和流派眾多,人物畫、山水畫、花鳥畫是其中重要代表。
早在戰國時代,人物畫就已經出現了。戰國至秦漢,是繪畫的成長期。魏晉南北朝時,人物畫臻於成熟。唐宋兩代,人物、山水、花鳥畫進入了全面興盛的時期,在寫實的基礎上,創造出工筆、白描、設色、水墨等技法,建立了眾多風格的正規化。宋代以後,文人畫漸成畫壇的主流,主張抒發個人情志,融入書法筆意,追求詩境。明清兩代,摹古與創新兩種潮流交織,不同的畫家在內容、意趣和技法上不斷拓展,湧現出眾多的風格與流派。清末民初,畫壇精彩紛呈,康有為、梁啟超等人倡導,掀起了一場借鑑西洋技法改良中國畫的浪潮。
人物畫
“密體”的刻畫細謹與“疏體”的奔放疏落
中國繪畫中,最早成熟的畫科當屬人物畫。魏晉至隋唐,人物畫的成就燦爛。“古畫皆略,至協(西晉衛協)始精。”(謝赫《古畫品錄》)相較漢代不拘細節的繪畫風格,魏晉的人物畫更加精細縝密、飄逸雋永,重視神情的傳達。在技法上,由於畫家稟性的不同,呈現出多變的風格。洎乎唐代,人物畫臻於成熟,傳世作品無一不是銘心絕品。
“密體”與“疏體”對於後世的人物畫影響深遠,後代人物畫法,往往本於兩者。
所謂“密體”,是以東晉顧愷之、南朝陸探微為代表的人物畫風格,筆、意俱周。以線條為主要的造型手段,刻畫細謹,線描精密,或“連綿不斷”,或“緊勁聯綿”,如顧愷之“遊絲描”,似春蠶吐絲,如行雲流水。其中代表如東晉顧愷之《女史箴圖》(現藏於大英博物館)、唐孫位《高逸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等。
與“密體”相對,所謂“疏體”,是以梁張僧繇、唐吳道子為代表的另一種人物畫風格,筆不周而意周。用筆以奔放疏落見長,如張僧繇之畫“筆才一二,像已應焉”。線條講究提按頓挫,更具動勢,如吳道子“蓴菜條”“蘭葉描”。代表如唐吳道子(傳)《送子天王圖》(現藏於大阪市立美術館)、南宋梁楷《八高僧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等。
山水畫
北方畫派的“峻拔雄偉”與南方畫派的“平淡天真”
相對而言,山水畫發展步調較緩,東晉時期尚為人物故事畫的背景,造型稚拙、古樸,有“群峰之勢,若細飾犀櫛,或水不容泛,或人大於山”等特點。南北朝後期,山水畫逐漸成熟。等到隋唐,則完全獨立,不過此期的山水技法,仍以空勾為主,設色青綠,尚未形成固定的皴法。
山水畫自青綠設色,到水墨山水的形成與確立,是一個漫長的過程。經過數百年的實踐,山水畫的技法問題基本解決,譬如透視比例、用筆用墨。尤其“水墨暈章”(即將墨汁溶在大量水中,在宣紙上暈染出不同層次、濃淡各異的斑斕紋樣)的發明,更是一種適合山水畫表現的新技法,在此基礎之上,各種線皴的型別相繼固定下來。五代、兩宋,山水畫注重對客觀真實的描繪,因而又有了北方與南方畫派之分。
北方畫派以荊浩、關仝、李成、范寬為代表,以峻拔雄偉的高山大嶺為畫面的主體。開創者是荊浩、關仝師徒二人,畫史並稱“荊關”。荊浩為山水畫開創了一個新的局面,提出了“六要”的理論,尤其強調筆、墨二要,認為吳道子畫山水“有筆而無墨”,項容“有墨而無筆”,因此他說:“吾當採二子之長,成一家之體。”也就是要求有筆有墨,從而創造性地完成了山水畫的筆墨技法這一具有重大繪畫史意義的課題。他擅畫雲中山頂,勾皴結合,施以暈染,有四面皴厚的效果。作品傳有《匡廬圖》(現藏於中國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方畫派又稱“江南畫派”,描繪江南山水風光,以平淡天真的洲渚峰巒為畫面的主體,淡墨輕嵐,煙雲籠罩。因此多用適宜表現土質山巒的“披麻皴”。開創者董源、巨然,也是師徒關係,畫史並稱“董巨”。董源的山水畫多以淡墨描寫江南明麗的風光,所謂“平淡天真”“一片江南也”。創制短披麻皴,大量運用繁密的點子,稱“落茄點”。作品有《瀟湘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夏山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等。
花鳥畫
院體的“工筆重彩”與文人的“水墨寫意”
花鳥畫發端更晚,魏晉隋唐時期,尚未形成獨立的畫科,往往於人物、山水中作為襯景出現。不過,正是這些襯景的描繪,成為日後花鳥門類形成與發展的基礎。如唐孫位《高逸圖》,樹木、湖石、芭蕉的畫法已成熟,一旦從人物畫的背景中脫離出來,便足以獨立成科了。因此,五代以後花鳥畫蓬勃發展,是水到渠成之事。
五代兩宋的花鳥畫在中國美術史上是一個輝煌璀璨的時期。院體以宮廷畫院為中心,展開了畫院內外以畫工為主的群體創作,畫風以工筆重彩為主,取得了空前的成就,為後世所不及。水墨花鳥寫意畫則以文人的參與為主,常見梅、蘭、竹、水仙等題材,開啟了後代文人寫意畫的先聲。
肇始期有兩大畫派:一是工筆重彩的畫風,以黃荃父子為代表;一是水墨寫意的畫風,以徐熙為先導,畫史稱為“徐黃異體”。
西蜀黃荃父子作為宮廷畫家,以工筆重彩畫奇花珍禽,有富貴的氣象,因而稱“黃家富貴”,傳世作品有《寫生珍禽圖》(現藏於故宮博物院),其後有趙佶、趙孟頫、呂紀等人繼承。
南唐徐熙為江湖處士,用水墨淡彩畫汀花水鳥,有野逸的韻致,稱“徐熙野逸”,作品有《雪竹圖》(現藏於上海博物館),之後王淵、張中、徐渭、朱耷、齊白石等皆屬此派。
(作者為上海博物館書畫研究部主任、研究館員,本報記者曹玲娟採訪整理)
參觀貼士
珍品浩繁的上博館藏
上海博物館館藏古書畫以系統性與代表性享譽海內外,所藏以萬計,頗多中國美術史上的代表作。
書法如東晉王獻之《鴨頭丸帖》、唐懷素《苦筍帖》、北宋蘇軾《答謝民師帖》等。繪畫如唐孫位《高逸圖》,北宋趙佶《柳鴉蘆雁圖》、郭熙《幽谷圖》,元錢選《浮玉山居圖》、趙孟頫《吳興清遠圖》、倪瓚《六君子圖》、王蒙《青卞隱居圖》,明唐寅《秋風紈扇圖》、董其昌《秋興八景圖》,清八大山人《魚鴨圖》、吳歷《湖天春色圖》等。
與此配套的上海博物館歷代書法館、歷代繪畫館,書畫分開、系統展示中國古代書畫通史,通常每半年更換一次展品,每次都有精品出現。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21年10月05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