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是中國古代畫家當中經常參考的動物元素,往往在畫布當中,它所表現出來的氣勢要麼具有森林之王的恢弘,要麼具有活靈活現的靈動。
可是有一幅名畫中的老虎與眾人印象裡的老虎形象很不一樣,這隻老虎給人畏手畏腳的感覺,因此,這幅畫備受質疑。
如何把一隻被畫成病貓的老虎譽為傳世名畫,當專家拿起機器放大十倍觀看以後才發現老虎的眼睛別有洞天,正是因為老虎的眼睛,這幅畫被譽為傳世名畫是合情合理的,眼睛到底有何玄機?
《蜂虎》
古人欣賞老虎多是因為其身上的王者氣息,不過這幅被譽為傳世名畫的《蜂虎》給人的觀感卻十分不一樣,畫中的老虎並沒有往日的霸氣,反而有一種畏首畏尾的樣子。
大致來看,畫面當中並沒有什麼值得這位萬獸之王害怕的動物,但是老虎表現得卻十分恐懼。正是因為其眼中的恐懼和無奈,許多人紛紛疑惑為什麼這樣一隻病虎值得被收藏在故宮當中,甚至還得到傳奇名畫的盛譽。
細看《蜂虎》這部作品,從頭到尾都能感受到這隻老虎恐懼的情緒,眉毛和耳朵呈平行下降時,眼珠畏懼地看向畫面的上方,身體弓起來彷彿是在保護自己,其四爪之間的幅度更能體現出老虎當時小心翼翼的狀態,尾巴呈弓形藏在屁股下方。
有人罵《蜂虎》這幅畫中的老虎連一隻狗都不如,更不要說老虎的威嚴霸氣,因此大家紛紛質疑其畫作的價值。倘若單看這幅畫的外表現象,似乎確實如觀眾所言不值一看,但是經過專家解釋以後,無一人反駁《蜂虎》身為名畫的地位。
倘若放大十倍去觀看這隻老虎的眼睛,會發現這隻老虎的目光一直在看周圍。妙的是畫家巧妙地表現出老虎餘光的感覺,順著他的視線看去就會發現畫作右上角還有一隻野蜂,當觀察到遠方的時候,這幅畫的立意便猶如醍醐灌頂一般令觀者頓悟。
這隻野蜂帶有劇毒,而它現在正在攻擊著老虎。儘管體型甚小,但是卻憑藉自己的毒性,能夠讓威武霸氣的老虎在它面前,如喪家之犬一般畏懼。這幅畫的立意更是深刻:在絕對的實力面前,有才能也不一定有機會施展出來。
絕對實力
畫面當中的老虎具備一切,但是在野蜂面前也需要收斂自己。這頗有一種千里馬難遇伯樂的感覺,詩人認為世上少有千里馬,殊不知真正少有的是識別千里馬的伯樂,人們感嘆有才能人甚少,實際上是有才的能人施展自己的機會甚少。
這個問題並非只有在古代才會令人感慨,事實上,它是一個令古今眾人都在困惑的問題。經濟學認為,資源最終會流向價值更高的人,可價值更高的人往往是這個群體當中數量最少的人。
尤其標準不一,越往上層人數越少,而過渡這個階段當中的人也並非沒有才能,但是分配給他們的卻不一定公平。故宮專家在《蜂虎》這幅畫當中連連感嘆其中用意頗深,結合畫家的心態不難感受到其心中的感情波折。
畫家將老虎比喻為自己,寓意自己在現實當中狼狽不堪,明明不缺才華,但是同別人比較後,自己卻處於落敗的地位,諷刺了當朝時代對自己的不公,也感慨自己懷才不遇。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這個世界雖不能決定上位者全都是有用之人,但也保證了上位者基本上都是有能力之人。
這幅穿越300年的名畫立意頗新,不管是在古代還是今時都可以使用。據說故宮專家在復原它的時候,起初並沒有意識到畫中立意,同大多數看他第一眼的人們一樣,他對畫中的老虎也感到一絲唾棄、鄙夷之感。
創新立意的畫作
可是隨著修復的過程進展開來時,他們發現老虎的身邊有一個極小的黑點,一開始大家並沒有注意到這個黑點的作用,直到這個黑點被發現是一群馬蜂的時候,兩者之間的聯絡讓大家明白了畫家的利益。
不光是在古代時的感情抒發,更能在現代發揮同樣的創作含義,這樣具有創作性的畫作確實具有傳世美作的價值,稱其為故宮的寶藏也是實至名歸。
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遇到令自己感到懷才不遇的時候偏多,與其糾結如百年以前的作家一樣如何諷刺,不如學習其創作的手法創新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身上都具有一定的潛力,就連愛因斯坦的大腦也只被開發了百分之十幾而已,這意味著同等具有相應資源的人們都具有無限被開發的潛能。
想要學會別人的優點必然要付出一定的代價,但是改掉自己的不足卻一定可以從自身開始。
如果當時沒有能力改變環境的話,就選擇按照環境的發展情況改變自身的條件,在某個時機悄然而至的時候,你身上的改變成果也會隨之迸發出來。在如今這個時代,每一個認真且上進的人們最起碼會擁有不錯的生活。
至於那些彼此人生道路上遇到的挫折是我們打發幾十年無聊人生的玩具,執著其中必然會折磨自己,淡然看開不過是一個拐點。
因此,我們可以不參考畫家創作《蜂虎》的立意,但可以參考他創作《蜂虎》的手法,他用自己的畫筆留下了一幅傳世佳作。
如果現實生活中令你感到不順,與其抱怨生活如何對你不順,不如尋找令你感到快樂的事情。雖然尋找的過程艱難坎坷,但是總有一條路是屬於你通往羅馬大道的“捷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