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教委釋出了《北京市“十四五”時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2021—2025年)》。明確提出兩個目標:到2025年,北京義務教育就近入學比例要超過99%;到2025年,北京高考高招比例要超過90%。計劃在未來五年實施以下舉措:
多渠道增加
中小學學位供給
《規劃》指出,要加快中小學學校建設,北京全市新建、改擴建和接收居住區教育配套中小學150所左右,完成後新增學位16萬個左右。充分挖掘利用現有教育資源,對有條件的校舍進行改擴建。支援學校整合校內空間資源,透過各類教室複合利用,增加學位數量,在保障教學質量和安全的前提下,適當擴大班級容量。
規劃建設17所左右
優質中小學學校
與此同時,要加強優質教育資源市級統籌,在城市副中心、三城一區、大興國際機場臨空經濟區等重點功能區和人才聚集區,規劃建設17所左右優質中小學學校。透過 “市建共管”或 “市建區辦”方式,統籌北京全市優質教育資源支援學校建設,建成後提供優質中小學學位5萬個左右。
最佳化
考試評價制度改革
在考試評價制度方面,《規劃》也提出,穩妥推進中考改革,探索基於初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結合綜合素質評價的招生錄取模式。完善和規範普通高中自主招生。完善高中學業水平考試製度和高中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重點打造1-2所
高品質國際學校
除此之外,還要大力推進國際學校建設,要在國際人才社群等國際人才密集地區佈局一批國際學校。重點打造1至2所高品質國際學校,借鑑國外先進理念,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國際化教學模式和課程體系,帶動北京全市國際學校高質量發展。
推進高校
新工科醫科農科文科建設
高等教育改革方面,《規劃》明確,要分類建設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支援高水平研究型大學建設。聚焦國家、北京和特定領域的核心需求設定專業,突出重點領域、促進學科交叉,大力開展前沿研究、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
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
打破學科專業壁壘
《規劃》提出,最佳化學科專業結構,支援高校加強基礎學科培養能力,打破學科專業壁壘,對現有學科專業體系進行調整升級,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推進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加快培養緊缺人才。
同時,要提升本科教育教學水平,深入開展教學改革研究,持續推進 “雙培計劃”“外培計劃”,廣泛開辦大學生學科競賽,大力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踐平臺。持續深化“北京學院”“卓越聯盟”建設。鼓勵在京高校與國內外知名大學、機構和企業開展人才培養交流合作。
重點建設
12所高等職業學校
在職業高校建設上,《規劃》要求,要深化高水平技能型大學建設,重點加強養老、護理、學前教育、托育、家政服務、健康管理、軌道交通、城市執行、非遺傳承等專業人才培養。重點建設12所有特色、高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 100 個左右骨幹特色專業,探索開發與國際先進標準相對接、體現北京特色和水平的職業教育課程體系。
此外,最佳化職普融通人才培養模式。推動具備條件的普通本科高校嚮應用型轉變,鼓勵有條件的普通高校開辦應用技術型別專業或課程。加強普通中小學生職業體驗和動手實踐,推進職業教育綜合高中班教學。同時,要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重點建設100個左右校企共建的“工程師學院”和“大師工作室”。探索現代學徒制與1+X證書制度融合的培養模式。深化“雙師型”教師隊伍改革,加強企業實踐基地和校企合作培養培訓基地建設,推動職業院校教師普遍成為“雙師型”教師。
最佳化資源配置
疏解中心城區部分教育功能
針對教育資源配置,《規劃》強調,加強城市副中心教育配套保障。有序實施老城區校舍改造,有效增加學位資源,統籌中心城區優質學校與城市副中心學校精準幫扶協作,促進區域教育質量整體提升。
加快補齊人口密集地區
教育設施缺口
《規劃》特別提出,加快北京學校、首師大附中、景山學校、北海幼兒園等優質教育專案建設。要根據區域功能定位和人口變化,合理規劃建設一批中小學,加強重點功能區教育服務保障,建設一批優質學校,新建、擴建一批國際學校。加快補齊昌平迴天、房山長陽等人口密集地區教育設施缺口。
有序疏解中心城區
部分普通高校
此外,要有序疏解中心城區部分普通高校,壓縮高校中心城區在校生規模。例如,北京電影學院、北京資訊科技大學等高校新校區建成使用。加快首都醫科大學、首都體育學院新校區建設,推動中心城區校址整體騰退。
同時,要推進沙河、良鄉高教園區向大學城轉化,建設結構合理、要素齊全、職住平衡、充滿活力的科教融合新城。加快建設中國人民大學通州校區、北京化工大學昌平校區和中央民族大學豐臺校區。研究推進相關高校到郊區落地,努力推進實現 “區區有高校”的目標。
來源:央視新聞
傳播北京|報道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