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小時新聞 記者 吳朝香 通訊員 王屹峰
66歲的羅女士是位乳腺癌患者,並出現了骨轉移,後期放射治療時,她遇到一個問題:轉移的腫瘤距離脊髓特別近,如果劑量不夠大,沒有辦法根治腫瘤,只能是姑息治療;如果放射劑量夠大,又有可能傷及脊髓,造成癱瘓。
最終,她在國科大附屬腫瘤醫院(浙江省腫瘤醫院)選擇使用M6射波刀做了放射治療,解決了這個原本兩難的問題。
10月8日,國科大腫瘤醫院舉行M6型射波刀開機儀式,這標誌著全國公立醫院第三臺、華東地區首臺M6型射波刀正式在此落戶。
什麼是射波刀?
國科大腫瘤醫院院長助理、放療科主任醫師朱驥介紹,射波刀(Cyberknife)又稱放射外科手術機器人系統,是全新升級的機器人平臺,它將直線加速器計算機技術和腫瘤實時追蹤技術完美的結合在一起,在影像引導系統的實時監控下,使用大劑量、高能X射線精準對準靶體,產生區域性的放射生物學反應,達到消融腫瘤或病灶的目的。
精準(誤差小於1mm)、無創(無需麻醉不流血)、高效(一枚腫瘤通常只需要1-5次治療)。這是射波刀的優勢。
傳統放療從準備到治療完成大約需要2個月時間,由於射波刀的射線束入射路徑更多,射線更分散,周圍正常組織受到照射的劑量也更少,多數患者僅需3-5次治療就可完成治療,大約一週時間即可,為患者及家屬節約大量時間。
除此之外,射波刀的智慧化程度也非常高。
比如同步呼吸追蹤技術,在治療開始時首先建立患者自然呼吸運動時的體表運動模式和體內腫瘤三維空間的聯絡,得到自然呼吸週期中的腫瘤四維影像模式,並將結果反饋到機器人手臂,透過手臂控制加速器根據體內腫瘤實時運動情況跟蹤照射,萬一在治療過程中發生了氣急、咳嗽這些情況,射波刀系統就會立刻停下來,重新建立運動關係,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精準四維照射。
朱驥介紹,射波刀可以治療從頭到腳幾乎所有的腫瘤,可以治療顱內良性、惡性腫瘤、功能性(如三叉神經痛)、頭頸部腫瘤、脊柱腫瘤、肺癌、乳腺癌、肝癌、胰腺癌、腎上腺、前列腺、宮頸等部位的腫瘤;尤其擅長對於運動腫瘤的治療。
射波刀對於患者的身體條件要求相對手術低,因為射波刀損傷小,對於一些高齡,心肺功能差等患者,射波刀仍然可以實施治療。
羅女士兩年前做過左乳腺切除手術,今年3月檢查發現出現兩處骨轉移,都在胸椎處。
“其中一處病灶靠近脊髓附近,如果常規放療,很可能會造成脊髓不可逆的損傷。於是慕名來到我們這裡接受放射刀放射治療。”胸部放療科周霞副主任醫師說。
周霞介紹,脊柱骨轉移瘤是射波刀的拿手好戲。脊髓往往對近在咫尺的脊柱骨轉移瘤避無可避,而精準的照射在給它溫柔的保護之餘,高劑量射線痛擊骨內病灶,可以達到緩解疼痛、控制腫瘤的目的。
前後經過8次治療後,羅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也沒有產生什麼副作用,恢復情況良好。
據瞭解,射波刀目前是自費專案,20000元起,第二次起按5000元/次計算,每療程最高不超過40000元。
本文為錢江晚報原創作品,未經許可,禁止轉載、複製、摘編、改寫及進行網路傳播等一切作品版權使用行為,否則本報將循司法途徑追究侵權人的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