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電影《移魂都市》中,一群即將滅絕的外星人抓了一些人類做研究,外星人搭建了一個漂浮在宇宙中的城市,而人類生活在裡面,並不知道自己是實驗物件。
每當午夜12點的鐘聲響起,所有人都會陷入昏迷,然後外星人開始行動,給每個人注入新的記憶。
然後,第二天人們又開始繼續生活,只是他們的身份變了,前一秒還是窮困潦倒的夫妻,下一秒就變成了百萬富翁。
這部電影上映於1998年,但是想法和設定都十分超前,之後有許多電影都有類似的設定。
雖然人類“記憶篡改”只存在於科幻作品中,但是現在有些人相信它可能真的存在於現實世界,
其中,比較出名的“證據”就是“曼德拉效應”。
關於曼德拉效應
曼德拉被稱為“南非國父”,是南非首位黑人總統(1994-1999年擔任南非總統),一生致力於反種族隔離,1993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黃家駒的《光輝歲月》唱的就是他。
不過,曼德拉的一生是坎坷的,他從1962年開始被非反種族隔離政權監禁,這樣的生活一直持續了27年。
“曼德拉效應”確實和這位偉人曼德拉有關係。
2010年,自稱為“超自然顧問”的菲奧娜·布魯姆 (Fiona Broome)在自己的個人網站上發表了一篇文章,稱自己清楚地記得曼德拉在20世紀80年代死在了監獄之中,並表示自己看過相關報道,甚至還有他的遺孀關於他的死亡的演講。
很明顯,曼德拉沒有在監獄中去世,因為他之後還當總統,還拿諾貝爾獎,事實上,曼德拉直到2013年才去世。
但是菲奧娜的文章卻引起了共鳴,許多人和她一樣,表示自己清楚地記得曼德拉在80年代就去世了。
菲奧娜把這種現象稱作“曼德拉效應”,認為這是一種超自然現象,並宣稱很可能在另外一個平行宇宙裡曼德拉確實去世了,而許多人保留了那個平行宇宙的記憶。
而其他人的解讀則包括記憶被篡改,或者人類只是活在模擬計算機之中之類的論證。
“曼德拉效應”並沒有得到科學界的認可,不過一些醫生認為“曼德拉效應”是虛構症的一種形式。
虛構症經常被比作“誠實的謊言”, 一個人創造錯誤的記憶並不是有意撒謊或欺騙他人,相反他們試圖填補自己記憶中的空白。
我們的大腦不像電腦儲存資訊那樣直觀,我們是的記憶是極度碎片化的,而我們的大腦也十分懂得偷懶,對於它認為重要的東西就會記得非常深刻,而不重要的就會被忽略。
這就導致一些問題,我們大多時候只能記得事件的部分事實——那些“最重要”的部分,這裡的最重要只是對你來說不同尋常。
但是,這種情況在我們需要提取記憶的時候,就會遇到一些麻煩,時間越久我們就越不可能把全部事實搬出來,結果就是大腦自己會“編造”一些內容。
於是,有時候就出現,曼德拉明明活得好好的,但是卻“被死亡”了。
至於為什麼會有一大群人同時出現相似的記憶,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我們的大腦確實太會偷懶了,當有一個人說曼德拉在80年代去世時,大腦覺得挺合理的,也就虛構了這樣的記憶。
對於這種說法,在“曼德拉效應”的其它例子中得到了驗證——大部分例子都接近最初的或真實的記憶。
比如,上面這種皮卡丘的圖片,一個尾巴上有黑杆,一個沒有,你認為哪個是真實的原著皮卡丘?
估計很多人會說是有黑杆的那個,因為皮卡丘的耳朵上就有這樣的標識。
事實上,右邊那個尾巴上沒有黑杆的才是真正的動畫片中的形象。
這樣的例子很多。
我們的記憶並不能完全記住事件的全部,所以給了我們許多思考的空間,這是“曼德拉效應”形成的主要原因。
然而,現在許多人認為“曼德拉效應”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當然,這並不是人類記憶被篡改的證據,我認為這只是網際網路到來的緣故,資訊傳播的成本變得非常廉價。
在這種低成本資訊的條件下,顯而易見的就是我們對待資訊的態度可能只是讀一個標題,而對於傳播者而言,每個人都可以隨意篡改下事實再發布資訊。
一張經過修改的圖片的可以隨意傳播,一個經過編造的故事也可以隨意傳播。
當我們接受的資訊太多的時候,我們本身就已經很難記住事件的全部事實,更何況經常還會讀到錯誤的資訊,被誘導也就很正常了。
我們舉一個比較出名的例子:卓依婷“被死亡”事件。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樣,一直堅信卓依婷已經死亡了呢,而且我還清楚地記得她死於車禍,不過我也記得我的這個資訊是聽別人說的。
很明顯卓依婷並沒有死,她還在繼續出個人專輯,只是她新出的歌都沒有以前那樣火遍大江南北而已。
我們之所以會認為卓依婷已經因為車禍死了,可能只是因為以前一位“標題黨”編輯寫了一段類似 “卓依婷因為車禍暫別歌壇”的話而已。
而卓依婷之後曝光度降低了,我們的大腦就認為她已經去世確實還蠻合理的,於是就有了這個典型的“曼德拉效應”。
最後
對於人類大腦而言,“曼德拉效應”的出現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了,它不是記憶被篡改,也不是多元宇宙的記憶穿插,只是我們大腦記錯了,被誤導了,僅此而已。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想利用這種現象來製造謠言,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需要提高警惕,以免被造謠者利用。