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rdinand Berthoud這個名字很老,卻也非常很年輕。當他代表一個人物,指的是1727年生於瑞士的鐘表大師;當代表一個鐘錶品牌,它其實2015年才誕生。當然,無論是人物還是品牌,以Ferdinand Berthoud為名的腕錶都相當厲害。
關於Ferdinand Berthoud這個品牌,你可能已經知道它是由Chopard聯合總裁Karl-Friedrich Scheufele創立,向他自己熱愛的法國皇家鐘錶師Ferdinand Berthoud致敬;你或許也知道這個品牌的第一款腕錶FB 1,在推出後就拿下2016年GPHG日內瓦鐘錶大賞中最高榮譽的金指標獎。即使這並非一個常見的主流品牌,它的實力卻不容小覷。而這款Chronomètre FB1 “Oeuvre d'Or”,正是當年贏得大獎之作的特別版。
如同初代的FB 1,Chronomètre FB1 “Oeuvre d'Or”以鐘錶大師Ferdinand Berthoud那個年代的航海鍾為靈感,將圓形的錶盤融入八角形錶殼中,如同木盒裡隨時保持水平的海上精密計時儀器。主錶盤搭配12點鐘位置時、分盤的設計,則來自Ferdinand Berthoud的No. 3天文懷錶。
不同的是FB 1在錶盤中心至6點鐘方向開了一扇窗,呈現兩枚互相連結的齒輪。我知道,第一次看見這項設計難免感到困惑,畢竟照理來說,只有像陀飛輪這種需要拿出來炫耀的裝置才需要如此展示。事實上FB 1的確搭載了陀飛輪,只不過你要翻到表背才能看見。錶盤上看似低調的設計則是用來告訴你,與陀飛輪同軸的齒輪是如何連到中央秒針輪。也因為開了這扇窗,讓人有更多空間欣賞Ferdinand Berthoud既尖銳又圓潤的倒角,以及當他們在面盤做出特殊處理的時候,兩種修飾又該如何共存。
面盤修飾絕對是Chronomètre FB1 “Oeuvre d'Or”非常重要的特色。乍看之下會以為它只是尋常的顆粒紋,但近距離仔細觀察,才發現那是由一條條細膩雕刻所散發出來的效果。寫上「Ferdinand Berthoud / Chronomètre / Val-de-Travers / Suisse(製表工坊所在地)」字樣,彷彿在宣告世人,瑞士的手工技藝有多麼出色(雖然這方面我們一點都不陌生,但Chronomètre FB1 “Oeuvre d'Or”的成果確實讓人沒話說)。
Chronomètre FB1 “Oeuvre d'Or”搭載的FB-T.FC-3機芯自然也不遜色。由1,119枚零件組成,除了上面提到的陀飛輪,還具備古代船鐘及懷錶所用的芝麻鏈。當然,是經過改良之後更為精密的結構,不過道理相同,都是用來將發條的能量穩定、均衡地輸送到擒縱系統,降低機芯在滿鏈與動力耗盡之間的落差,提升整體精準度。
一般來說採用芝麻鏈的機芯絕不可能薄到哪裡去,畢竟這項裝置需由兩座寶塔輪(圓錐或圓柱體)加上鍊節構成(Chronomètre FB1 “Oeuvre d'Or”所用的芝麻鏈則由790枚鏈節串聯);然而FB-T.FC-3的厚度只有7.96毫米(直徑35.5毫米),連同錶殼13毫米,以一枚同時擁有陀飛輪與芝麻鏈的腕錶來說並不算厚。加上陀飛輪框架、橋板等等零件閃亮的倒角,以及夾板上數以百計的金字塔手工雕刻,讓人很難不佩服Ferdinand Berthoud從結構到細節修飾做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