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技術其實就是關於硬體和軟體以及製造及應用的技術。計算機技術發展到今天已經是深入到了生活的各個領域當中,同時也作為社會最有價值的工具之一,而且也是了衡量一個國家的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誠然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也是經歷了漫長的時間歷程,接下我就淺顯的分析下發展的過程及其特點:
電子計算機眾所周知於1946年問世,它是由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研製的,被命名為埃尼阿克,它是由埃克特和莫克利研製成功的,但由於體積龐大且有笨重,大概佔地有170平方米重達30噸重,同時線路的連線編排複雜而很難修改,使用起來也是非常的不便。但與此同時,馮•諾依曼研製的EDVAC計算機,確定了計算機的五個基本部件,採用了儲存程式方案,而他這種結構也被看做是計算機發展史上的里程碑。近些年根據電子計算機採用的物理器件的發展,可將電子計算機分成四代,分別是:
第一代,以電子管為主。它的主要特點是採用電子管作為基本的器件,編制的程式主要是使用機器語言。最早是由IBM公司進行的生產,銷量超過了一千臺。電子管計算器同樣存在著自己的弊端和侷限,雖說體積減小了很多但依舊比較龐大,同時功耗很大,持續工作的散熱性也不是很好,同時價格也是不菲。
第二代,以電晶體為主。主要是基於在一代的基礎上,解決了體積龐大,功耗的問題,它的特點是採用電晶體為基礎部件,而電晶體不同於電子管它的體積比較小,大大的減少的體積的問題,雖說都是基礎的部件的堆砌而成,但這也是跨越性的進步。由於其體積的變小必然會引起功耗的降低,同時在運算的速度大幅度的提高,大約在1964年,控制資料公司所研發出來的CDC6600最為典型。
第三代,以積體電路為主,在擺脫了一代和二代的基礎部件的堆砌,採用的是中小規模的積體電路,進一步的減小了體積,降低了功耗,同時生產的能力也有所提高,同時價格也逐漸的降了下來。在速度和安全性相對以往而言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最為典型的就是IBM360系統就是最早採用的積體電路進行運算的計算機。其平均速度可以達到百萬次。
第四代,以大規模的積體電路為主,這主要是採用大規模的積體電路作為基礎部件,同時發展的方向也由最早的體積以及功耗轉向了儲存的容量上以及高速度得發展過程。加上生產效率的不斷提高,價格在之前的基礎上能夠下降三成之多。同時軟體也出現了與硬體相結合的趨勢,加上後期半導體儲存的出現更是大大取代了晶片儲存,為計算機的發展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